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文部分的写作

正文部分的写作

时间:2022-0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小结等部分。事实上,研究报告的参考文献大多在序言和讨论部分提出。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注意尽量采用最新的学术期刊文献,少用非学术期刊的文献,对发表时间很早的文献和专著文献等,也不宜多用。前言中要避免重复讨论部分的内容,也不宜过多引用参考文献,否则可能使人感到该研究报告主要介绍别人的工作,成为综述类论文了。
正文部分的写作_学术论文撰写与发

研究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结果与分析)、讨论、小结等部分。其中前面三部分是所有研究报告所必备的,讨论和小结部分按实际需要而定。

1.前言的写法

研究报告的前言或序言,是文章的开场白,主要是给自己的论文作学术和水平的定位,同时也为了引导读者进入本文的思路。在研究报告的序言部分可以写的内容大致有这样一些:简明扼要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简介本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本研究工作的其他原因;点明文章(或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方法和讨论(或研究)的内容,有时为了以本研究重要创新点吸引读者,也可以把最重要的创新点在此提出。这些是适宜在研究报告序言中提出的内容,而不是必须涉及的内容,具体应提出哪些,要因文而异。

前言部分在提到本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最新进展时,一般需要标注参考文献,在简介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时也如此。事实上,研究报告的参考文献大多在序言和讨论部分提出。引用其他文献的观点或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体现本人的客观态度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读者也可以从中看出该研究的起点。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注意尽量采用最新的学术期刊文献,少用非学术期刊的文献,对发表时间很早的文献和专著文献等,也不宜多用。

前言中要避免重复讨论部分的内容,也不宜过多引用参考文献,否则可能使人感到该研究报告主要介绍别人的工作,成为综述类论文了。实践中有些作者为了强调本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研究水平,轻易使用“……还未见报道”、“国内外首创”、“为……提供理论依据”等写法,这些写法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本身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只能给人以自吹自擂和科学态度不严谨的印象,所以必须避免这种写法。对于有确凿依据的,则可以给出客观证据,但也不要进行主观评价。

前言部分不宜太长,有时寥寥数言便可引入下文。在写作风格上要避免文学风格,不绕圈子,不带感情,切忌空泛;应当开门见山,造句选词等方面尽量营造学术氛围。在表达形式上基本不用图、表、公式等,一般用一二段文字说明即可。

多数期刊要求前言部分不标注“1前言”这样的小标题

研究报告的前言举例:

遗传标记是遗传物质特殊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遗传图谱构建是遗传标记的主要用途之一。20世纪90年代,随着PCR技术的发明,RAPD、RFLP、AFLP等多种分子标记技术相继出现,以其多态性丰富、数量多、不受环境影响等特点,为植物基因型的选择和遗传图谱的构建提供了有力工具,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已经在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图位克隆基因、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得到应用,并在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育种中收到良好效果[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已成为分子育种的一个重要部分。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基因组组成复杂,导致育种年限长。构建高密度的茶树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对于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茶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方面,研究资料还不多,有人利用双假测交法[2],应用AFLP和RAPD分子标记先后对3个杂交F1群体构建出3张茶树分子遗传图谱[3~5],但回交后代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我国茶树育种最广泛使用的亲本品种——“福鼎白茶”的茶树回交1代(BC1)为图谱构建的实验群体,应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构建茶树部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为今后大规模构建高密度茶树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研究基础。

综述论文的前言举例:

多糖及其复合物分布广泛,功能多种多样,它们参与了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的多糖具有特殊生物活性,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且无毒副作用,因而被作为临床用药或疫苗。茶多糖是一种类似灵芝多糖和人参多糖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4万~10万),其杰出功效是降血糖、降血脂,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1~3]。同时,它在抗凝、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相和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等方面也有明显效果,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资源。茶叶多糖化学的研究首要是分离、纯化以获得不同的多糖组分,经纯度鉴别证明已为均一组分后,进行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比旋度和粘度的测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分子量以及生物活性的测定,然后进行包括平面和立体的化学结构分析,以及结构改造和结构修饰的研究。本文就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纯度测定、生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2.材料与方法的写法

研究课题的设计一般要考虑到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用专业理论知识及其技术方法对研究课题进行设计,主要解决实验对象与方法、实验处理因素、研究的变量与指标等。这方面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实验指标设置的科学合理,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具有正确性、合理性、重现性和客观性。统计设计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安排试验方案,以达到用尽可能小的试验成本获取研究所必需的试验数据,并用这些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涉及样本数量的确定、对照的设置、实验重复次数的确定、观测的精确度要求、取样方法等问题。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使所获取的实验数据是可靠的、可统计的,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所以,对研究方法的交代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法中专业设计部分的介绍,其最终目的是要让读者能够按照你所介绍的方法重复你的实验。为此,在介绍材料、仪器、试剂等物品时,不但要说明实验材料的名称、具体规格型号等,有时还要指明产地、品牌、供应商等相关信息,要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取同样的物品。研究方法要交代清楚,尤其对试验处理,一定要明白直接地交代清楚,同时也要简洁。为此,对作者独创的或不常见的方法,要详细介绍,有时甚至还介绍原理;而对那些有规范方法可循的,可简单提及该方法的名称,并同时标注方法的出处即可(例如:茶多酚总量的测定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n]),也可以采用“按照参考文献[n]”的形式来简化。读者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找到具体的方法介绍。

