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彭培初临证心得

彭培初临证心得

时间:2022-06-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对“中风中脏”的认识 中脏缓候可由中腑日久,内传入脏而成,亦可见于中脏初起之轻浅阶段。两者除病势上有缓急之别、症情轻重之外,主要有神志不清浅深程度不同,一般发病后数小时至1天即很快进入深昏迷者为中脏急候,如病情是逐渐出现,缓慢加重的,病程在1周至10天以上者为中脏缓候。2.对“中风中脏”的治疗 中风中脏因症情危重凶险,治疗必先明辨是“中脏急候”还是“中脏缓候”,并非所有昏迷患者均可通腑攻下。

彭培初临证心得

1.对“中风中脏”的认识 中脏缓候可由中腑日久,内传入脏而成,亦可见于中脏初起之轻浅阶段。昏迷症状轻浅,神志时明时糊,或白天清醒,夜来糊涂,病情进展缓慢,肢体轻瘫,肌张力低。

中脏急候:病情进展快,或见剧烈头痛、呕吐,即刻进入深昏迷。

两者除病势上有缓急之别、症情轻重之外,主要有神志不清浅深程度不同,一般发病后数小时至1天即很快进入深昏迷者为中脏急候,如病情是逐渐出现,缓慢加重的,病程在1周至10天以上者为中脏缓候。

2.对“中风中脏”的治疗 中风中脏因症情危重凶险,治疗必先明辨是“中脏急候”还是“中脏缓候”,并非所有昏迷患者均可通腑攻下。正如喻嘉言所言“若夫中脏之候,多有平素积虚,脏真不守者,下之立亡,不可不慎”,“其卒虚身中急症,下药入口,其人即不苏矣,可无辨欤”,所以对“中脏急候”,应忌用通腑攻下法,对中脏缓候由中腑日久转化而来者,始可攻下通腑,但“必使风与热俱去,填其空窍,则风不再生”。

“中脏缓候”(即浅昏迷者)昏迷程度较轻浅,如神志似清若昧,或不识人,目中不了了,多属邪实痰热内闭心窍;或痰湿蒙蔽神机,治疗主张通下化痰以开窍,用礞石滚痰丸最为确切。原方由大黄、黄芩、金礞石、沉香等组成,功效降火逐痰,收载于《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五引王隐君方(礞石滚痰丸方源出王隐君《养生主论》),主治实热顽痰引起的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胸满痞闷,或眩晕痰多,但都有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脉象滑数有力等症。

方用大黄苦寒沉降,荡涤积滞,驱热下引,配黄芩清胸中痰热,金礞石攻逐顽痰,沉香疏畅气机为诸药开导,引痰火易于下行。该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之热,大黄泻肠胃有实之火,此即治痰必先清火之意;以礞石之燥悍,即治痰必先除湿之意;大黄、黄芩得礞石、沉香则能迅速直攻老痰巢穴。

但需注意,目前市面上所用礞石滚痰丸方系《全国医药产品大全》1988年版,其方组成在上方减金礞石,加青礞石、银硝。功效:逐痰散结,通腑泄热,主治:顽痰壅塞,胸膈痞胀,神志昏蒙,大便秘结。(礞石入药,分为两种,一种是金礞石,主要成分为云母与石英,一种是青礞石,主要成分为一种形似云母的含水硅酸盐矿物,礞石入药,必用银硝煅制,其功效皆有坠痰、消食、下气,平肝之用。广东省药品标准该方加生大黄5g,降火逐痰通便之力更佳,服用该方时应空腹温开水送服或鼻伺15~30g,同时予复方丹参针剂20ml静滴,每日1次,持续10天,苏醒后可用牛黄清心丸1粒,口服日2次,并内服自拟天麻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