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谁有天子之相

谁有天子之相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谁有天子之相二 谁有天子之相1. 大嘴巴从政惹事明代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也死在纪纲之手。天下都说陛下凭喜怒决定人的生死,而不知是臣子缺乏忠良之人。今天所看到的《太祖实录》并不可信,主要有以下歪曲的说法:朱棣是马皇后所生;朱元璋原本想封燕王为太子,曾劝燕王做建文帝的摄政,在弥留之际想让燕王做皇帝。皇位继承人只能在这三个儿子中间挑选。术士为骗钱,就说这是龙鳞,您有帝王之相啊!

谁有天子之相

二 谁有天子之相

1. 大嘴巴从政惹事

明代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也死在纪纲之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个著名楹联出自解缙笔下,据说是讥讽纪纲的对联。不过在我看来,是解缙本人一生政治命运的写照。

文人从政,大抵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如李善长,运筹帷幄,帮助帝王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要么替人捉刀,粉饰历史,粉饰太平,成为御用文人。(www.guayunfan.com)解缙的才华举世公认,替皇帝捉刀而受帝王宠信。但是解缙恃才狂放,嘴尖皮厚,口说无忌,盲目向帝王开刀,得罪了皇帝,最终死于非命。他在政治上有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又是一起文人从政的悲剧典型。

解缙,江西吉水人。1388年考中进士,常侍朱元璋左右,和朱元璋关系极好。皇帝对他说:“我与你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君王是深不可测的,这样的话不过是糖衣炮弹,如风过耳,当真了那你就危险了。解缙果然上当,当天就“知无不言”,给皇帝上万言书。

给皇帝上万言书,解缙在明代是第二个人。第一个是刑部主事茹太素,1375年上了一份陈时务书,博士买驴,又臭又长,多达1.7万字。朱元璋让中书郎读给他听,听了半天,还不知道茹太素要说什么,有些话还说得比较难听,朱元璋大怒,把茹太素叫到朝廷上打了一顿。第二天晚上,继续读,终于搞明白茹太素说了4件事,朱元璋说,五百字就能讲明白,何必这么啰嗦,亲自作出批示去执行。命令中书省定下奏书格式,要简洁明了。茹太素写万言书虽然挨了一顿打,但终究还是起了一点作用。

而解缙的万言书就没那么幸运。他批评朱元璋法网太密,说,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建国至今将近二十年了,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陛下时常发怒,锄根剪蔓,诛杀奸逆。天下都说陛下凭喜怒决定人的生死,而不知是臣子缺乏忠良之人。

他还批评吏部不选拔贤才,刑部不公正断案。司法官任意判轻刑或者重刑,把审问囚犯多少作为功劳。内外官府捶打下级官员,比打奴隶还狠。建议非犯罪的官员,不要用笞杖严刑拷打。他建议大臣有罪,可以杀掉而不能侮辱。犯罪的人不要连坐,不要连累子孙。

他句句都批评朱元璋杀人太狠、刑罚太重。批龙鳞的风险度是极高的,像李世民那样能听进逆耳之言的明君毕竟是极少数。朱元璋口头上表扬他很有才华,心里却十分不爽。韩国公李善长被族诛后,解缙以郎中王国用的名义,上疏为李善长申冤,说:“连李善长这么大功劳的人尚且被杀,臣害怕国家因此解体。”朱元璋看了奏书无话可说,没治任何人的罪。但肯定知道是解缙写的,后来故意找借口把解缙赶回老家,并规定:你十年之内,不许来南京。

8年后,朱元璋死了。10年还没到呢,解缙似乎忘记了老皇帝的禁令,马上来到南京,遭到弹劾,被建文帝贬为河州卫吏。幸有礼部侍郎董伦方说情,才被任命为翰林待诏。

朱棣即位后,觉得当皇帝太累了,于是找几个帮手。他恢复朱元璋的制度,并组建新的内阁,解缙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7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解缙为大学士之首。内阁作为皇帝和官员之间的桥梁,在内廷发挥作用,作为文官政府中的主要执行机构,弥补1380年取消中书省后所引起的政治结构上的缺点。他们担当国家事务的主要顾问,是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决定国家事务,参与制定政策。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共商国是。

