首页 百科知识 原始科学和宗教

原始科学和宗教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之前的原始人,其遗址中找不到任何宗教性的遗迹。1871年,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10],引起西方学术界巨大反响。生命和幻影显然同身体有密切的联系。于是,便产生了原始宗教。[11]原始宗教是自发的宗教,以自然物为主要崇拜对象,它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不死,从而构成了与各种崇拜对象相称的宗教仪式。宗教所预先占据的人类精神之所,正是科学将要占据的营地。
原始科学和宗教_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导论

(一)灵魂观念:人类早期理性的抽象观念

最初的灵魂概念,是原始人对人的意识与心理状态的一种合理假设,是萌芽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果。他们由此引申出“灵魂不朽”“万物有灵”等一系列观念,并借助于这些观念,解释了许多不明白其自然原因的“谜”,形成了图腾、巫术、神话和原始宗教,成为人类原始自然观的基础。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原始人最早的宗教遗迹,是1908年在法国的莫斯特山洞遗址所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的墓葬。在穴墓中,死者头部搁在右肘上,左手向前伸展着,身旁有经过加工的燧石,还有烧过的牛头骨的残骸。尼安德特人的墓葬,表明了当时人已经含有一种死后继续存在的观念,或者说灵魂不死的观念。

尼安德特人距今约20万年。在此之前的原始人,其遗址中找不到任何宗教性的遗迹。这说明,大约到20万年前,原始人才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不过,根据泰勒对原始文化的研究,认为在此之前,原始人已经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泰勒(1832年—1917年)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他一生曾多次前往北美和中美洲进行人类学考察和研究。1871年,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10],引起西方学术界巨大反响。

泰勒认为,原始人通过对死亡、生病、恍惚、幻觉,尤其是睡梦等的思考产生了“灵魂”的观念。泰勒指出,原始人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第一,是什么使活的躯体与死的躯体区别开来?是什么引起醒、睡、疾病和死亡?第二,做梦和幻想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什么东西?”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原始人的哲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两样东西属于自己,这就是生命和幻影。生命和幻影显然同身体有密切的联系。生命使身体感觉、思想和活动;幻影则是身体的肖像或第二个自己。而且二者都被看成是可以同肉体分离的东西:生命能够离开肉体,使肉体失去感觉或死亡;幻影可以离开身体并在其他地方再现。在此基础上,原始人进一步设想:生命和幻影既然都属于身体,它们为什么不可以彼此属于对方?为什么只显现一个灵魂或相同的灵魂?于是生命和幻影就被统一起来,结果便产生了著名的概念:幻影灵魂或鬼魂。由于在原始人那里,人与自然界是交感的,互渗的,因此,人的“灵魂”概念很自然就引申到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就产生了“万物有灵”论。

“万物有灵”的产生是宗教观念最初的萌芽(至少是多种可能性中之一种),同时,也是原始人的思维从感性具体向一般抽象的一次尝试与探索,因此,是理性的最初萌动。

(二) 原始宗教:人类早期意识对自然事物的认知

人类诞生伊始,面对恶劣复杂的生存环境,只有直观的状态结果,却无法破解其内在的原因;面对必然性的残酷打击,必然造成心理的困惑与恐惧。在自然界面前,众多的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使人类迷惑不解:大气层中经常变幻的风雨雷电,太空中恒常高悬的星座和运行的日月星斗,养育万物的山林原野和四季的变化,植物的枯荣和动物的生长衰亡,以及人自身的生老病死,偶然出现的地震、洪水、山崩等,都成了正在朦胧中苏醒的幼年人类意识所不能理解的神秘力量。于是,便产生了原始宗教。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所居住的洞穴的墙壁上发现的素描和绘画中,有一些可以说明原始人的信仰,因为上面画着魔鬼和巫师。一些人指出,巫术要假定自然界中是有规则的,人通过适当的行为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则去控制自然界,因此,巫术是一种冒牌的自然法则体系。模仿性巫术的基础就是相信同类事物可以感应相生。原始人以许多方式表演季节循环的戏剧,以求谷物丰收、家畜兴旺。这样,就产生了祭祀,然后又产生了用来解释祭祀的教条和神话。另一方面,传统巫术则认为,事物一旦互相接触,便具有永久的交感联系: 占有某人衣着的一片布并占有他的肉体的一部分——头发或手指甲,他就处在你的掌握之下;如果你烧掉他的头发,他也会枯萎而死。这样的巫术,有时由于巧合,好像也是灵验的,但是,失败的次数要更多一些。这时,巫师在失望的信徒面前就有不可自保的危险。失望的信徒们很可能不再相信人可以控制自然,并且转而去讨好荒野中的捉摸不定的精灵——神或魔鬼,希望这些精灵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就过渡到某种形式的原始宗教。[11]

原始宗教是自发的宗教,以自然物为主要崇拜对象,它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不死,从而构成了与各种崇拜对象相称的宗教仪式。如为了祈雨,就学蛙鸣;为了五谷丰收,就表演季节的循环; 由此产生了原始的巫术和祭祀仪式。原始宗教以其对象和内容来分,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直接崇拜,二是对精灵和灵魂的崇拜。原始崇拜大都经历了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些宗教形式往往又是同时并存的。

