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穿戴式除颤器有助于决策

可穿戴式除颤器有助于决策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岁,中位LVEF25%,其中30%为女性,50%以上的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患者穿戴WCD能够检测到心律失常的发生,进而帮助医师决定下一步是否应该接受ICD治疗。研究结果:试验结束时,2000例入选患者中仅有785例(39%)置入ICD,WCD显著减少了ICD的置入。在获得性、遗传性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ICD治疗的决策中,WCD起到了桥梁作用。

研究背景: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心律协会2012年指南建议,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置入LVEF≤35%,或高风险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然而,MADIT-Ⅱ和MADIT-RIT两项研究结果表明,真正适合ICD治疗的患者比率很小。

在2005年9月至2011年7月的WEARIT-Ⅱ注册研究中, 8000多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穿着除颤器背心69d,成功治疗1.4%的患者。因此,可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WCD)将成为决定是否需置入ICD的桥梁。

研究方法:前瞻性WEARIT-Ⅱ注册研究纳入2000例美国患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40.3%),非缺血性心肌病(46.4%),先天性或遗传性心脏病(13.4%)。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岁,中位LVEF25%,其中30%为女性,50%以上的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每天穿着WCD的中位时间为22.5h,中位天数为90d。

研究过程中有41例患者(2.1%)发生120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事件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自然终止。22例患者(1.1%)发生30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事件,接受WCD电击。28例患者(1.4%)发生164次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事件,72例患者(3.6%)发生561次房性心律失常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事件。患者穿戴WCD能够检测到心律失常的发生,进而帮助医师决定下一步是否应该接受ICD治疗。

研究结果:试验结束时,2000例入选患者中仅有785例(39%)置入ICD,WCD显著减少了ICD的置入。在获得性、遗传性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ICD治疗的决策中,WCD起到了桥梁作用。研究结论:应用WCD的患者未出现安全性问题,WCD可以帮助医师评估心脏猝死高危患者是否应该接受ICD。

(北京安贞医院急诊35病房 宋俊迎 译 李艳芳 审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