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

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7月14—15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哲学系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举行。这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学者首次在域外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规模性地直接推介本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成果。西方学者对中国该类问题的研究饶有兴趣,证实了民族特色的学术生命力。
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2006年7月14—15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哲学系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举行。

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来自中、英、澳三个国家9所大学(中国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福州大学,英国肯特大学、普林汉顿大学、利兹城市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墨尔本大学、西悉尼大学)和1所杂志(中国《求是》杂志)的20位学者,其中中方学者有叶汝贤、李萍、李尚德、何萍、刘森林、旷三平、王晓升、徐长福、许斗斗、张贤勇、李文阁、谭群玉等,西方学者有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伊恩·亨特(Ian Hunt)、约翰·吉·哈纳芬(John J.Hanafin)、莱吉·塞格(Raj Sehgal)、保罗·布莱克莱吉(Paul Blackledge)、斯科特·曼(ScottMann)、玛格丽特·穆萨(MargaretMoussa)。会上交流的论文共18篇。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萍和弗林德斯大学副校长安妮·艾德瓦茨(Anne Edwards)出席了会议,并分别致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叶汝贤教授、英国肯特大学哲学系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教授作大会基调发言,中西方学者分别报告了自己论文的内容,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本次会议被视为“第一次”由中国的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主办的国际马克思主义研讨会,它为未来中外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与对话,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本次会议交流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评估及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西方现实关系问题研究。从论文的分布看,每一类问题中西方学者均有涉猎,只是各有侧重。

在本次中西方学者的思想直接碰撞中,尽管存在一些分歧,然而仍有许多共通之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多元的,但马克思作为一个杰出思想家的显著贡献,是中西方学者的共识。

本次交流的最大成效是促进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界的彼此了解。这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学者首次在域外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规模性地直接推介本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成果。西方学者对中国该类问题的研究饶有兴趣,证实了民族特色的学术生命力。同时,中国学者在向西方学者的学习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要在纯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前沿,与西方学者平等对话、深入交流,还有不小的努力空间。本次交流已开了个好头,会议的主办方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在校方支持下,决定将类似的国际交流活动制度化,以使中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界的交流与对话,能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和地域伸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