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的自己、他人应该作广义的解释,自己包括隶属于自己一方的,他人包括隶属于他人一方的。表47 “清除”和“扫除2”的客体类型差异物体的空间维度特征也是语义属性观察的重要视角。
自己与他人的差异_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

在语义哲学中,自身与外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对立。 这里的己他对立是从充当主体的体词性成分和充当客体的体词性成分所隶属的领有者是否一致来说的,谓词同义词往往有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差别。 谓词同义词组内成员所代表的动作行为,有的是对主体自己,或者对属于自己的事、物,有的是对主体以外的他人,或者隶属于他人的事、物。 这里的自己、他人应该作广义的解释,自己包括隶属于自己一方的,他人包括隶属于他人一方的。

“改正—纠正”:

二者都可以说“X缺点”“X错误”,不过“改正”是对自己,“纠正”既可以是对自己,也可以是对别人。

“克制—抑制2”:

“克制”是对自己内心的某方面消极评价意义的想法(冲动、怒火),“抑制2”是对自己或对别人。

“夸奖—夸耀”:

“夸耀”是对自己,“夸奖”是对别人。

“批评/责怪—检讨”:

“检讨”是对自己,“批评/责怪”是对别人。

“庆贺—祝贺—恭喜”:

“庆贺”是对自己,“恭喜”是对别人,“祝贺”主要对别人,也可对自己。

“调和3—调解”:

二者的客体都是牵涉到双方的活动,如矛盾、纠纷、关系等,主体做出一些活动使双方的矛盾、关系等缓和下来。 “调和”的主体可能就是客体双方中的一方(统治者调和阶级矛盾),“调解”一般需要第三者。 也就是说“调和3”可以用于对自己一方,“调解”只能用于对别人。

“吩咐—嘱咐/叮嘱”:

三者都可用于“XSb.V”格式中,“吩咐”的客体V是说话人自己的事儿,或者单位团体的事儿,但说话人是领导者或任务分派者,因此仍然可以看作是说话人的事儿;“嘱咐/叮嘱”的客体V是听话人的事情,不是说话人自己的事情。

“提议—建议”:

“提议”的客体一定是说话人主体也有权利参加的事情,“建议”的客体即可以是说话人有权利做的事情,也可以是说话人无权利做的事情,仅仅是给别人好的、合理的意见,自己无权做意见中表达的事情。 也就是说,“提议”是对自己所在一方,“建议”既可对自己,也可对别人。

“拉拢—笼络”:

“拉拢”的客体与主体原来不在一个利益集团,主体争取他,把他争取到一个利益集团内;“笼络”的客体和主体原本就在一个利益集团,通过动作使其不脱离阵营。 “拉拢”对别人一方的成员,“笼络”对自己一方的成员。

“感动1—激动1”:

二者因事不同,“激动1”的因事是自己的成功、好的际遇,或者不良刺激带来的情绪高涨,“感动1”是别人做的事情太具有道德感、教育力、震撼力等,让主体的情绪起变化。 因事上的最大区别是,“激动”的因事都是和自己有关的,而“感动1”却经常是和自己无关的社会上的事件。

○16听到了那个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在大山里教书的徐本禹的事迹,所有的人都很感动。

○17收到女朋友的来信,他非常激动。

“推卸—推脱”:

“推卸”的客体责任、罪责等,都是来自自身的;“推脱”的客体有两种,一种是来自自身,如责任、罪责等,也具有消极的评价意义,此时,与“推卸”可以换用,另一种是来自别人邀请的行动如赴宴、担任职务以及其他工作等,不限于消极意义,往往是谓词性的。

“希望—期望—渴望”:

“希望”可以对自己,也可以对别人;“期望”只能对别人[20](*我期望将来做个飞行员),“渴望”只能用于对自己。

“忏悔—后悔”:

“忏悔”的事情一定是对他人做的,“后悔”的事情可以是对他人做的,也可以是自己的事情,不涉及其他任何人。“忏悔”感情评判的出发点是对他人不好,表示对他人歉意;“后悔”感情评判的出发点是对自己不好,表达自己的后悔之情:

