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波的叠加中,一般说来,振幅、频率、相位、振动方向等都不同的几个波在同点叠加时,该点的振动是较复杂的。能产生干涉现象的波称为相干波,其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两相干波源S1、S2同相位,相距5m,它们发出的波的波长均为2m,求S1、S2之间干涉相长和干涉相消的点的位置。

在波的叠加中,一般说来,振幅、频率、相位、振动方向等都不同的几个波在同点叠加时,该点的振动是较复杂的。现在讨论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情况。

当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时,某些地方的振动总是互相加强,而另外某些地方的振动总是互相减弱或完全相消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能产生干涉现象的波称为相干波,其波源称为相干波源。故波相干的条件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下面从波的叠加原理出发,应用振动合成的结论来讨论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如图13-4-5所示,设S1、S2为两相干波源,均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向垂直纸面,它们的振动方程为

式中,ω为两振动的角频率;A10、A20,φ1、φ2分别为两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

由两个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任一点P相遇,设S1和S2两点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两波到达P点的振幅分别为A1和A2,波长为λ,则P点的两个分振动分别为

图13-4-5 波的干涉

则P点的合振动可由叠加原理得

其中

两个分振动的相位差为

每一点的合振幅A是一个确定的常数,不随时间变化,从而形成稳定的振动图样。

(1)当两振动在P点的相位差为π的偶数倍时,即

合振幅最大,A=A1+A2,称为相干加强或干涉相长。

(2)当两振动在P点的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时,即

合振幅最小,A=|A1-A2|,称为相干减弱或干涉相消。

特别地,当φ2=φ1,A1=A2时,干涉相长、相消的条件是

式中,δ=r2-r1表示波源S1、S2发出的波到达P点的路程差,称为波程差。

式(13-4-4)说明,当两相干波源同相位时,在两列波的叠加区域内,波程差等于零或半波长偶数倍的各质点振幅和强度最大;波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各质点振幅和强度最小。

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性质,在声学和光学中均有重要应用。

【例13-4】 两相干波源S1、S2同相位,相距5m,它们发出的波的波长均为2m,求S1、S2之间干涉相长和干涉相消的点的位置。

解法一

设S1点为坐标原点,S1S2方向为正方向,两个波源的振动方程分别为

两波在S1、S2间坐标为x的任意一点P处,引起的振动方程分别为

干涉相长需满足Δφ=±2kπ,即

代入数值,整理得

干涉相消需满足Δφ=±(2k+1)π,即

代入数值,整理得

在0.5m、1.5m、2.5m、3.5m、4.5m处干涉相长;在1m、2m、3m、4m处干涉相消。

解法二

由式(13-4-4)可知,当两波源同相位时,干涉相长的条件为δ=r2-r1,两波源S1、S2间距5m,设任一点到波源S1的距离为r1=x,则该点到波源S2的距离为r2=5-x,所以δ=5-2x,得满足干涉相长的位置有0.5m、1.5m、2.5m、3.5m、4.5m。

同理,干涉相消的条件为δ=r-r=±(2k+1),由δ=5-2x,得满足干涉21相消的位置有1m、2m、3m、4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