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公民已初步建立了现代政治理念。(四)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是难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文明。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把政治文明建设提到议事日程是大势所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从我国民众的政治文明观念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政治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盲目崇拜、畏惧权威,人治弊端已为人们深刻认识。我国公民已初步建立了现代政治理念。但是,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还存在封建主义等思想残余。在一些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脱胎于封建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文明的现状是:民主、法治、参与、平等、正义、尊严等观念并没有作为一种文明观念普遍深入人心。比如:对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认识不够,甚至产生曲解。有的认为,国家是少数管理者的国家,自己只是被管理对象,只要遵纪守法就是一个好公民。有的认为,中国有十多亿人,自己是否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对全局并无大碍。民众的参政意识不强。有的虽然拥护民主,但把民主理解为为民做主,而不是公民自主。人们往往认为政治是少数政治精英的事,与己无关,民主意识淡薄,对参与政治缺乏热情等等。这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是一种消极的腐蚀力量。这些现状呼唤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目标,而且还有政治目标和文化目标。要努力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努力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努力使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更加良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三)从党的两大历史性变化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是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0]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力量,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状况决定着我国政治文明的状况。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党这两大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从与时俱进的要求来看,我们党内民主制度不完善,党内生活还存在制度漏洞。因此,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四)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是难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决策体制和管理体制。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又是利益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市场经济必然对政府提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这是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文明。政治行为规范是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它是社会政治生活秩序化的基本要求。社会要处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状态,就必须要有一系列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政治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行为。政府的行为应该合法、合理,合乎规则。目前经常出现政府行为违法,存在不少“民告官”的现象。这说明政府的行为还不够规范化,随意性较大。二是个人的行为。个人行为文明体现着社会政治文明程度。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文明的社会,公民必须依照一定的行为规范来工作和生活。这就要求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使政府的行为处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这就要求从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政府,从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总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一方面要支持经济基础的变革,把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作为自己服务于经济基础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要根据经济基础变革的情况不断地自我革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构成一个国家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把政治文明建设提到议事日程是大势所趋。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曾经“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话,那么,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当前,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本身还存在某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如:有些法律法规由于社会经济、认知水平等的变化,已经不仅不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而且还可能危害公民和公众的利益;有的地方和部门,由于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体系中,民主竞争机制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思想平庸者和懒惰者缺乏应有的制约力;有的地方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些不仅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而且还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在新阶段、新世纪,我国必须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改革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注释】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4月2日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27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 《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发言》,《人民日报》,2000年9月8日

[6] 《管子》卷一、卷十五,戴望《管子校正》,载《诸子集成》(五),中华书局,1954年版

[7] 《孟子·离娄章句上》,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66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8] 《荀子》卷一,王先谦《荀子集解》,载《诸子集成》(二),中华书局,1954年版

[9] 苏轼《德威堂铭并叙》,《东坡全集》卷九十七,文渊阁四库

[1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67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1] 《论语·颜渊第十二》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4、6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14]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98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

[15]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28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9]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5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