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伯承在长征中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刘伯承在长征中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伯承在长征中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王 茜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大凉山地区,黎明前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先遣队就早早出发了,行色匆匆的前锋队伍细碎的马蹄和杂沓的脚步在崎岖的山道上留下一串急迫的音符,不时惊飞出丛林里的栖鸟,向彝民聚居的大山深处急进。这是由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工兵连组成的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由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兼任。
刘伯承在长征中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_文博耕耘录

刘伯承在长征中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王 茜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大凉山地区,黎明前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先遣队就早早出发了,行色匆匆的前锋队伍细碎的马蹄和杂沓的脚步在崎岖的山道上留下一串急迫的音符,不时惊飞出丛林里的栖鸟,向彝民聚居的大山深处急进。

月光下的大凉山静谧,更充满了神秘。

这是由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工兵连组成的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由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兼任。他们的任务是率先通过彝民区,渡过大渡河,为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新的根据地做开路先锋。

马背上的刘伯承连着作了几个深呼吸,用力地嗅着夜里浓重的草香和花香,隐隐地体味到了一种久违了的乡情。过了金沙江,一草一木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勾起他的这种情怀。当然,这样的时候并不太多,在战斗间隙中品味乡情是一种奢侈。

很快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前的任务中来。走冕宁北进,是他的建议。

1935年2月20日拂晓,刘伯承率先遣队到达冕宁泸沽镇后,即接见了冕宁地下党派来的李祥云、李发明、向德伦等同志。经了解,由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可走:一条经登相营、越西到大树堡,对岸就是富林,这是通往雅安的大道;另一条经冕宁、大桥镇、拖乌到安顺场,是崎岖难行的小路,尤其是要通过一向被汉人视为畏途的彝族聚居区。刘伯承认为,敌人已判定红军将走西昌至富林的大道,把富林作为防守重点,杨森的二十军和刘文辉的二十四军都有重兵在富林把守。因此刘伯承建议军委改变行军路线,主力走冕宁县至安顺场小路。21日凌晨,先遣队进入冕宁县城,当电台与军委联系上以后,立即以刘伯承、聂荣臻名义将“侦察报告”上报军委。军委研究后,完全同意他们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由泸沽地区兵分两路北进。主力为左路,经冕宁、安顺场北上强渡大渡河。以红二师五团为右路,由军团参谋长左权、师政委刘亚楼率领,沿西昌至雅安大道前进,经越西县向大树堡前走,以迷惑和钳制大树堡对面富林之敌。

进冕宁县城比刘伯承预料的要轻松得多。他没有想到这座因民族、部落械斗、残杀而出名的小城竟是座不设防的空城。

蒋介石和他的将军们又犯了一个错误。

他们大概不会想到红军敢走冕宁这条令人头疼的路线,所以只以两个连的地方武装驻守。听说红军将至,县长钟伯琴急忙纠合住在县城的川康边防军团长李德吾和处长邱维刚,率领亲信卫队和地方武装,裹挟着关押在监狱里的彝族人质——沽基、罗洪、倮伍三支的头人22人,弃城北逃,企图窜往雅安寻求刘文辉的保护。但他们刚到冕宁以北的冶勒,就被三支彝族武装包围缴械,人质被救,李团长、邱处长被杀,县长钟伯琴在混乱中携家眷向北面逃去。

刘伯承、聂荣臻在冕宁县城受到了几个月来最热情的欢迎——看来,这座大凉山河谷里的小城对国民党政府发布的反共号令怀着一种漠然的敌对态度,这当然与冕宁地下党的工作不无关系。鞭炮声中,有人敲着锣边走边喊:“家家点红灯,点灯迎红军!”在这个偏僻的小城里,不知从哪儿一下子冒出了许多红旗,街道上到处都是“欢迎为民族谋利益的红军”“拥护共产党”“红军万岁”的标语,老百姓抬来了一桶桶糖果、饭菜,端上来一杯杯热茶……整个县城沸腾了。

在老百姓的欢呼声中,红军战士将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贴在县城政府外的大墙上: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西川,新生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天主教堂里,聂荣臻正在接见神职人员。他的面前,坐着5个法国修女,他用流利的法语回答着她们的问题。

“将军,请问,如果你们占领了一个地方,还允许外国人传教吗?”一个看上去年龄大些的修女怯怯地问。

“我党我军保护一切正当的宗教活动。”聂荣臻笑笑说。

“将军,您的法语说得很好。”另一个修女有些惊奇地说。

聂荣臻谦虚地摇摇头,笑着说:“我在你们的国家做过工。”

“哦……”修女们惊奇地叫了起来,打量着这个穿着一身粗布军衣的红军将领。

“真不敢相信。”一个蓝眼睛的年轻修女问,“可以告诉我们你在哪个工厂工作吗?”

