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秋日祈寿话重阳

秋日祈寿话重阳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秋日祈寿话重阳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像很多节日的起源一样,重阳节也是由多种民俗含义汇集而成的节日。所以,重阳节的节俗实际上是人们为获得健康、长久的生命而作的努力。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月九日两个最大的阳数相重叠,所以称为“重阳”,也称“重九”。
秋日祈寿话重阳_民俗节日读本

秋日祈寿话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把“六”视为阴数,把“九”视为阳数,九月九日有两个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人们认为这是阳气极盛的标志,是个吉利的、值得庆贺的日子。虽然直到唐代,重阳节才正式被定为民间节日,但是因为它的节期是在季节变换的特殊时期,所以,相应的节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逐渐积淀了。

像很多节日的起源一样,重阳节也是由多种民俗含义汇集而成的节日。从《吕氏春秋》看,它最早可能与秋天农作物丰收时,人们举行的祭祀天帝和祖先的仪式有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到南北朝时,这种习俗已经演变成野外的宴饮了。

从汉代起,人们对这个日子的理解更丰富了。从史书的记载看,因为两个九是阳气极盛的标志,阳气和人们的生命力有关,所以人们把这个日子和“长寿”的含义联系起来,通过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活动达到长寿的目的。但同时,另外一些记载中,人们把这个日子和避祸联系起来。稍晚的时代南朝时,有一个神异的故事被记录下来,它对重阳避祸的原因做了解释。故事说:有一个叫做桓景的人,他跟随道士费长房游学,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桓景的家中将有灾祸,只有全家人的胳膊上都佩戴上装着茱萸的小包,而且登到高高的山上喝菊花酒,这样才可以避免灾祸。桓景的全家按照费长房说的去做了,果然,这一天晚上他们从山上回到家里时,发现家里的家畜都死了。大家听说这件事,都纷纷效仿桓景一家的做法,于是就有了重阳节登高避祸的节俗。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说法,其实也有内在的联系。我们不知道登高是否能够避祸,但是登高能够健身是确定的。而且人们选择这个日子作为“全民健身日”还有着特定的民俗意义。春天的清明节,人们要“踏青”,因为在经过一个冬天后,身体里的阳气几乎要消耗完了,“踏青”的目的是到阳气萌动的户外,补充身体所需的阳气;与春天的活动相呼应,秋天的重阳节人们也要到阳气充盈的户外去补充阳气,这叫“辞青”,也就是说,在绿色的草木就要枯萎的时候,再去郊外向绿色告别,在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之前,为自己的身体补充足够的阳气,来应付冬季那些阴气盛行的日子,阴阳平衡才能身体健康。既然辞青的目的是为了自身接收更多的阳气,那么阳气最盛的地方就是高山上了,因为高山和天最接近,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所以高山上能够接收到来自天上的充盈阳气。当然,这些都是人们为自己的节日行为编织的理由,虽然它们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登山远足,饱览美丽的秋色,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正是长寿的重要条件。所以,重阳节的节俗实际上是人们为获得健康、长久的生命而作的努力。

在长寿意义的基础上,1989年,中国政府把这个节日定为老人节,号召全社会关心老人,也提倡老人们积极健身,拥有健康的晚年。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对保护这个传统节日起了积极的作用。

词语解释

1.重阳        chóngyáng

古代把“九”当作阳数中最大的数。九月九日两个最大的阳数相重叠,所以称为“重阳”,也称“重九”。

2.《易经》      Yìjīng

《易经》是约形成于周代的一部中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必须学习的经典。

3.阳气极盛      yángqìjíshèng

阳气最充足的时期。

4.积淀        jīdiàn

在长期积累中形成。

5.《吕氏春秋》    Lǚshìchūnqiū

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左右)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作,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是当时的百科全书。

6.宴饮        yànyǐn

聚会欢饮。

7.避祸        bìhuò

躲避灾祸。

8.南朝        Náncháo

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存在于中国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9.萌动        méngdòng

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开始发生、产生。

10.充盈        chōngyíng

充足;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