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陆世仪(明末清初)

陆世仪(明末清初)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陆世仪,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等。陆世仪认为读书治学者皆欲博学,但各类书籍汗牛充栋,该怎么办呢?另外,陆世仪还提出了分类读书法,认为读书不能堆砌而没有章法,如果将书分类读之,既省力,又有利。

陆世仪(1611—1672 ),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等。陆世仪认为读书治学者皆欲博学,但各类书籍汗牛充栋,该怎么办呢?为此他提出了次第读书法,也可称为三阶读书法。陆世仪将人生读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十年诵读(五至十五岁)、十年讲贯(十五至二十五岁)、十年涉猎(二十五至三十五岁),每个阶段所读内容不同,方法也不同,这样读书治学者才会有所成就,他说:“使学有渐次,书分缓急,庶学者可同此而程工。”(《思辨录》)至于这样分段的原因,陆世仪认为,人在十五岁之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同上),记性好而悟性不强;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同上),悟性渐强而记性不如从前,所以对于应读之书,应该在十五岁之前熟读成诵,而年纪渐长之后,不是说人不肯诵读了,而是记忆力下降,已不能诵读了。从“诵读”到“讲贯”,再到“涉猎”,是一个打基础到巩固学识并潜心研究,再到广采博览以有所成就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外,陆世仪还提出了分类读书法,认为读书不能堆砌而没有章法,如果将书分类读之,既省力,又有利。他说:“凡读书分类,不惟有益,兼省心目……若理学书如先儒语录之类,作一项看;经济书如《文献通考》《函史下编》《治平略》《大学衍义补》《经济类编》之类,作一项看;天文、兵法、地理、河渠、乐律之类皆然,成就自不可量也!”(同上)读书治学必有所侧重,分类读书就是分类研究,分类治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欲研究某一类学问者,尤其大有益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