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夏森柏临证心得

夏森柏临证心得

时间:2022-06-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忌荤腥,控制食量,加强患侧运动。病人出现头晕眼花,心烦气急,面红目赤,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干,苔薄腻,脉细数或弦滑。病情平稳后可改用归芍八味丸以调理善后。言语不利加重黄芪50g,金钱白花蛇30g。先用一方1周后将一方和二方每周交替服用。夏老认为治卒中后遗症必针、药合用,针有药不及之处,药有针不治之痹。内外兼治相得益彰,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康复期,减少后遗症的致残率。

夏森柏临证心得

1.风痰阻络、气滞血瘀 《内经》“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发为大厥。”也就是中风的病机所在,病人表现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拘挛或半身不遂,口眼斜,恶寒身热,脉多浮滑,沉取略弦,舌苔白腻,舌质紫气隐隐或带有瘀点,当化痰祛风、活血通络。

针灸:主穴,大椎、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配穴,外关、肩髃、解溪、昆仑

手法:泻患侧补健侧。艾炷内包麝香,隔姜灸三壮。每日1次,连治1周以后隔日1次。

方药:胆南星12g,安息香3g,黄芩12g,石菖蒲12g,法半夏12g,防风12g,荆芥12g,蝉蜕10g,赤芍12g,炒地龙12g,当归12g,生牡蛎12g,全蝎9g,三七6g,甘草6g。

加减:体丰痰湿重者加竹沥12g,泽泻20g,莱菔子10g;痰滞重者加川芎9g,红花6g,三棱10g。忌荤腥,控制食量,加强患侧运动。

2.痰热内阻、肝肾两亏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肾不足,风阳上扰巅顶为之动矣。脾湿生痰,痰热内扰。病人出现头晕眼花,心烦气急,面红目赤,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干,苔薄腻,脉细数或弦滑。当壮水以滋阴柔肝,清化以息风解痉。

针灸:主穴,太冲、丰隆、劳宫、水沟。配穴,颊车、合谷、廉泉、通里、关冲。

手法:平补平泻,若风邪重者可泻患侧,此手法每日1次,7天后隔日1次,并加艾炷灸三壮。

方药:女贞子12g,墨旱莲12g,生地黄12g,白芍12g,钩藤12g,川楝子12g,枸杞子12g,杭菊花9g,刺蒺藜9g,黄芩9g,天麻12g,胆南星9g,竹沥9g,甘草6g。

加减:肝旺者可加羚羊角粉3g冲服;实邪重者加龙胆草9g,珍珠母15g,天竺黄12g。病情平稳后可改用归芍八味丸以调理善后。

3.肝火上炎、风动痰涌 肝阳独亢,灼津为痰,风火上炎,挟痰欲犯清窍,陡然头痛眩晕,目赤口干,心烦易怒,便结溲赤,舌红绛,苔黄干,脉象弦数大而有力,当清肝抑木,降火宁心,化痰醒脑。

针灸:主穴,期门、支沟、阳陵泉、太冲、水沟、十二井。配穴,太冲、支沟、丰隆、劳宫。

手法:毫针双侧泻法,十二井点刺出血,每日1次,视肝热渐退可隔日1次补泻交替,不宜灸法。

方药:龙胆草12g,栀子12g,黄芩9g,柴胡9g,白芍12g,川楝子12g,钩藤12g,生地黄12g,夏枯草12g,石决明12g,炙远志12g,全蝎9g,磁石12g,胆南星12g,天麻9g,甘草6g。

加减:体强邪实加羚羊角粉吞服;体弱或女性加二至丸。

4.痰蒙清窍、湿浊内阻 患者形体丰厚,气机壅塞,痰浊内盛上犯头颅,阻痹脉络,蒙塞清窍,言謇语涩,四肢麻木沉重,胸脘满闷,痰多色白,舌苔白腻,脉滑而濡或弦或紧。当涤痰清窍顺气化浊,宣畅气机以开窍醒脑。

针灸:主穴,水沟、丰隆、人中、哑门。配穴,足三里、劳宫、太冲、风池。

手法:泻其双侧隔日1次。早期不宜灸,后期病情缓和可艾炷灸30分钟,每日上午7~9时为治疗时间。

方药:制胆星12g,蜈蚣2条,全蝎6g,钩藤12g,茯苓12g,法半夏12g,莱菔子12g,石菖蒲12g,川芎9g,当归12g,黄芪20g,牛黄3g(冲服),甘草6g。

加减:痰湿渐去可加重化瘀之品红花9g,桃仁9g,三七6g等。言语不利加重黄芪50g,金钱白花蛇30g。

5.气虚血瘀、脉道虚寒 素体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中风之后半身不遂,肢体重沉而软弱,言语不清,两手麻木或颤抖,精神倦怠,心悸气短,舌胖隐隐紫气,脉虚弱或涩。宜补养气血兼活血化瘀,改善因虚而瘀之征,使脉络通达,气血运行调和无端。

针灸: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血海、外金津、外玉液。配穴,肾俞、百会、中极、合谷、三阴交。

手法:患侧先补后泻,健侧先泻后补,隔日交替1次。患侧加艾包麝香灸三炷。

方药:生黄芪50g,当归6g,川芎6g,赤芍9g,延胡索9g,炒地龙12g,全蝎6g,三七6g,甘草6g。

加减:血分瘀滞甚者、气机不畅可减黄芪用量,加香附6g,郁金9g,川楝9g,桃仁9g等;兼夹痰湿者加胆星12g,竹茹12g,枳实9g,茯苓12g,太子参12g。

6.气血两虚、风痰内扰 素体亏虚、风邪内中致水湿不化,交结内扰而行走不利,语言謇涩,精神疲倦,少气纳呆,小便清而不利,大便不爽。舌淡苔薄,脉细滑或细弦。宜调养气血、解表息风,待正胜而邪去大半,再拟祛邪佐补养可愈。

针灸:取穴足三里、脾俞、风池、外金津、外玉液。艾包麝香灸百会、气海5炷。针刺隔日1次;艾灸每日1次。健患侧交替施治。

一方:参须12g,白术12g,茯苓12g,川芎9g,当归6g,防风12g,荆芥12g,木香9g,山楂9g,薏苡仁20g,大枣5枚,鸡内金12g,胆南星12g,甘草6g。

二方:熟地黄12g,丹参12g,赤芍12g,茯苓12g,山茱萸12g,芡实10g,菟丝子10g,桑椹10g,补骨脂10g,枸杞子10g,山药10g,泽泻20g,红花10g,川芎10g,黄芪20g,甘草6g。先用一方1周后将一方和二方每周交替服用。

夏老认为治卒中后遗症必针、药合用,针有药不及之处,药有针不治之痹。而患侧与健侧交替施针,犹如药入体而灌全身一样。所谓“左右者,阴阳之道也。”左半身虽以血为主,但非气不通,右半身虽以气为主,但非血不养。半身不遂病在一侧,治宜以阳引阴,以阴引阳,以左治右,以右治左,针药同施,健患交治使不遂之肢体经气复生,调动气血和燮如珠走盘周而复始环行无端。内外兼治相得益彰,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康复期,减少后遗症的致残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