朱棣重用解缙,一个目的是要他捉刀确保其帝位的合法性,把他的统治合法化。解缙和姚广孝编写了《奉天靖难记》、《天潢玉牒》,并大肆删除、篡改《太祖实录》。《天潢玉牒》把洪武帝吹捧为皇族的先祖、儒教传统的圣君哲皇,谎称朱棣是马皇后生的。今天所看到的《太祖实录》并不可信,主要有以下歪曲的说法:朱棣是马皇后所生;朱元璋原本想封燕王为太子,曾劝燕王做建文帝的摄政,在弥留之际想让燕王做皇帝。篡改后的《太祖实录》把朱棣吹得神乎其神,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而把不利于朱棣的文字全部删除。建文帝及其子嗣则被批得一塌糊涂,不被朱元璋所信任,没有资格当皇帝。

解缙又奉命和姚广孝负责编撰《永乐大典》,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抽调2169名学者编修此书,于1407年十二月完工,总共22277卷,仅目录就达60卷。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这些学术著作使朱棣被誉为经书遗产和学者精英阶层的庇护人,又为文官和宗室提供行动指针和伦理标准,使皇帝俨然变成圣君、人民导师和学士的庇护人。它们形成知识分子的理智观和文化观,同时又为政府统一意识形态。

正是解缙等人的努力,士大夫阶层才被洗脑,把朱棣视为篡夺者的人越来越少。

解缙对朝廷的事情洞若观火,可惜是个大嘴巴,没有杨士奇那样的政治韬略。解缙臧否人物,无所顾忌,得罪很多大臣。

特别是在推荐皇位接班人这件大事上,他支持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反对立汉王朱高煦,给自己惹来天大的麻烦。

2. 天下最难选皇储

朱棣当皇帝之前,已经患有ED(性功能障碍)症,所以当燕王时,与王妃徐氏只生下3子5女,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皇位继承人只能在这三个儿子中间挑选。

当时,储位还没定。

朱高炽是文人,喜欢读书,性情温和,宽爱仁厚,跟建文帝很相似。但他身体有病,是个胖子加跛子,走路都要人搀扶,还不时摔跤。朱高炽连路都走不了,不能上阵杀敌,在靖难之役中,只能留守北平。

1395年,朱元璋册封17岁的朱高炽为燕世子,等于是燕王的接班人。他两个弟弟只能捞个郡王当当,朱高煦受封高阳郡王。

朱高煦是个赳赳武夫,长得高大威猛,不喜欢读书,只喜欢打打杀杀。跟朱棣一样,精于骑射,武功高强,是个军事专家,也算得上是个勇士。但就是性情凶悍,敢擅自杀人,没人敢惹,文官们都很怕他。在靖难之役中,他身为先锋,冲锋陷阵,多次解救父亲于危难之中,几次帮助朱棣赢得大战胜利,很有战功,深得朱棣赏识。他腋下长着几个大黑痣。术士为骗钱,就说这是龙鳞,您有帝王之相啊!朱高煦听得心花怒放。朱棣即位后,次年考虑立太子。

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朱棣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实际上对谁都不满意。朱高炽已经是燕世子,当然立为太子名正言顺,但是朱棣很不甘心,把立太子的事情拖了近两年,甚至有废掉朱高炽而立朱高煦的想法。朱棣对朱高炽有几点看不上:一、朱高炽形象太差,不能打仗,和他不是一类人,他担心建文帝的悲剧在他身上重演;二、朱高炽身体多病,恐怕不能胜任皇帝日理万机的重任,可能活不长。朱棣多次流露心迹:朱高炽身体多病,战争胜利后要立朱高煦为太子。而成祖起兵靖难,其名为恢复祖制。朱高炽是太祖立的燕王世子,要维护太祖之心,必立元子,不能随随便便就废了。朱棣要证明自己皇位是合法的,按照礼法,立储应当立嫡立长,没有过错不能废掉。朱高炽小心谨慎,做事严密,朱棣始终找不到任何废除世子的借口。

而对于朱高煦,朱棣又觉得他性格粗暴轻浮,毕竟是个无赖,靠不住。徐辉祖就曾对建文帝说:“朱高煦又彪悍又勇敢,是个无赖之徒,不会忠于朝廷,也不会忠于他父亲,留着一定是个祸害”。但是朱棣觉得朱高煦最像他,十分欣赏。而朱高煦仗着父亲的宠信,自恃战功卓著,变得越来越骄横,夺嫡的欲望无法遏止,真恨不得将哥哥碎尸万段,以遂心愿。他加紧培植私人势力,和弟弟朱高燧一起勾结,暗算朱高炽。