聂荣臻转着眼睛想了想,说:“我进过许多工厂,第一个好像是离巴黎不远的蒙塔尔纪的橡胶厂,后来又到了克鲁邹钢铁厂……”

修女们互相看着,交换着好奇的目光,屋里的气氛立刻轻松了……

当冕宁县城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时候,由军团组织部长萧华率领的一个打前站的精干的工作组正走在林木茏葱的大山里。

19岁的萧华,17岁就当上了闻名中央苏区的少共国际师政委,湘江战斗后不久,在整编中取消了少共国际师建制,萧华被分配到红一军团担任组织部长。这位兴国城里泥水匠的儿子从14岁起,就开始了他的红军生涯。艰苦的斗争环境使天性聪慧的萧华很快成长为一名精干的红军指挥员。

萧华从通司口中了解到,在17万人口的冕宁县,彝族占了三分之一。汉族住在地势低洼适于耕种的谷地里,彝民全在贫瘠的山顶上——这是千百年来汉族统治者用残暴的手段造成的结果。彝族人民用最原始的生产工具从事着最简单的劳动:放羊、点种玉米、谷子,世世代代,他们收获着贫穷,也收获着仇恨。偶尔与彝民相遇,你可以从他们惊恐的眼睛里读到也许是从他们祖辈那里延续下的仇恨。

在他们不熟悉你之前,对于汉人的这种仇恨几乎没有选择。如果你一旦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却可以以死相报。

进入彝民区的红军正处于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因此,蒋介石、刘文辉无需为此条路担忧。

越往前走,山越大,路越险。天空时阴时晴,时雨时雾,地面上淤积的腐烂的杂草树叶散发出阵阵恶臭,使人有一种瘴疠弥漫的感觉。引路的通司说,这里就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通司还指着远处被千年岁月剥蚀的一片村落对红军说,那是“孔明寨”,当年是蜀军的兵营。

再往前走,就是彝民区。

忽然,前面的山头上,出现一两百个彝民,他们一边挥舞着土枪、长矛、棍棒,一边不停地发出“哦呼!哦呼!”的呐喊,但并不靠近。越往前走,彝民越多,一会儿出现在山上,一会儿出现在山下。为防突然袭击,萧华命令缩短距离行军。

进到彝民区境内三十多里路的谷麻子附近时,前面聚集的人群拦住了去路,不让红军再前进了。彝民们挥动着手中的武器,继续不停地喧嚷着。语言不通,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从他们的手势和冲动的表情上,却能够看出,若要强行通过,势必会引起一场冲突。萧华让通司上去答话,一个小头目说:“娃娃们要点钱让你们通过。”萧华问:“要多少?”对方回答:“二百块。”红军来时早有准备,萧华让管理员拿二百元给他们,彝民们抢过银圆,并说刚才给的是罗洪家支的,他们的沽基家支的也得给,红军又给了二百元。正在交涉之际,后卫又传来了一个使局面更加复杂的消息:跟在队伍后面的工兵连,刚掉到主力后面一百多米远,就被彝民们把他们携带的架桥器材和其他装备夺光了,并把他们的衣服扒光,从原路逼了回去。

彝民越聚越多,路旁的树木里开始放起了冷枪,情况更加紧张起来。萧华的警卫员吴宗汉急忙掏出枪,打开枪机,周围的战士也都剑拔弩张,形势一触即发。萧华向战士们挥一下手,神情严肃地说:“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开枪!一定要遵守民族纪律!”然后,诚恳地对周围的彝民们说:“老乡们,不要误会,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是国民党军阀的部队,我们不会危害你们,只是路过此地,去打国民党反动派……”尽管通司把萧华的话翻了过去,但彝民们仍然挥舞着棍棒、大刀,大声嚷着:“不许走!不许走!”

