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稿件质量控制,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坚持稿件质量控制,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家鼓励优秀稿件外投的政策使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困境。来稿量的增加对我们选择优质稿件提供了保证,同时对提高《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充分发挥编辑委员会委员们的作用,根据需要,每年召开1~2次主编组稿会,确定近期学报重点报道计划,借助相关编辑委员会委员的学术影响力面向全国组织重点号、专题号。这样,一方面确保了专题稿件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报》的影响面。
坚持稿件质量控制,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_论文

坚持稿件质量控制,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做法与体会

汪勤俭,吴培红,郭建秀,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 400038)

摘 要:面对目前中文期刊发展的危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坚持自由来稿与按需组稿相结合,坚持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编委集体定稿三审制度,坚持刊前交叉校对与刊后审读,在编辑流程的各个环节积极控制稿件质量,并加强与作者沟通,提高作者写作水平,从而提升稿件质量,不断提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稿件质量;期刊发展;学报

Title:Control Manuscript’s Quality to Improve Academic Influence of Journals—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China journals are facing agreat crisis for development.The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several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crisis.We have combined free contribution and acquisition together,insisted the policy of editor-review,peer-review and meeting review attended by several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in order,persisted in cross-proofreading before publishing and critical reading after publishing,and made well communication with authors to improve the wording,rhetoric and logical writing styles.Great achievements has been taken after these measure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journal.

Key Words:manuscript’s quality;journal’s development;academic journal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主要园地和平台,是记录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稿件质量的高低。目前国家鼓励优秀稿件外投的政策使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困境。如何在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中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如何在竞争中谋发展,是值得期刊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作为综合性医学类学报,面临高校评价政策导向《SCI》收录论文、本校稿件外流的危机,积极应对改革,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坚持为科研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刊思路。多年来,《学报》坚持按质取稿,坚持走质量特色之路,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持续上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多次获重庆市、全军、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连续两届被列入“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连续四年被列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等。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坚持自由来稿与按需组稿相结合,提高来稿质量

1.1 开放办刊,扩大自由来稿量

高质量的稿源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键。作为反映学校科研成果的窗口,《学报》最初的稿件全部来自校内。随着期刊的不断发展,《学报》容量不断增加。最初将《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改为月刊,2003年改为半月刊,不断缩短稿件的发表周期,以“快速发表”吸引优质稿件。如果只收取内稿,影响面仅局限于校内,很难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为了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在2000年左右,我们尝试接受校外稿件,逐步打开校门,开放办刊。随后,通过在全国性医学学术会议上宣传《学报》,本刊编辑部主任主动或应邀到各地医学会议或医院讲授如何提高医学论文的写作水平等,进一步扩大了《学报》的知名度和影响范围,来稿量不断增加(具体见图1),作者分布在全国33个省市,涉及国内外221个机构,涵盖了生物医学的全部学科,而年刊稿量维持在850篇左右,退稿率逐步达到60%以上。来稿量的增加对我们选择优质稿件提供了保证,同时对提高《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img9

图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011年来稿、刊稿情况

1.2 按需组稿,注重专题稿件质量

为了避免综合类期刊每期内容不集中,不利于读者收藏、阅读的劣势,2000年,我们结合当时的研究热点,尝试在一期《学报》集中刊发了《免疫识别、分子设计与抗原工程》专题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刚开始组织的专题稿件作者局限于某一课题组或某一教研室(科室),论文的思路、写法雷同,随后,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组稿原则:结合我校特点,依托校内知名专家教授,由某一科室牵头,面向全国组织报道同一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约请这一领域国内学术带头人就相关前沿研究及进展做专家述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编辑委员会委员们的作用,根据需要,每年召开1~2次主编组稿会,确定近期学报重点报道计划,借助相关编辑委员会委员的学术影响力面向全国组织重点号、专题号。这样,一方面确保了专题稿件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报》的影响面。

2 坚持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编委集体定稿三审制度,提高用稿质量

2.1 提高编辑素质,加强编辑初审

作为稿件第一位读者和评审人,编辑对稿件的评价至关重要。随着学报来稿量的增加,如果都依靠审稿专家把关也不现实,编辑初审的作用日益突显。只有编辑水平提高了,才能对稿件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和分析。本刊现有的编辑人员构成复杂,层次较多,为了让编辑更准确地判断稿件质量的高低,我们充分利用高校优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组织编辑业务学习、鼓励学习深造等多种方式提高编辑素质。从2011年起,我们尝试编辑按专业处理稿件,使编辑在某一时期加强对这些专业的认识,学习更具针对性。编辑们从不敢对稿件作判断逐步到可以作初步判断,甚至可以像审稿专家一样,从内容到形式对稿件进行详细的评价。同时,在初审时注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2003年率先将初审论文的查重列入编辑工作流程,随后建立二次查重制度,2009年开始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有效防范了一稿多投、重复发表问题的发生。加强初审后,编辑初审退稿率约30%,一方面提高了用稿质量,一方面大大减轻了专家的审稿任务。

2.2 建立审稿专家库,确保审稿质量

期刊的学术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而论文学术质量的高低有赖于同行专家审稿。同行专家的审稿质量直接影响到期刊编辑、主编对论文的认识、评价、遴选和取舍[6]。随着生物医学学科不断交叉渗透,选准同行专家评审是确保审稿质量的关键。为了让编辑更熟悉专家研究领域,准确选择审稿专家,近年来,我们在采编系统的基础上,以学报编委为主,建立并不断完善审稿专家库,包括登记专家的具体审稿范畴和专业专长等,并记录编辑对审稿专家的审稿质量的判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稿专家库。同时,吸收一部分校内外,包括国外的优秀中青年专家作为《学报》的审稿专家,将海外与我校有良好合作交流关系的青年学家聘为海外编委,以进一步保证稿件的评审质量。