武将爱武将,文人选文人,人都是选择自己的同类的,由此,朝廷中形成拥护朱高炽和拥护朱高煦的两大政治集团。

太监黄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是朱高煦一边的人。

朱棣即位后,让朱高炽去守北平。太监黄俨是朱高炽身边的人,不过是朱高煦的眼线。他将朱高炽在北平的一举一动全部秘密报告给朱高煦。

淇国公丘福在靖难之役中功勋卓著,和朱高煦在战场上是老搭档,两人气味相投,配合默契。丘福极力向朱棣推荐朱高煦做接班人。

周王、兵部尚书金忠、隆平侯张信、术士袁珙等都支持朱高炽。大多数朝臣都站在朱高炽一边。1403年一月,大臣们上表,请求早点立朱高炽为太子,稳定政局,消除祸乱。但朱棣不同意,一个字就是拖。朱棣说:“我长子朱高炽正是要好好读书的时候,等他知识丰富、道德长进了,再讨论这个事情。”两个月后,大臣们又不甘心,再次上表,请求早点立朱高炽为太子,朱棣又以朱高炽要好好学习为借口,继续拖延。大臣们急了,请周王出面去劝说朱棣。

周王和朱棣是同母兄弟,很有才干,三月亲自上书朱棣,请立太子。朱棣还是老一套,不同意。

术士袁珙很受朱棣信任,奇怪的是,袁珙相面,一半都能应验。朱棣没起兵前,袁珙预言朱棣有天子之相,果然应验。朱棣立即把他召进南京,授予太常寺臣,给他儿子也封了官。朱棣请袁珙给朱高炽父子相面。袁珙说朱高炽是天子之相,而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是万岁天子。朱棣听了,深信不疑。兵部尚书金忠本来也是个算命的。经袁珙推荐,在朱棣手下做到大官,协助朱高炽镇守北平。金忠极力劝说绝对不能立朱高煦为太子。

朱棣左右为难。在这个时刻,他又想到大学士解缙。

3. 醉卧积雪君莫笑

朱棣令群臣为一幅虎画题诗,解缙写道: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这是提醒朱棣要顾念父子情意,不要废掉朱高炽的燕世子地位。朱棣看了深受感动,这对立朱高炽为太子产生了正面影响。

朱棣秘密地询问解缙意见,到底该立谁当太子。

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但是朱棣不说话,很犹豫。解缙又磕头说:“好圣孙!”就是说,你的孙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也不错,是下任皇帝的极好人选。

朱棣对这个孙子十分疼爱,这才点头,定下立储大计。

1404年四月四日,朱棣正式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后来成为洪熙皇帝,朱瞻基则成为宣宗。而次子朱高煦封为汉王,三子朱高燧封为赵王。朱高煦的封国在云南,其用意是要把他支开,远离储位斗争。朱高煦气得跳起八丈高:“我犯了什么大罪,要把我排斥到万里之外(我何罪,斥万里)?”朱棣没办法,因为朱高炽已经贵为太子,回到南京监国,就把朱高煦带在自己身边,到北平办公。朱高煦又从朱棣手上讨得3个卫作为护卫,总兵力接近1.7万人。他要效仿朱棣,搞点小动作了。

解缙和朱棣的密谈内容很快传到朱高煦的耳朵里。朱高煦丢掉了皇位继承人的资格,对解缙是恨得咬牙切齿,视若仇人。

朱高炽当了太子,在南京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的身边布满朱高煦的眼线。朱高煦向朱棣提出一个要求,请求将他的儿子留在南京,朱棣答应了。朱高煦的儿子留在南京,专门监视太子,为父亲通风报信。朱棣让淇国公丘福当太子太师,1408年又让丘福辅导皇太孙朱瞻基,等于把朱高炽父子监视起来。

朱高煦每天在朱棣身边,一有机会就说些朱高炽的坏话,排斥打击朱高炽的亲信。而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朱棣看他很不顺眼。这样,太子身边的大臣经常被朱棣惩治。工部左侍郎陈寿协助太子监国,很有才干,朱高煦罗织罪名,把他送进监狱整死。工部左侍郎马京非常受太子信任,朱高煦就陷害他,把他贬到广西。

朱高炽在南京权力并不大,事事都要请示远在北京的朱棣,日子过得谨小慎微。即使处理的一些小事情也要留下文件,以备父皇检查。但朱棣还是经常训斥他。

一次,朱棣从北京回到南京。朱高煦鸡蛋里面挑骨头,批评朱高炽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朱棣很生气,在皇宫午门外贴出大字报,内容是:“凡是皇太子处分的事情一律停止,不得实行。”等于是将太子停职,推翻他以前的工作业绩,剥夺他工作的权利。

