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

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模式同样强调“获取”与“拥有”并重的原则。但“获取”与“拥有”类资源的建设比例会因高校图书馆的类型、数字资源的类型、读者利用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美国图书馆界的实践表明,合作发展数字馆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图书馆联盟。
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_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

5.2.3 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

制定数字馆藏发展政策涉及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评价、选择、购买、使用等一系列原则、标准与规定。下面主要讨论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采访中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数字资源的获取与拥有等问题。

1.数字资源的“获取”与“拥有”

“获取”是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获取”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购买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高校图书馆除了直接提供信息资源外,还可为读者提供检索资源的途径,读者通过此途径自行检索取得所需的信息资源,或由图书馆协助读者取得。通过“获取”方式取得的数字资源,通常不是资源的本体,而是资源的使用权。

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模式同样存在着“获取”与“拥有”的关系问题。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模式同样强调“获取”与“拥有”并重的原则。但“获取”与“拥有”类资源的建设比例会因高校图书馆的类型、数字资源的类型、读者利用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有研究表明,如果一种期刊在某个图书馆1年内的使用少于5 次,那么它更适合于“获取”模式;如果是10次或更多,那就视不同学科领域而决定是采用“拥有”还是“获取”模式。经济学中的“二八规则”在图书馆文献收藏中也有所体现,即图书馆中20%的核心馆藏可以满足80%读者的需求。对这20%的核心馆藏图书馆应采取“拥有”模式,而对那些利用率低的资源则应采取“获取”模式,即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数据库或因特网服务来获取。因此,图书馆在制定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时首先需要确定核心馆藏与一般馆藏的信息资源范围,要把“获取”和“拥有”与相应的馆藏数字信息资源的范围联系起来。

2.数字资源的馆藏级别

数字资源的馆藏级别是高校图书馆制定数字馆藏发展政策时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馆藏级别可以确定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数字馆藏。英国艺术人文数据服务体系(AHDS)把数字馆藏级别分为5级,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馆藏级别划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永久保存级(Archived) 这类数字资源是每个图书馆所独有的,或独具特色的,如:各种特藏文献、地方文献、教师著作或学位论文等。图书馆对这类数字资源具有永久拥有、控制与使用权。

(2)服务级(Served) 这类数字资源存储在出版商的服务器上,图书馆签约付费后,以租用形式,可远程登录、在线利用,或通过馆际合作,向合作馆取得数字资源。图书馆对这类数字资源只有使用权而无永久拥有与控制权。

(3)镜像级(Mirrored) 这类数字资源由出版商或代理商授权,在图书馆所在地设置镜像站点,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对这类数字资源只有使用权,而无永久拥有与控制权。

(4)链接级(Linked) 这类数字资源仅在网页上提供URL链接,将读者引向网络上的数字资源,以便检索利用。至于读者是否可进一步取得数字资源,则不属图书馆服务的范畴。

(5)导航级(Finding Aids) 这类数字资源由图书馆编制资源“综述”、“指南”等,提供给专业读者参考。

3.数字馆藏的质量评价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馆藏建设发展迅速。据相关统计,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经费支出已达到总经费的30%左右。目前的数字资源建设多以购买和引进数据库为主,所需经费昂贵,因而数字资源,尤其是数据库的采购,必须对其进行评价,以保证馆藏质量和使用效果。

图书馆对纸本馆藏质量的评价主要围绕馆藏的数量、结构、重点、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对象就是馆藏文献本身。评价馆藏使用的方法一般有:量的评价、书目核对法、引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评鉴法、流通分析、馆内使用调查、读者意见调查及资料提供能力评价等。

在馆藏评价方面有三个基本的指标:收藏能力、获得能力及使用能力。收藏能力评价的是图书馆实际拥有的资源;获得能力评价的是当读者需要某一信息资源或数据时,是否能获得;使用能力则评价当读者需要某一信息资源或数据时,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显然,对于数字资源来说,获得能力及使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要评价数字资源是否符合读者的真正需求,需要研究出新的以使用为主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应该侧重在“获取能力”及“使用能力”。因而,在建立数字馆藏质量评价体系和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考虑:①权威性:包括数字资源提供商的稳定性、可信赖的程度,以及著者与出版者的权威性;②全面性:数字资源提供商所提供数字资源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广泛,是否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和地域跨度,有无数字资源被引用及被索引的数据;③及时性:数据更新是否迅速及时;④适用性:图书馆软、硬件环境是否具备数字馆藏的条件;⑤易读性:数字资源的编排格式、图表、方程式、特殊符号是否正确;⑥可获取性:数字资源的传输是否快捷,存取是否方便;⑦可检索性:检索界面是否简洁,清晰,检索功能是否丰富;⑧馆藏相关性:馆内是否有相近的馆藏资源。

4.数字馆藏的合作发展

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资源数量的剧增,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通过收集所有的信息资源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合作发展数字馆藏不仅可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馆藏资源及服务,提高读者获得信息资源的比例,而且通过合作组织内各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不增加经费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扩充图书馆信息资源,形成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美国图书馆界的实践表明,合作发展数字馆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之间开展“获取”服务是最有效的。在图书馆联盟内,各个成员馆之间互相提供“获取”服务,使之成为最有效的服务,促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到联盟中来,以享受尽可能多的“获取”服务,最大限度地扩充本馆数字馆藏。中国高等学校文献资源建设保障体系(CALIS)可以说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最成功的图书馆联盟。

合作发展数字馆藏首先需要有一个权威的领导机构,负责计划、执行、监督的任务,才能保证合作计划得以成功贯彻。其次,各馆都应有明确的馆藏发展政策、合作理念,才能使图书馆间彼此了解各自的馆藏资源与馆藏发展政策,寻求可能的合作领域和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