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国家文化政策分析

中国国家文化政策分析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历史短暂,经验欠缺。经历了文化政策的探索期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粗放期,以全球化的、普世性的视角关照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式并进而确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这是中国文化政策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
中国国家文化政策分析_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导论

二、中国国家文化政策分析

本书分析的中国文化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中国大陆发展出来的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受共产主义和其他国家影响,表现为传统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结合。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历史短暂,经验欠缺。全球化之于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始于改革开放10年后的1987年关贸总协定复关谈判,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呈现出跳跃性的、世界性的变化。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从政界到学界都产生了非常大的震动,也对文化领域和文化政策构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为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国家融入世界潮流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演进等的多重需要,历次党代会反复寻求破解文化问题。从中共十二大到十四大的历次党代会召开的十五年间,中央反复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内容,将文化建设视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六大确立了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目标,阐明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全党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文化增长一度成为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基于国家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力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硬”实力的国情和现状,中国的文化政策制定导向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始终与提升国家GDP指标的重任联系在一起。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确认了文化产业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相关联;2007年中共十七大后,更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高度。与此相配套,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具体支持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法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民营文化单位发挥自身灵活性和对市场反应敏感的优势加入新的竞争中,文化产业以广播、电视、音乐、动漫、设计乃至旅游等多种具体形式为载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担起重任,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作为经济发展风向标的“市场”概念和意识开始进入了一向被人们认为神圣和高雅的文化领域。

文化政策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已经确立。新千年对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的转型而言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文化命题,它的整体基础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的统一性。经历了文化政策的探索期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粗放期,以全球化的、普世性的视角关照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式并进而确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这是中国文化政策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从一度依托文化提升GDP到强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四位一体”统筹发展,将文化纳入衡量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赋予了文化以新的社会功能和使命。如果说经济使国家强大,军事使国家壮大,文化则使国家伟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