朱高炽十分害怕,忧虑成疾,一病不起。医生来了一拨又一拨,怎么都治不好。这是心病,普通的药物当然是治不好的。朱棣派袁珙的儿子袁忠彻去探望。袁忠彻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相面术,也是个术士。袁忠彻看到朱高炽面色呈现青蓝之色,属于惊恐忧虑之相。他回去报告说:“只要把午门外的榜揭走,太子的病不需要吃药,就可以好了。”朱棣命人把午门外的榜撕了,太子的病果然好了。

朱高煦这么排斥打击朱高炽,解缙一看势头不对,就斗胆进谏朱棣说:“这么整朱高炽,这等于鼓励两兄弟争斗,您不能这么做。”朱棣大怒,说:“你这是离间我们骨肉感情,居心叵测。”

后来,丘福等人商议国家大事的谈话被外边的人知道了,朱高煦就诽谤是解缙泄露朝廷机密。1408年,朱棣找借口把解缙贬到广西。

不过,解缙还挺旷达,当年五月抽时间游览桂林东七星山,写了一首《游七星岩偶成》诗:

“……度水穿林访隐君,七星岩畔鹤成群。犹疑仙李遗朱实,几见蟠桃结绛云。石乳悬厓金烂烂,瀑泉隥洞鸟纷纷。柳莺满树春风啭,共坐高吟把酒闻。桂水东边度石桥,酒祈村巷见渔樵。葭祠歌吹迎神女,野庙苹繁祀帝尧。附郭有山皆积石,仙岩无路不通霄。日长衣绣观民俗,行乐光辉荷圣朝。”

图15 解缙草书游七星岩诗(局部),藏故宫博物院

“行乐光辉荷圣朝”,说明解缙心情不错,把当朝称作“圣朝”。可是礼部郎中李至刚又进谗言,说解缙对皇帝对他的处分不满。朱棣于是又把解缙发配到交阯(今越南),越送越远,进了烟瘴之地。

1410年,解缙进京奏事,当时朱棣正亲率大军远征漠北。解缙朝见了留守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然后就回越南了。

朱高煦听了南京眼线的汇报,立即诬告解缙趁皇帝不在,私自觐见太子,然后径自回去,没有人臣之礼。这一下,解缙再也难以在政治上咸鱼翻身了。

朱棣大怒,命锦衣卫将解缙从越南抓回,扔进锦衣卫狱。进了这种监狱,基本就不用出来了。锦衣卫头子纪纲本就是个魔鬼,对解缙百般拷打。解缙熬不住,招供了大理丞汤宗等9名官员。他们被抓进大牢,其中5人不堪折磨,病死狱中。

1415年,解缙的死期到了。纪纲呈报在押人员名单,朱棣看到解缙姓名,吃惊地说:“解缙还在啊?”马屁精纪纲心领神会,把解缙故意灌醉,拖到积雪中埋起来。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零下二三十度,不一会解缙就冻死了。一代大学士仅仅活了47岁,死后被抄家,妻子、儿子以及宗族流放辽东。

仁宗即位后,把这些流放的人放回原籍,正统元年归还没收的家产,1465年才给解缙彻底平反。

解缙在狱中死于非命,皇帝破坏司法、任意剥夺人命这种极端人治的做法在明代普遍存在。皇帝经常指使走狗将自己讨厌的人杀死在狱中。监狱是皇帝开的,人在监狱里,就跟鸡笼的鸡一样,什么时候成为盘中餐,全看主子高兴。皇帝向臣子叮嘱一下,或者写个手令,臣子立即在监狱中将罪犯秘密处决。

从解缙的坎坷经历,我们也看到不谙政治的文人从政之险。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六位大学士的命运。黄淮和杨士奇也卷入皇子争嫡斗争,捍卫太子朱高炽,反对朱高煦觊觎皇位,但他们的运气都比解缙好。黄淮和杨士奇1414年被拘禁。杨士奇不久出狱,他做事非常严谨,在家不谈公务,得以一直跟随太子,1424年成为首辅,任职长达20年,在永乐帝死后对稳定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黄淮被囚禁10年,朱高炽登基后官复原职。胡俨1404年任国子监祭酒。胡广成为首辅,去世后由杨荣接任。这个大学士集团是朱棣和朱高炽管理下的文官政府的柱石,个个都是栋梁之才。只有解缙死于非命,不能不说和他李白似的狂放性格有关,从他的草书即可见一斑。

解缙虽然死了,只不过剪除了朱高炽的一只臂膀,宫廷内的皇位斗争比以前更加残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