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钱穆(现代)

钱穆(现代)

时间:2023-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钱穆,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字宾四,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著有《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史新论》等。钱穆读书讲求方法,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看法,其读书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以通驭专。钱穆认为目录后面也有种精神,读书的人应该好好把握。

钱穆(1895—1990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字宾四,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著有《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史新论》等。钱穆读书讲求方法,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看法,其读书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以通驭专。古今学者常讲以博能专,欲专先博,博是专的基础。钱穆也认为要专心做学问,先要做到“通”,不能偏于一端,因为学问不是孤立的,只抓住一点而不知其他,学问是做不好的,所以他主张以通驭专。他说:“现在人太注意专门学问,要做专家。事实上,通人之学尤其重要。做通人的读书方法,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一个方面;要能欣赏领会,与作者精神互起共鸣;要读各方面高标准的书,不要随便乱读。至于读书的方式,或采直创式,不必管校勘、训诂等枝节问题;或采跳跃式,不懂无趣的地方,尽可跳过,不要因为不懂而废读;或采闲逛式,如逛街游山,随兴之所之,久了自然可尽曲奥。读一本书,先要信任它,不要预存怀疑。若有问题,读久了自然可发现,加以比较研究。若上来就存怀疑态度,便不能学。”(严耕望《求师问学六十年》)

二、读书先读人。钱穆认为读书时不能单单就书本身下功夫,还要研究书的作者,他以读《论语》为例,讲了四个方面,首先读《论语》先把握孔子的人格真相,使其形象在脑子里清晰起来,然后研究其学说大体思想,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读书不但要识书中之言,更要能识书中之人。其次,要把握孔子所处时代背景,研究其政治、社会现状,研究其学说产生根源,这都是把握其思想的关键。第三要注意研究历来学者对于孔子学说的态度和意见,这对于自己的研究有很大帮助。第四是要认识到孔子学说思想已时代久远,现在时过境迁,很多东西已不适用,所以不可盲目崇拜。所以说,读一部书除关注书中内容外,还要能把握作者本人和他的思想、时代背景,以及别人对他的研究,这都是理解书中内容主旨的关键。

三、贵在把握书中精神。钱穆认为,书读懂了还不够,那只是懂得书中内容,还要领会书中精神,也就是一部书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比如读西周时期的书,就要能领略西周的精神,所以他认为读书不能仅把书当一种材料来看,要由此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如果读书能领会到书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那就算是领会到了读书的精髓了。

四、要通目录。目录是读书治学的重要门径,古人读书非常重视目录,钱穆读书就非常注意从目录入手,他认为这样可从中找到学术发展的脉络,比较各家学术的不同。他以研究中国史学史为例,认为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从《汉书·艺文志》讲起,从刘向、刘歆的《七略》一路下来,这样就能从大处着眼,把握学术整体的脉络。钱穆认为目录后面也有种精神,读书的人应该好好把握。读书需方法,治学需门径,目录就是治学最好门径,想作学术研究的人,应该加以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