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喜看农村又一星

喜看农村又一星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岐星村有这样的发展和变化,关键在于较好地解决了人、经济、资源、环境等相互协调关系。深秋,我们来到岐星村。正因为如此,20年前,岐星村党委一班人和村民组长以上干部就开始了每天早上两小时的学习例会,一直坚持至今。岐星村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为全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
喜看农村又一星_来自岐山县岐星村的报告_发现与表现——新闻采写札记

农村如何进入市场,实现第二次跨越

岐山县岐星村,交出了一份满分的答卷:全村兴办集体企业32个,联户和个体企业417个,全村2785个劳动力,有2281人穿上了工装,成为拿工资的新型农民;而且还消化附近和外地剩余劳动力1100多人,年工业总产值占全村社会总产值的92%。去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0元,是1978年的20倍。今年效益更佳,仅工业总产值头9个月就完成1.5亿元。更值得赞叹的是,这里没有赌博,没有打架斗殴,没有封建迷信活动,治安稳定,生活和谐。

岐星村有这样的发展和变化,关键在于较好地解决了人、经济、资源、环境等相互协调关系。

深秋,我们来到岐星村。

一座占地3.6公顷,总投资7100多万元,总容量1.2万千瓦的热电厂正在这里兴建。刚一进村就看到岐星村变化中的最新场面,昔日印象中的烂泥路、低矮房、小胡同、土围墙不见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街道,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一栋栋二层小楼……还有那绿树、花坛,把这里装点得如花园城市一般。我们访问了几家农户。独门独户的院子,干净利落,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瓷砖铺地,四壁装修,高档家电和新潮家具一应俱全。而且所见到的人们个个穿着讲究,彬彬有礼。

陪同我们采访的是一位来这个村工作的大专生。他领着我们转了一家又一家,不无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村已有98%的农户住进了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33.6平方米,是全国较高的。”

据了解,近年来他们还投资10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有线电视台、医院、学校、敬老院、洗澡堂、游泳池、健身房、自来水厂,全村都铺设了水泥路面,开通了400多门程控电话。这里的生活方式变了,变得富裕了、文明了,农民都成市民了。

岐星村拥有5900多人口,约3600亩耕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量的劳动力过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往制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按市场要求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展商品生产。

分散式的小农生产经营方式很难进入市场,应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之路。为此,他们在老书记冯德玉的带领下,首先利用本村河滩沙石资源优势,把农民联合起来,办起了水泥预制厂,开始了商品生产,而且头一年就收入10万余元。农民从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搞商品经济的信心。

接着,他们又办起了酒厂、木器厂、酱货厂、面粉厂、碳素厂、机砖厂、建筑公司等,几乎是年年都有新项目,一年一个厂。1986年,他们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大胆创办了岐星农工商总公司。这一步意味着计划经济旧体制的解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诞生。大量闲散的生产要素得到优化,千百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了拿工资的工人,村支书成了农工商总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

新体制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他们把目光又投向了大企业、大市场和拳头产品上。1988年,他们根据市场需求,投资460万元,建起了外向型企业电解锰厂,产品全部销往日、美、德等国。1993年和1995年,他们先后又投资5200多万元,新建了自动化水泥生产线、高新企业高压真空开关厂,扩建了凯达羊毛衫厂和电解锰厂,新建了食品厂、精粉厂、塑料编织袋厂,企业规模和产品档次都上了一个新水平。其产品先后有27种荣获省、市优质产品称号,两项填补国内空白。电解锰厂也被评为陕西科技明星企业,年出口交货值达2400多万元。至此,全村企业总数达32个,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6个。基本形成了建材、化工机电、食品、轻工、商贸6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已达3400多人,集体固定资产达8897万元。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亿元,工业发展速度达40%,荣获中国行业最大规模乡镇企业称号。

歧星村阔步进入市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精神支撑着。冯德玉这位50年代就参加过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的老劳动模范,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说:“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村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思想和行动才能跟上时代要求。”

正因为如此,20年前,岐星村党委一班人和村民组长以上干部就开始了每天早上两小时的学习例会,一直坚持至今。近年来他们又相继建立了党小组、企业单位、村民小组每月定期学习制和党员轮训制,村上每年拿出5万元、企业车间主任以上干部每人订阅一份党报党刊,多层次、多方位地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相应制定了党员干部‘六不准’‘四带头’和村规民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实行了思想政治工作承包责任制,增强村民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他们还先后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好村民、好职工、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工厂等评比活动,每年评比每年复查。现在,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已达1193户(占全村总户的81.2%),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他们还请专家讲课,选送骨干到大专院校定向培养,努力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人才培养,使村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截至1995年年底,全村有187人获初级以上技术职称,360人成为农业技术人员,168名大专以上管理人才。而今他们又投资15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学校,把培养人才的重点放在了下一代身上。

岐星村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为全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自1994年以来,连续荣获省级文明村、小康示范村、村民自治模范村和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标号。冯德玉总经理欣喜地说:“精神文明建设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过去村里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现在没有了,而且形成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好风气。”

采访结束时,冯德玉总经理还告诉我们,到“九五”末,他们的总产值将达到6.8亿元,组建6个集团公司,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

载《陕西日报》1996年12月16日第二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