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颈肩腰腿痛中医学简史

颈肩腰腿痛中医学简史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人类有医学史以来,颈肩腰腿痛就是其所涉及的内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颈肩腰腿痛的辨证施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倡导内服药与针灸、外治结合,认为“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则病无所逃矣。”这些医家的贡献使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太医院设有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按摩专科。民国时期医学受到极大摧残,这一时期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也在止步不前。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100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伟大祖国的土地上生活、劳动着。只要有劳动,难免就有损伤,也就有了原始的医药知识。自人类有医学史以来,颈肩腰腿痛就是其所涉及的内容。公元前约2 7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生息在黄河流域的中华祖先就初步总结了洪荒时期先辈们在与大自然搏斗中为求生存,逐渐积累起来的原始推拿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人类早期的医学模式。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已将“案杌”这一古代推拿术应用于临床。春秋战国时期按摩已被广泛应用。

一、奠基于春秋战国、秦汉时代

这个时期是祖国医学鼎盛时期。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就是成书于这个阶段。它全面阐述了人体解剖、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对颈肩腰腿痛等病设有专篇,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素问·举痛论》提出脉络“缩踡”、“绌急”皆因“血少”、“气不通”所致。在《素问·刺腰痛论》等篇对肩背痛、腰痛等病进行了分类,并细分诸证。对腰痛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分证为纲,又分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肩背痛则皆以病因分证为凭,而重于外感。《素问·痹论》和《灵枢·周痹》等篇,对以肢节疼痛为特征的痹症作了深入的探究。在病因方面,《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素问·举痛论》又分为行痹、痛痹、著痹等,即相当于今天的关节炎一类。另据《吕氏春秋·季春纪》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主张采用运动锻炼的方法治疗足部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颈肩腰腿痛的辨证施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其内容包括身痛、腰痛、四肢痛、骨节痛、项背强痛等,并有具体的方药治疗。如乌头汤、桂枝附子汤、防己黄芪汤等都是临床治疗颈肩腰腿痛的行之有效的方剂。这个时期的著名外科医生华佗既能用针灸、方药治病,又擅长手术。还创立了五禽戏,指出了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重要性。

二、充实于晋、隋、唐,发展于宋元时期

成书于这一时期的《肘后备急方》介绍了许多治疗腰背痛的内外用药、针灸、推拿的方法,其治疗方法大多简、便、验、廉,大大丰富了中医学的治疗内容。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探求诸病之源、九候之要,载例症候1 720条,是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该书已将腰痛列专篇论述。如在《腰背病诸候》中首先总括腰痛的病机特点为“肾经虚损,风冷乘之”,然后细分风湿腰痛候、卒腰痛候、久腰痛候、肾著腰痛候、腰脚疼痛候、腰痛不得俯仰候等。唐代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在治疗上善于化裁、创制新方。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倡导内服药与针灸、外治结合,认为“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则病无所逃矣。”同时介绍了许多治疗颈肩腰背四肢痹痛的熏洗、敷贴类的外用方法。

宋元时期医学的学术争鸣加速了医学向前发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方法有了较大进步。《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三部大型方书的问世,使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学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仅《太平圣惠方》记载治疗腰痛的方剂就有140首之多。《圣济总录》对腰痛进行了集中论述。《济生方》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腰痛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国元代蒙古族善于骑射,颈肩腰腿部疼痛尤为多见,这一时期对腰腿痛的治疗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危亦林著的《世医得效方》继承了前人的经验,系统地整理了元代以前的治疗腰腿痛的经验,并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并且论述了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方法,该方法到了1927年才有英国医家Davis在西方开始应用,这比危氏至少要晚580余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独辟蹊径创制了导水丸加减治疗腰痛及遍身走注疼痛;李皋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对颈肩腰腿痛从脾胃论治,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颈背痛、身痛等就有多种;朱丹溪对腰痛、腰胯肿痛、肩背痛、腰髀痛等开创了先诊脉、次论因、再辨证、然后施治的诊治规范,特别从痰、气论治等。这些医家的贡献使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于明清,创新于现代

明清时代,医家师承前人的经验,无论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理论或实践,皆取得了许多新成就,理法方药渐臻完备。明代封建社会已处于没落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有萌芽,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伴随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当时的太医院设有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按摩专科。明代张景岳著的《景岳全书》论述腰背痛内容丰富。涉及理论阐述、诊断治则、药物和方剂等方面。指出治疗疾病要辨病位、辨虚实、辨寒热、辨有形无形。虞抟的《医学正传》论述腰背部疼痛详证治,略说理,力法方药一线贯穿。如“腰痛”篇云:“若夫腰痛之证,虽有六经见候之不同,挫闪肾著之或异,或瘀血,或风寒,或湿痰流注,种种不一,原其所由,未必不因房事过度,负重劳伤之所致也,经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治法,虚者补之,杜仲、黄柏、肉桂之类;风者散之,麻黄、防风、羌活之类;寒者温之,肉桂、附子、干姜之类。”该书不仅述证广泛,而且立法有据,组方精当,创制了许多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方药。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第6~10卷,分论杂病36个,其中对腰痛、头背痛等有详细的论述,每病先述经义,次选前人的论述,最后参以其个人的意见。该书对颈肩腰腿痛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清代吴谦等著的《医宗金鉴》总结了清以前的前人经验,对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内外治法方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图文并茂,并介绍了利用推拿按摩的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伤筋疾患的方法,还使用攀索叠砖法及腰背垫枕法整复胸腰椎骨折。另外的许多医家都著书对颈肩腰腿痛的诊治进行了涉猎,如沈金鳌的《沈氏尊生书》、顾世澄的《疡医大全》、胡廷光的《伤科汇纂》等。

民国时期医学受到极大摧残,这一时期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也在止步不前。建国后,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作为中医有着极大特色的有关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中国中医研究院几届的研究生从现代科学、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有关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较大进步。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脑力劳动强度的加大,加上人们开车、操作电脑、伏案工作等工作性质改变,颈肩腰腿痛患者在不断增加。这还不包括一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所以有关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早期预防、合理诊治越来越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