自然崇拜是原始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无能为力,对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春夏秋冬、火山爆发等无法理解,对自然的威力产生恐惧,从而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于是出现了太阳神、月亮神、风神、雷神等自然神。几乎大自然有多少种自然现象就有多少种神灵。并且,几乎在所有古老民族的早期文明中都能发现大量的自然崇拜形式。

图腾崇拜亦称民族崇拜,它是由动物崇拜演变而来,是最早的氏族宗教形式之一。“图腾”系北美阿尔贡金人的部族方言totem的音译,意为“他的族”和“他的族的标志”。原始人类常常把与本民族的生产或生活有着特别关系的某种动物或其他自然物,奉为神灵的化身,认为它们是本氏族的祖先和保护者,并作为图腾来膜拜,或用图腾命名本氏族。图腾既是维系氏族成员团结一致的纽带,又是氏族社会人们用以区别婚姻界限的标志,如龙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祖先崇拜则是对祖先之灵的崇拜。祖先崇拜的出现,是人类将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涌现的英雄、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族长的权威作为其崇拜的对象。由于人类还没有脱离动物崇拜,因此,原始人认为这些英雄人物是人和动物交合产生的,于是出现了半人半兽神。如埃及神话中的墓地之神阿纽比斯是豹面人身,尼罗河神赫比是虎面人身,中国的女娲伏羲是人身蛇尾。

从对原始宗教的认识中可以看出,宗教是科学没有诞生的时代人类处理自身同自然界关系的一种方式。宗教所预先占据的人类精神之所,正是科学将要占据的营地。按照《金枝集》的作者英国人弗雷泽(1854年—1941年)的意见,当人们用巫术企图直接控制自然界失败以后,就用崇拜与祈祷的方式,祈求神给予这种能力,在人们看到这样做也没有效力并且认识到天律不变时,他们就踏入了科学之门。[12]

(三) 神话:对自然现象的原始解释

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幻想,原始先民们幻想的结果是创造了神话。世界上各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美丽的古代传说,谓之“神话”。这些神话中的人物,多具有超人间的力量,因此,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或宗教因素;但在另一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不同民族的神话尽管形态各异,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却有着相似的主题。

德国学者兰茨科维斯基曾把古代神话归结为以下九类:

(1)关于神的生成的神话;

(2)关于宇宙生成的神话;

(3)关于人类生成的神话;

(4)关于人类原初状态的神话,人世秩序之起始;

(5)关于变化的神话,诸如原初乐园的得失、神人之间的分裂、洪水灾祸的应变等;

(6)关于多产(生育)的神话,诸如人及生物的生生灭灭;

(7)关于相互对立的神话,包括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生与死等等的抗争;

(8)关于救赎的神话,阐释人的软弱、无能以及神灵对人的解救;

(9)关于末世的神话,探讨世界和人类的去向、归宿等。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神话会大同小异呢?这说明神话曲折地反映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成果,或者说,它们是人类“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神话作为一种原始的想象,是原始人力图在早期的概念框架内解释各种神秘的、使人畏惧的、令人恐怖的以及奇妙的事物的尝试,它是“原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解释的原型”[13]

例如,“夸父追日”(《山海经》)这则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若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它反映了古代人探索太阳运行规律的一种努力。古代人看到:太阳清晨自东方而出,晚上向西方落下。但太阳晚间在哪儿休息呢?在古代人看来,太阳的移动很慢,一天时间不过从东山挪到西山,因此,追着太阳看个究竟,似乎是可能的。不过,结果是日未追上自己倒口渴而死,这当然是始料不及的,尽管如此,探索者并不甘心,“弃其杖,化为邓林”,希望后来者不致因渴而死,继续完成追日的愿望。

又如,古史传说: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即嫦娥)窃以奔月。”(《淮南子·览冥训》)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的幻想。过去人到月亮是幻想,今天则已变为现实。对于不死之药的追求,历史上曾经刺激了炼丹术的发展,从而为近代化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原始神话自然只是一种肤浅的、非科学的幻想,但它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客观世界在先民头脑中的反映。即使是超现实的反映,其中也不乏自然现象的描述、原始科学的灵感、见解和大胆猜测,孕育着科学的萌芽。

(四) 混沌:科学观念被迷信与巫术包围

如前所述,在原始人那里,一开始什么都混沌一团。只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才逐渐学会了区分人与自然、人与人、物与物,并使感性表观思维逐渐带上抽象的成分。在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区分的基础上,人们才开始试图对各种现象做出有联系性的描述并猜测它们彼此之关系或现象相互联系的原因。

原始人对各种事物的猜测只能以人的感性经验为基础,那些人们感觉得到而又比较确定的现象联系作为知识积累下来就逐渐发展为科学,那些人们感觉得到但说明不了或变幻不定的现象(如雷鸣、闪光、干旱、洪水等)则被神秘化(例如设想为拟人化的神等)而发展为宗教。在人类早期文明时期,对于原始人来说,绝大多数的现象是人们感觉得到但说明不了或变幻不定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宗教观念在人们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科学知识只能在充斥着神秘的、荒诞的种种宗教观念之中逐渐积累、成长。正如著名科学史学家丹皮尔所指出: “科学并不是在一片广阔而有益于健康的草原——愚昧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而是一片有害的丛林——巫术和迷信的丛林——中发芽成长的,这片丛林一再地对知识的幼苗加以摧残,不让它成长。”[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