正在混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只见前面的山谷入口处扬起了一股烟尘,几匹骡马直奔而来。为首的一匹黑骡子上,是一个高大的彝人,年龄约在五十岁左右,头上缠着黑裹头布,身披黑斗篷。通司认出,他就是当地头人小叶丹的四叔。

来了头领,喧闹的人群稍稍安静了一些。几个彝民跑到头领跟前,指着红军说着什么。然后小叶丹的四叔又对通司说了些什么。通司告诉萧华:“他们看上你们的那口大铜锅了。”萧华听后,笑一笑,不慌不忙地走到那个头领面前,指着那口铜锅风趣地对他说:“老乡,这是我们做饭的家伙,要是给了你,我们到哪里做饭呀!就是借你们老百姓家里的锅,也做不了这么多饭啊,那我们还不饿肚皮呀!”小叶丹四叔听完通司翻译就笑了,周围的彝民脸色也温和多了,气氛立刻轻松了。萧华趁势对管理员说:“老百姓日子艰苦,给他们一些钱吧。”趁着彝民们兴高采烈去找管理员领钱的时候,萧华和小叶丹的四叔拉起了家常。

“借路可以,你们得帮我们先打罗洪家。”小叶丹的四叔通过通司对萧华说。

萧华笑着摇摇头,和蔼地劝说道:“所有的彝民都应该是兄弟,兄弟之间有话好说好商量,你打我,我打你,谁高兴呢?”

“他们前天还杀死了我们3个人,抢走了我们4匹骡子。”头领阴沉着脸着。

“如果你们反过来再打他们,你想想,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萧华进一步劝导说,见头领低头不语,他继续说道,“你们应该团结起来,不要打冤家,共同对付压迫你们的国民党军阀。”

头领抬起头来,看看萧华,嘴唇嚅动了一下,没有说话

萧华趁热打铁,说:“我们红军是所有受压迫人民的队伍,国民党反动派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此行无意打扰彝族同胞,只是借路北上,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刘司令愿意和他们首领结为兄弟。”

彝民重义气,听说红军的司令愿意和彝族首领结为兄弟,小叶丹的四叔脸色马上柔和了许多。因为他们正在和罗洪家打冤家,能与红军的司令结为兄弟,对罗洪家无疑是个压力

萧华见已经没有多大问题了,便招呼人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只手枪和几条步枪拿过来,交给小叶丹的四叔说:“这是刘司令让我们带给你们首领的一点礼物,请勿见怪。”

见了枪,小叶丹四叔的脸一下子张开了。他指了指自己的黑骡子,对萧华说:“我们这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答谢,这匹骡子脚力还好,请你送刘司令。”

谈判成功了。

彝海——大凉山腹地的一个淡水湖。

晴空如洗,碧水如蓝。

历史注定要在这里写下一笔。

红军总参谋长和一个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彝族头人,神情庄严地站在海子边。

他们将按照彝族的习俗,举行非同寻常的结盟仪式。

他们的面前,放着两个盛满了清水的大碗。

彝民兄弟抱来了一只大公鸡,一个毕摩(彝族巫师)念了咒语,用刀将公鸡的脖子顺着向下破开了,把鸡血滴到了两只水碗里,清水立刻变成了殷红色。

刘伯承和小叶丹面对着碧蓝的海子,并排跪了下去。

刘伯承高高地举起了大碗,大声地发出了誓言:“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当他念完最后一句话,将“鸡血酒”一饮而尽。

小叶丹也端起了“血酒”,对天立誓:“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说罢,也将“盟酒”一口喝完。

蓝天是鉴,绿水是鉴,留下了这个感人的时刻,留下了这个感人的场面……

这时,夕阳已经衔山。彝族区有一百多里路,至少得一整天才能过完,刘伯承和聂荣臻商量,虽然与沽基家达成了借路协议,但还有别的部落,糊里糊涂往里闯,太危险。于是决定返回三十里,到大桥镇宿营。小叶丹见红军纪律严明,深受感动,陪同刘伯承到了大桥镇。为了庆祝彝海结盟,红军把大桥镇的酒全买了来,宴请小叶丹一行,并请来了大桥镇的知名人士作陪。

席间,小叶丹对刘伯承说:“明天,我派沽基家的娃子到山边接应你们过境,罗洪家抢了你们的东西,还抓了你们的人,如果明天他们再来,你们打正面,我们从山上打过去,打到村子里,把全村都给他烧光。”

刘伯承笑着摇头,说:“彝族是一家,不要打冤家,要和好。汉彝也是一家,也要和好,不要隔阂,要共同对付军阀刘文辉。”

小叶丹眨着眼睛想了想,说:“和官家打仗,没个旗号不行,刘司令,你封我们个红军旗号吧!”

刘伯承想了想,说:“可以。”

第二天一大早,刘伯承率领先遣队向彝族区开进的时候,代表红军把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支队”的红旗授予了小叶丹。

红军在苦难的大凉山腹地播下了火种……

同时成就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