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期刊投稿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相关建议

期刊投稿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相关建议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期刊投稿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相关建议李 博作者简介:李博,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编辑摘 要:目前国内多家期刊选择《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辅助进行稿件初审。从使用该系统进行的检测数据结果来看,各期刊的投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问题。有关学术不端的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参加了中国科协千余种科技期刊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行动。
期刊投稿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相关建议_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

期刊投稿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相关建议

李 博

(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电力》杂志社北京100052)

作者简介:李博,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编辑

摘 要:目前国内多家期刊选择《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辅助进行稿件初审。从使用该系统进行的检测数据结果来看,各期刊的投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问题。同时,期刊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存在期刊之间形成联盟增加互引、要求作者自引等不诚信行为,以提高期刊评价指标的现象。本文从梳理日常编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科研工作者的约束和期刊自身建设两方面提出了措施,以推动期刊出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学术不端;诚信建设;科技期刊;期刊评价

科技部在2006年12月颁发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并于2007 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教育部也在2009年3月发布《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其中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7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1]。有关学术不端的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协千余种科技期刊和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的60家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分别于2012年4月、9月联合发表声明,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期刊界呈现出自身要求净化、自律的可喜现象[2]

《学术不端系统》作为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的系统,已在很多编辑部投入使用以协助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初审。文献[3-7]分别对《内蒙古电力技术》、《资源科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一个时期内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辅助审稿做了分类统计,从检测结果看,尽管这些杂志分属于不同行业、地区,每个编辑部对涉嫌抄袭的认定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编辑部认为重复率应该不高于50%,而一些编辑部认为不能超过30%,这与杂志的来稿量及专业特点有一定关系,但大体上涉嫌抄袭的稿件都占相当比例,反映出学术不端现象比较普遍。

本文重点梳理《中国电力》杂志在编审过程中发现的学术不端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

1 《中国电力》日常编审中发现的学术不端现象

《中国电力》(Electric Power)原名《电力技术》,创刊于1956年,1993年1月更名为《中国电力》,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国网能源研究院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综合类专业技术期刊(月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录,是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2012年4月参加了中国科协千余种科技期刊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行动。

笔者在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中国电力》杂志1436篇投稿协助初审过程中发现,重复率在15%以下的占79%,重复率在30%以上的占8.28%,复制比为0的占37.88%。在这1436篇稿件中,甚至有12篇稿件的重复率高于70%,反映出作者极重的投机心理和不负责的态度。

笔者将在长期的编审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端现象及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发现的问题,梳理如下,与同行分享。

(1)“一稿多投”现象并非个案。在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文章的过程中,多次遇到过检测结果中“可能已提前检测”并有具体的时间提示,此时间又在投稿日期前,可排除是在本编辑部进行的检测,与作者沟通后,作者才承认还投到了其他杂志。我刊有一位审稿专家,同时也是行业内的其他期刊的审稿专家。笔者曾收到该专家的反馈,在收到我刊送审的某篇稿件的同时,也收到了其他刊转来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稿件。

(2)从投稿和文章发表一定时间差,作者为尽快发表文章,很有可能一稿多投。借助《学术不端系统》,编辑可高效初审稿件,但上传到期刊网的文章通常比纸质期刊滞后2~3个月。部分稿件会出现从初审、专家审稿通过、编辑完成后检测结果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在最后排版校对环节即最终定版前检测反而出现重复率相当高的情况。我刊在2013上半年就两次遇到这种情况。与作者核实情况得知,其他作者将大体内容相同的稿件还投到了地方性杂志,这些杂志的发稿周期相对较短,会早于我刊出版。

(3)部分零重复率的稿件也并非完全原创。在实际稿件处理过程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稿件在检测时重复率为零,在送外审专家审阅把关时,专家发现与以往某些已发表的公开文献有极其严重的重复。根据专家提供的线索,笔者发现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与作者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的研究方法大体相同;二是将别人的论文改头换面进行改变,但文章结构、内容、观点基本雷同。

