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技文化融合与期刊诚信建设研究

科技文化融合与期刊诚信建设研究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科技文化融合与期刊诚信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现代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科技期刊体系构建科技期刊是科技、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科技文化融合与期刊诚信建设研究_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

科技文化融合与期刊诚信建设研究

吴生高1季 春2

(1.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2.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8)

作者介绍:吴生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杂志执行副主编,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副编审;

     季春,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 要:对科技与文化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现代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科技期刊体系构建、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信誉和诚信的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与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对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文化融合与期刊诚信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技文化;融合;期刊诚信;建设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提高了文化知识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文化始终是息息相关、互为影响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增长的源泉。科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使得文化生产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持续创新,以此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张力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新科技在全球的流动速度和流量,促使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从而加速了高科技文化产品的上市[1]。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与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对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科技文化融合与期刊诚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发展实现途径

文化发展需要科技支撑,科技进步需要文化积淀。科技创新产生的新的技术手段,能够更生动具体地表达文化创意的形象和内涵,使社会大众能够以更为迅速便捷的方式接触和接收文化产品;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创新文化的发展,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舆论环境,从而为科技的自主创新提供思想保障。具体而言,实现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1.1 加强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研究

从技术角度而言,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作为文化产业科技化的趋势,应成为我国重点研究领域。从产业角度出发,则需要研究重点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介入问题,确定文化产业中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点课题,结合实际,加强自主创新,不能停留于模仿与跟随的层面。

1.2 提高文化产业生产链条的科技含量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生产链条的科技含量对文化产业的效益与兴衰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的现状,应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生产链条的科技含量,以技术创新促进文化产业链条中各环节以及核心产业和延伸产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快文化产业链条的优化升级。

1.3 增强文化生产主体的技术吸收能力

技术吸收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文化生产对创新成果的吸收和融合能力越强,其竞争力也越强。不仅能缩短创新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的周期,促使文化产业结构向创意产业、内容产业转型,也能使传统文化产业脱胎换骨,成长为基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现代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4 促使文化产业增长与科技创新周期的融合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和演化周期缩短的动因。科技创新周期缩短,产业新陈代谢能力增强,会导致文化产业的演化周期越来越短。所以现阶段文化产业的增长要积极适应技术创新周期的演进,通过自身的发展需求引导技术创新的方向和进展,使产业增长和技术创新二者之间步调和谐,相得益彰。

1.5 培养复合型文化科技人才

人力资源是发展文化科技的主体,应加快培养能够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中多种产业需求的文化资本人才、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鼓励和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及有条件的大学设置相关学科专业,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为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2 现代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科技期刊体系构建

科技期刊是科技、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一方面,科技期刊是科技交流的窗口、知识传播的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宣传阵地,对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科技期刊是先进文化的有效传播形式,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必须坚持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服务,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努力构建适应现代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科技期刊体系。

2.1 优化结构,分类管理

应根据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科技期刊进行全面规划,从期刊性质、专业内容及读者层次等方面做全盘考虑,进行结构优化。例如:对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主办的期刊,按行业进行协调工作,避免重复和雷同,合理地构成本专业的情报信息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来构建科技期刊体系。

所谓点,是指依托于某一学科而创刊、代表着我国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学术类期刊。这类期刊可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多年来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学科部署,从以二级学科为依托的学术期刊中遴选,并兼顾具有重要特色、在国际上影响较大、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期刊。对于这类期刊,国家应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把目标锁定在国际舞台上去竞争。

所谓线,是指依托于行业,或依托于某一领域,在报道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中具有特殊功能和作用的通报类和技术类期刊。相对于学术性期刊来说,其读者和作者队伍更广泛,特别是在面向基层科技队伍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注重引导其立足于为国家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立足于发展国内市场,逐步培育其自行运作的能力。

所谓面,是指可读性强、普及面广的科普期刊。这类期刊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类期刊种类虽不多,但读者面大,辐射力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目前要注意布局,控制期刊数量,避免重复,引导其做大市场份额[2]

2.2 加强管理,正确导向

长期以来,由于科技期刊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工作性质又具一定独立性,所以联系不紧密,管理较松散。要提高科技期刊体系的凝聚力,就必须加强主管部门与期刊编辑部的联系,这样才能变松散型管理为科学管理[3]

期刊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期刊编辑部的管理,充分重视各种不良导向可能对科技期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实际出发,加强宏观监督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优势,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方向,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发展计划。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科技期刊健康发展,从提高国家科技水平的高度,从科学研究这个根本上,从倡导良好的科学道德、杜绝浮躁浮夸的角度,实施科学管理,引导科技期刊扎扎实实地提高质量。

2.3 定位读者,面向市场

一般认为,科技期刊分成5类:学术类、技术类、科普类、检索类和指导类[4]。无论哪种类型的科技期刊,都要注意不断调整办刊思路,关注国家目标和实际需求,定位读者,面向市场,改变以作者市场为主体的经营理念。

应该让科技期刊在微观上自己搞活,由市场决定其主要的部分:好的科技期刊只会在市场竞争和筛选后产生[5]。政府太严格的组织、计划和管理都不是明智之举,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改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要鼓励科技期刊实现多种经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依据各个期刊的特点和优势,同时针对读者需求,自主策划,自主选题,加强稿件质量控制,从而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知名度,并且深受读者欢迎的科技期刊,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提高经济效益。

