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

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众所周知, 我们一直在讨论的, 结构式问卷调查法具有明显的缺陷, 即所有关于动机的各种答案都是研究者事先拟定好的, 而被调查者, 除了在研究者事先列出的那些封闭式的答案范围内做出选择外, 别无他法。
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_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动机个案研究

考察国内学者关于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经验研究, 从总体来看大多采用传统的量化的研究方法, 大多是对已知的理论假设模型的统计学数量验证, 具体存在的不足有: 其一, 调查研究与理论相脱离。 不少调研报告只是简单地罗列出各种具体动机的百分比 (徐文新、 李五一、 李艳、 郝瑞庭, 1996; 涂敏霞、 张炳富1998; 金大陆、 袁沛林,1998; 谭建光、 凌冲、 朱莉玲, 2003), 调查之前, 没有明确的理论假设, 而调查之后, 又没有对调查结果加以经验概括, 更谈不上将其上升为理论。 其二, 在一些有理论指导的研究当中, 采用的理论范式非常单一, 基本上都是 “利他—利己” 范式, 即将动机分为 “利他动机” 与 “利己动机” 两大类 (仇力平,1998; 王芳、 张乐天,2000; 刘珊、 风笑天,2003)。 其三, 绝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都是结构式问卷调查法, 而采用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来探寻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 在 “学术期刊数据库” 所收录的文献资料中只是少数。 有学者对相关定量研究最常用的问卷调查方法加以“解构”, 指出问卷的元假设、 基本概念中存在诸多问题, 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都是被调查者面对调查员时 “主体建构” 的结果, 而非 “客观存在” 的数据被发掘出来了。[1]众所周知, 我们一直在讨论的, 结构式问卷调查法具有明显的缺陷, 即所有关于动机的各种答案都是研究者事先拟定好的, 而被调查者, 除了在研究者事先列出的那些封闭式的答案范围内做出选择外, 别无他法。 因此, 这类研究常常漏掉许多被访者实际存在的真实动机 (Walter Rehberg,2003)。

选择质性研究方法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是因为质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满足本研究的要求: 第一, 该研究方法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这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组织志愿者自身的角度了解社会组织志愿初次参与动机背后的丰富内容,同时还可以洞察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 该研究方法有利于从微观层面上获得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阶段性与其动机、 收获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可以使我们细致深入地了解志愿者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三, 该研究方法允许选择较小数量的样本, 可以让我们集中精力对几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满足对比不同年龄段参与动机的差异, 具体细致的探究志愿服务不同阶段志愿者流失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