(4)不正当署名或挂名。通常情况下,只有对论文的工作做出了实质贡献的人才能作为论文的作者。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对该论文的工作做出了最直接的、最主要的贡献的研究者。现实情况是相当一些稿件第一作者并非是对论文的最主要贡献者。在联系作者核对问题时,经常出现第一作者一无所知,而排名靠后的作者对论文内容非常清楚的情况。有些单位的考核或职称评定,非第一作者而不予认可,会遇到合作写稿的情况,第一作者单位就是项目的出资方。有高校对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可保送研究生的规定,于是乎出现了大四学生就有专业文章投稿的情况,与其沟通,发现比较基础的专业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也就难以想象本人能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文章。

(5)部分稿件存在“少引用”或“零引用”情况。对科技文献而言,适当引用是极其正常的,毕竟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笔者在审稿中发现部分稿件明显参考了别人的文献,但不在文中加以引用,表现出对别人知识产权的极其不尊重。还有一些稿件是“零引用”,一篇参考文献都没列出。

(6)虽然《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仅在编辑部层面开放,个人还不能进行检测,但随着该系统使用的深入,个别稿件的检测结果会反馈给作者,简单、机械地整个句子、整段的抄袭现象肯定会大为减少,通过改写句子中的某些字词或调整句中字词顺序,组合成“新的”句子、段落和文章,含义相同的句子但叙述方式不完全相同的情况,目前检测系统并不能有效检测出来。综述类稿件的重复率为零的现象就是一个佐证,更加隐蔽性的抄袭给编辑初审带来更大难度,应引起编辑部的注意。

2 期刊自身建设中的种种不诚信表现

部分科技期刊对防范科研工作者学术不端行为比较关注,但对自身学术诚信问题重视不够。我国几家大型数据库每年都发布以影响因子为主要指标的期刊引证报告,期刊评价机构也以影响因子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决定期刊能否入选各类核心期刊[8]。各类研究机构绩效考核、高校学生毕业、职称评定都要求在核心期刊或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才能算数,有些单位对发表在核心期刊还是被EI收录的期刊上的论文的奖励程度不同,种种现实问题推高了对期刊等级的追求和热捧。同时,有“核心期刊或EI收录的期刊”光环的期刊也能充分吸引到行业内高质量的稿件,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轨迹。作为期刊自身而言,非核心期刊想方设法要入选核心期刊,还要争取被国外知名期刊数据库收录,要想脱颖而出,提高影响因子、互引率、自引率等期刊评价指标成为很多国内学术期刊的主要任务,为急于求成而使得种种不端甚至造假行为应运而生。

有的期刊之间结成联盟,互相引用对方的论文,以提高互引率;有的期刊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必须引用本刊发表过的论文,以提高刊物的自引率;还有的刊物优先发表综述类文章以增加被引率[2]

发行量是科技期刊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发行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广告厂商的宣传效果,也是厂商选择宣传媒介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些期刊出于经济利益驱使,会虚报发行量,从而吸引广告厂商。

碍于关系和情面,还不能完全做到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对上级主管部门压下来的稿件还做不到完全说“不”;有些期刊出于经营的需要,编辑部与广告部之间需要配合工作,会刊出一些来自厂商或合作单位的“软文”,对稿件处理的尺度把握会有些许放松,对其他作者有失公允。

3 加强出版环节全过程的诚信建设

3.1 科研人员要重诚信,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行为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事物。国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已成体系,美、德、日等国也都有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方法[9],我们应结合中国国情,充分借鉴国外的处理经验。科研人员要加强诚信意识,提高学术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科学导向,做到踏踏实实做科研,不可投机取巧;将学术诚信纳入个人诚信体系[10],将不诚信企图扼杀在萌芽之中;改进和完善学术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进行长期评定和实质性评定,减少过度考核和过度激励;建立必要的惩戒制度,完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形成一定威慑力,以使作者不能心存侥幸;行业内同类期刊可搭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网络平台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3.2 编辑部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建议