2.3 坚持定稿制度,确保刊稿质量

自创刊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常务编委定稿制度,即对通过编辑初审和专家评审的稿件,定期组织常务编委定稿会对稿件质量进行把关。由于目前本刊为半月刊,来稿量较大,我们每月根据参加定稿稿件的内容,邀请相关专业的常务编委组织召开一次定稿会,对稿件是否按退修意见修改、修改后是否合理、结果能否说明问题等进行再次把关,确定稿件能否刊用。通过这样的集体定稿方式,不但提高了学报的用稿质量,对编辑审稿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坚持刊前交叉校对与刊后审读,提高编校质量

3.1 重视刊前交叉校对,尽量减少编校问题

编校质量是期刊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国际上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选刊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非常重视编校质量,每期稿件排版后,除了请作者校对外,还会实行编辑交叉校对,并由专人进行专项审核:①由专职英文编辑对英文摘要进行修改,并负责英文摘要的三校;②由专人负责核查参考文献以及刊前再次查重;③由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完成中国图书法分类号和关键词标引;④论文中的图、表和计量单位由熟悉这方面的编辑按要求进一步规范;⑤每期连排后用黑马校对软件对文字进行电子校对;⑥除当期责任编辑外,另请1~2位编校人员进行人工校对,对文章中的错误进行订正。经过这一系列审核,尽量减少编校问题。《学报》于2009年顺利通过中国刊协“期刊编校无差错”审核。

3.2 加强刊后审读,不断提高编校质量

为了进一步减少编校问题,2007年,我们进行了刊后审读,自己发现问题,并集体讨论了解决方法,及时统一纠正,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从2008年起,每位编辑在完成一期《学报》的责任编辑工作之后,将整期论文在责任编辑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利用专门时间集中汇报,然后全体编辑一起讨论、分析、消化,最后达成共识、统一规范。这些方法极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日积月累,不断细化,大家的编辑专业素养都有所提升,同时在编辑质量和校对规范上精益求精,从而使《学报》质量不断提高。

4 积极与作者沟通,提升稿件质量

作者是稿件的创造者,编辑加强与作者交流,可以为期刊培养潜在的作者群。《学报》的宗旨之一为“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摇篮”,编辑有责任辅助作者撰写论文,提高论文写作水平,从而提高期刊的质量。为了方便联系,本刊采用在线采编系统,提醒作者在投稿时留下有效的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以方便编辑联系;作者投稿后可以通过发送系统短信或根据本刊主页中编辑的联系方式很方便地与编辑联系。

由于期刊要求和容量有限,退稿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退稿稿件,我们尽量做到退稿不退人。编辑以朋友的姿态将退稿的具体原因反馈给作者,并提出自己对稿件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作者充分认识到稿件的不足之处,期望对作者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多数作者会主动给编辑发信息,表示感谢,并希望能再次向本刊投稿。

对于可以接受但需要作者修改的稿件,要求编辑准确领会审稿专家意见,结合自己的看法,将详细的、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作者,避免一些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意见;同时,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帮助作者挖掘稿件的潜在价值,如:文题、摘要、前言及讨论如何突出主题,让读者尽快发现论文的亮点;设计分组及结果如何描述更简单易懂;如何增强论文的逻辑性及可读性等。尽量提升论文的写作质量,使论文更完善。许多作者,尤其是缺乏写作训练或写作较少的作者,包括一些工作繁忙的临床医生,他们的论文有一定见地,但由于不会写,未将其想说明的问题描述清楚,经过编辑多次交流、沟通,作者多深感受益匪浅、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并表示愿意再向本刊投稿。

对于排版后的稿件,我们非常重视作者校对。责任编辑首先通读全文,了解论文具体情况,并标注出有疑问的地方,指导作者认真校对全文,确认编辑加工修改是否妥当,图、表及数据是否准确,与文字描述是否一致等。积极与作者沟通,让他们认识到校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尽量请作者到编辑部当面交流,外地作者不能当面交流,我们会将校样稿通过邮件发给作者,并电话联系、提醒作者校对的注意事项及稿件的问题,以提升校对效果,保证稿件的质量。

5 结语

学术期刊的稿件质量是期刊生存的根本。多年来,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在编辑流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稿件的质量,使《学报》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持续上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数据显示,《学报》在51种医科大学学报综合排名位列第一;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显示,《学报》在239种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中位列第二。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喜,更催人奋进。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时代,作为中文综合性医学期刊的《学报》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只有坚持期刊质量控制,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才能实现期刊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冷怀明.中国科技期刊需要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C]//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46-252.

[2]朱蕴波.专业化的定位开放化的办刊——对高校综合性学报改革之路的探索[J].今传媒,2009(12):69-70.

[3]汪勤俭,冷怀明.利用高校网络与教学资源优势提高医学学报编辑的素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180-182.

[4]汪勤俭,冷怀明.提高青年医学编辑素质的体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251-253.

[5]冷怀明,刘洪娥,栾嘉,等.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机制与实践[J].编辑学报,2007,19(6):457-458.

[6]冷怀明,杨祖彬,罗长坤.科技期刊同行审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6):617-621.

[7]贾向春,沈志超,邓晓群.Medline/PubMed对生物医学期刊的选刊标准和收录程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3):53-56.

[8]栾嘉,冷怀明.综合提高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252-254.

作者简介

汪勤俭(1971—),女,硕士,《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副编审。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邮编:400038)。电话:023-68752189。电子邮箱:wangqj@tmmu.ed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