○18侵略者一生都在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忏悔。(对他人的动作,对他人不好)

○19我后悔来到了中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不好,与他人不发生关系)

“满意—满足1”:

“满意”的客体是自己的事情,也可以是别人的,而“满足”的客体一定是自己的。

○20他不满意这次考试的成绩。(对自己)

○21他不满足这次考试的成绩。

○2教练不满意队员的表现。(对他人)

○23*教练不满足队员的表现。

“付出——贡献”:

“付出”的与事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贡献”的与事只能是他人,不能是自己。

○24为了得到冠军,他付出了很多。(*贡献)

○25他为了保卫祖国,贡献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四、语义属性描写度的把握

正如本章开头所指出的,我们可以提取出无穷个语义属性来刻画不同体词短语的区别,名词短语的语义属性描写是极其繁杂的,体词短语的任何属性差异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描写对象,比如复数客体是否整齐有序。 以“堆—叠”为例,“堆—叠”与“放”同属于置放动词,与“放”不同的是,“堆/叠”是对同类个体的多次支配,而“放”是对客体的一次支配。

邵敬敏指出作为量词的“叠”与“堆”的差别,“叠”是物体分层级有序地放在一起,而“堆”是物体随便地无序地放在一起。[148]作为量词的“叠”与“堆”是从动词发展而来的,凝聚着动词的语义信息,动词“叠”与“堆”的差异也在于此:“堆”的复数客体是杂乱无序的,而“叠”的复数客体是整齐有序的。

名词所表示的实体的存在状态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的差异,也可以成为语义属性有价值的观察角度。 在典型的情况下,“吃”的客体是固体,需要经过咀嚼的动作,“喝”的客体是液体,不需要经过咀嚼的动作,有些谓词同义词的区别就和“吃—喝”之间的差异一样。 如“清除—扫除2”,二者的客体都是具有消极评价意义的,“扫除”的客体一般是固体,“清除”的客体还可以是液体、气体。 二者客体差异的详细情况见表47。

表47 “清除”和“扫除2”的客体类型差异

物体的空间维度特征也是语义属性观察的重要视角。 如“盖7—建(一)1”:二者可换的都是那些三维特性的客体如楼、体育馆、房子等,而二维平面性特征的客体如桥、路、操场、大坝则不能用“盖”。

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是视觉对象还是听觉及其他感觉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观察对象。

“观赏—欣赏1”:

“观赏”的客体只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视觉上可触的名词实体,“欣赏1”的客体可以是不占空间的声音等。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观察受益者角色的差异,“嘱咐—嘱托”中,“嘱咐”的受益者是听话人,而“嘱托”的受益者是说话人。 “埋怨”的受益者既可能是说话人也可能是不满意对象,“抱怨”的受益者不能是不满意对象。[66]

甚至某个语义角色是否在场的差别:“埋怨”所蕴含的言语行为活动是与不满对象的对话,而“抱怨”所蕴含的言语行为活动是将不满对象的行为或属性向第三方陈述,由此推知,“埋怨”的对象一定在场,而“抱怨”的对象是否在场并不重要。

从“违犯—违抗”的客体角色差异上我们还可以提取出[固定]、[临时]的语义特征。 “违犯”的客体是法律、法规、规则、条文等人类共同协商制订好的,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是固定的;“违抗”的客体是命令、安排等,是临时的。 具有固定和临时差异的还有“比赛—竞赛”等,前文已经分析,此不赘述。

虽然语义属性的提取是无穷无尽的,却不可能永无休止地提取下去,提取需要一个适可而止的度,这个度的把握,不是靠人类的语感,而是靠同义近义谓词和语言工程的实践去检验,只要对一种语言的名词的语义属性提取和描写能够区别开同义谓词,在语码选择上能够解决问题,对语义属性的描写就可以适可而止。 语义属性描写的“度”应该由谓词同义词辨析实践和语言工程来提供和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