(1)要求作者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从编辑部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学术诚信监控手段,在作者投稿时要求作者提交包含:所有作者均已通读全文并同意投往贵刊,对作者排序没有异议,不存在利益冲突及署名纠纷;论文主要内容未曾以任何形式在其他刊物上发表,无一稿两(多)投;论文无抄袭、无知识产权纠纷、不含泄密内容等的学术诚信承诺书,作为作者投稿的初期的一个提醒,可有效预防或尽量减少学术诚信不良现象发生。

(2)强化编辑队伍建设。编辑作为整个出版流程中直接参与者,作为联系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的桥梁,要练就一双慧眼,把好稿件的源头关,借助《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工具,准确判别出稿件是否存在抄袭现象。为应对目前知识更新加速,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所带来的挑战,编辑还要密切跟踪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时刻关注相关单位的课题研究进展,加强自身修养,减少编辑审稿过程中的偏差与失误,做到不“以人定稿、以学位定稿、以职称定稿”,退稿时要做到“有理、有据”,今天被退稿的作者可能过些年就是某些方面的专家,做到退稿不退人。编辑的态度要真诚,编辑的态度不仅代表其个人,而是期刊对外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关乎期刊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与作者的良好沟通也便于培育高质量的固定的作者群。

(3)借助外部审稿专家把好审稿关。完全依靠编辑人员来判断作者论文的创新性是不可能的,要积累建设外部专家审稿库,切实做好外审专家的匿名审稿。对于期刊的发展而言,建立并培育一支关注期刊发展、热心审稿的专家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期刊的发展也与专家的无私奉献密切相关。事实上,有些期刊利用审稿专家的资源,通过聘请专家作为当期特邀主编的方式组织专栏、专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依靠专家力量办好期刊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要选择审稿态度认真负责、专业学识渊博、学术辨别力敏锐、具有学术包容心、能对论文给予客观公正评价、善于指出其不足之处的学科高资质人才组成专家审稿队伍,同时,要考虑期刊的定位和特点,专家队伍要尽量覆盖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一线等不同方面。在这一环节上,编辑要做到诚实守信,对所有稿件的作者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为熟人的稿件私下向专家打招呼,搞特殊化。

(4)通过选题策划与组稿提升稿件质量。对编辑部而言,加大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培养,把编辑工作由简单加工向选题策划与组稿提升转变;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加大组稿力度,从源头上提升稿件质量,从而间接地为后续文章的引用、影响因子等指标的提升创造条件。要关注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选题要紧密结合行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关注学术前沿和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对重点课题设立专栏,随时跟踪报道最新成果,瞄准国际学术发展方向,提高学术洞察力和超前意识。

(5)优化稿件处理流程,及时向作者反馈。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稿件无论录用与否,总是希望尽快知道结果,编辑部应优化稿件处理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尽量缩短稿件处理时间,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结果。如果每本期刊都能做到比较快速处理稿件并通知作者,也就可以有效减少“一稿多投”现象。加快审稿进程,缩短发表时滞,对重点、热点文章优先采取数字出版方式,尽快与读者见面,以增加下载量和被引用率,同时减少“一稿多发”情况的发生。

4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术不端状况的改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和过程都同时下功夫,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重诚信的社会风气,才能促进整个期刊出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出版行业的一个参与者,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EB/OL].2009-03-21.http://www.moe.gov.cn/pub1icfi1es/business/htm1fi1es/moe/s3103/201001/xxgk_80681.htm1.

[2]张泽青.2012:中国期刊现象观察[J].编辑之友,2013(1):35-38.

[3]王秀清,张俊英,郭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系统在期刊出版应用中的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2,28(S2):87-88,103.

[4]李家永.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几点体会[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74807d184254b35eefd3443.htm1.

[5]王丽.“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分析——以《煤田地质与勘探》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09(S):215-217.

[6]陈欣.“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医学期刊编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142-143.

[7]杨晨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审稿中的应用及判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088-1090.

[8]李新根,朱艳华,王薇,等.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造假现象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2(7):91-93.

[9]黄军英.国外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4):5-8.

[10]王银平.学术诚信不良的存在原因与编辑应对[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42-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