2.4 重视人才,提高质量

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期刊体系作用和效益大小,所以应把提高期刊质量作为科技期刊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而在影响期刊质量的因素之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人员素质,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前提。

因此,要充分重视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会管理并具有经营经验的人才。让有开拓精神的业务骨干承担重任。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平均主义,建立科学实用的激励机制,用业绩激励人、用保障留住人、用文化凝聚人、用培训发展人,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值。

3 提升科技期刊信誉和诚信的对策措施

科技期刊通过白纸黑字公开发行、流向社会,被历史性地保存下来,成为科学发展史、科学道德、科学水平的真实记录,作为承前启后的历史资料,并接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因此,从推动科技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科学道德的角度,科技期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作者、编者的学风和职业道德的物质见证[2]

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目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存在诸多学术诚信不良现象和行为,虽然这其中大多数学术诚信不良问题是作者所为,但是有的科技期刊价值取向偏离正确方向、无序竞争、把关不严,甚至听之任之也助长了学术不良的歪风。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要传播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弘扬先进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实事求是、高尚诚信的学术风气,在此,从科技期刊肩负的社会责任出发,提出如下几点提升科技期刊信誉和诚信的对策措施。

3.1 增强学术诚信意识,加强编辑职业道德

防范和杜绝种种学术诚信不良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靠科技期刊编辑群体共同增强学术诚信意识。同时,作为编辑个体,要从自身做起,以讲求学术诚信为荣,以贪图功利物欲为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担当起弘扬学术正气、维护良好学术生态的社会责任,做好科技自主创新、繁荣与发展的推手。另外,诚实待人,讲究信誉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6]。同时,编辑部还要加强编辑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编辑人员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坚持敬业爱岗、克己奉公、默默奉献、不计得失的职业操守[7]

3.2 提高期刊编辑的职业素质

应从三个方面,提高编辑的职业素质,即政治素质、学术素质、审鉴能力[8]

政治素质是指编辑人员应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政治素质要求编辑首先要对稿件进行政治性审查。这包括8个方面问题: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它是编辑人员的基本素养。

学术素质是指编辑人员对论文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鉴别、把控等能力素养,同时也包括编辑人员在编辑学方面的学术造诣。它是编辑人员的关键素养。

审鉴能力是指编辑要具备审查、鉴别稿件质量好坏,进而进行取舍的能力。一般而言,对一篇论文首先要审核其创造性。创造性是衡量科技论文的根本标准。创造性大,论文价值高;反之,论文价值就小。一篇没有创建的论文可能具有一定社会经济价值,但它对科学技术发展没有起作用,未给科技领域增加新的内容。因此,创造性就是在科技论文里阐述前人没有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或是创造性的模仿。编辑人员的审鉴能力对于鉴别发现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完善学术诚信监控手段

通过不断完善学术诚信监控手段,可以预防或尽量减少学术诚信不良现象发生。“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就为编辑人员提供了先进的监控手段。AMLC是一个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大量国际学术文献为全文比对资源,辅助检查篡改、不正当署名、抄袭、一稿多投、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智能系统。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在收到稿件的第一时间就应通过AMLC对原稿进行网上比对,再根据比对结果,决定稿件是否进行下一个处理流程;尤其是对检测后发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要给予严厉警告,将其归入黑名单,对其论文限制录用[9]

3.4 加大对诚信不良行为的惩治力度

对学术诚信不良者,要加大惩治力度,采取如封杀其学术论文、点名批评训诫、向所在单位检举揭发、向大众新闻传媒通报等措施,对其起到警诫和震慑作用。

而对于编辑人员,也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首先应按照科学优化、人事匹配的原则设置岗位,确定人员编制,明确指定编辑部岗位职责,组建高水平且结构合理的编辑队伍;其次,建立高质量的审稿队伍;第三,对期刊主编、编辑及审稿人员实行严格的事后问责制度,通过问责行为对其学术失信行为(即本刊发表的某文章如存在学术造假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绝不姑息、纵容,让学术失信的主编、编辑、审稿人不得从事本岗位工作等[8]

3.5 建立期刊信用评级制度

科技期刊主管部门应建立针对科技期刊的信用评级管理制度,将科技期刊的学术诚信作为一项核心考核指标,调查所有科技期刊载文的学术信用情况,最终确定科技期刊的信用等级,并实行末等级淘汰制[8]。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信用评级制度,可以让期刊编辑部站在学术打假的第一线,对于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娜,屈晓静,骆静静.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2012,(23):103.

[2]张广学,万玉玲.科技期刊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6):589-591.

[3]侯跃玲.试论我国科技期刊体系建设[J].情报学刊,1991(4):270-272.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6.

[5]游苏宁.学术期刊也能搞多种经营[J].编辑学报,2003,15(6):446-447.

[6]宫福满.科技期刊编辑要树立威信[J].编辑学报,2004,16(6):453-454.

[7]王银平.学术诚信不良的存在原因与编辑应对[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2-44.

[8]张亘稼.科技期刊面对学术诚信危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1-104.

[9]庞海波.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误区与防范策略[J].编辑学报,2011,23(2):103-1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