如果“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内容较多,应采用多级标题分层次来介绍。例如,叶乃兴等发表于《茶叶科学》2006,26(3)中的《真空冷冻干燥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一文,其材料与方法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乌龙茶品种金观音(又名茗科1号),鲜叶原料采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园,采摘时间为2004年4月22日下午,天气晴。按闽南乌龙茶采摘标准(小至中开面2~4个叶片)采摘。[点评:材料介绍详细,取样地点、时间及当时气候条件都指明了。]

1.2 方法

1.2.1 茶样制作方法

金观音鲜叶原料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晒青、做青、杀青、初(包)揉加工工艺一致,采用冷冻干燥、冷冻贮藏和热力烘干三种处理、贮藏。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1)冻干茶工艺流程为:晒青→摊青→摇青←→凉青(3次)→杀青→初(包)揉→初烘→真空冷冻干燥(采用LGJ1.5冷冻干燥机干燥,预冻→速冻→升华干燥→冻干乌龙茶,简称冻干茶);

(2)冷冻茶工艺流程为:晒青→摊青→摇青←→凉青(3次)→杀青→初(包)揉→初烘→-10℃以下低温冷冻贮藏(冷冻乌龙茶,简称冷冻茶);

(3)烘干茶(对照)工艺流程为:晒青→摊青→摇青←→凉青(3次)→杀青→初(包)揉→初烘→足火(烘干乌龙茶,简称烘干茶)。

1.2.2 香气检测方法

(1)仪器和药剂:美国Varian公司的Saturn 3900/2100 GC-MS气质联用仪;恒温鼓风培养箱;真空干燥器;Supleco公司的SPME萃取柄和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头。

(2)提取方法:准确称取茶样150.0g,将供试茶样置于干燥器内(密闭不抽真空),40℃鼓风培养箱放置过夜(12h以上),让干燥器内的香气达到平衡,插入PDMS-100μm萃取头吸附2h,直接在气质联用仪进行检测,或放置于冰箱4℃条件下几个小时后再检测。SPME的脱附时间为5min。

(3)GC-MS分析条件:色谱柱:DB-5,30m×0.25mm(id)×0.25μm(膜厚)。载气:氦气,纯度>99.999%;流速:1ml/min。柱温:初温50℃,保留2min,以6℃/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80℃,保留3min;进样口温度:250℃。质谱部分条件如下,电离方式:EI;电离能量:70eV;阱温:180℃;阱外套:40℃;传输线:280℃;全谱扫描,扫描范围为40~400m/z。

(4)定性和定量方法:供试茶样香气成分根据GC-MS分析得到的各色谱峰,通过计算机谱库检索(美国Wiley和NIST库),结合相对保留时间,查阅有关文献数据进行定性,并根据香气成分的峰面积值相对定量。[注:茶样制作、样品测定等条件介绍清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1.2.3 成品茶含水量测定方法

按120℃烘箱法测定[7]。[注:由于此测定方法为标准方法,故此处可以引用参考文献的方式来简化。]

1.2.4 感官品质鉴定

各处理茶样抽真空包装,置-10℃以下冰箱贮藏50d后,由专业评茶师作品质感官审评。


研究方法的介绍还要注意不同研究课题的特殊需要,例如对于农作物栽培试验,有时需要介绍试验处理的季节、时间及相应的环境条件指标等,对于动物试验则可能需要表明其年龄、雌雄比、生理状况等,对于人体试验则还需要表明能排除心理因素的措施(如采取双盲设计等)。总之,对于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极为重要,对实验材料与方法的交代必须十分认真和细致。实验材料与方法交代不清或不合理,是导致退稿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统计设计方法,根据所采用统计方法的不同,可能需要交代如下几方面的情况: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名称、与统计方法相应的处理因素及其重复次数、试验区组安排、统计指标等。

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都是常用的方法,所以在研究方法介绍中对统计设计的部分往往是简略介绍,或在专业方法的介绍中一并指明。对于采用回归设计、正交设计、线性规划设计等,一般需要单独给出一些设计参数。

3.结果(结果与分析)的写法

研究结果的介绍要做到客观、全面、清晰。对研究方法中提到的所有实验,在此都应有结果,不能随意取舍;因客观原因需要舍弃的数据或缺失的数据,也要有交代。给出实验结果的方式有文字表达、图示、列表等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各有特点,文字说明灵活、简洁;图示形象、直观,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列表给出的实验结果则最具有原始性,给人以直接、可靠和精确的印象。在文字表达时要注意客观,不能有任何主观评价、赞美的文字。对于同一实验结果,图和表一般只用其一。

列表一般要列出经过整理的、信息集中的、浓缩的数据,要避免占用大量版面直接列出实验记录数据。对于那些统计或演算过程的数据也不宜列出,只要列出统计结果数据即可,除非文章是讨论统计或数学问题的。

图示要注意以下几点:(1)图要用电脑制作,最好采用常见软件,并可以被编辑打开修改;(2)通过精心标注坐标轴、图题、图注等使图具有自明性,即读者可以只看图示便能了解其中信息;(3)图的类型选择要注意符合逻辑,例如质量性状数据(或分类数据)不宜采用曲线图,各部分之和不足100%的就不能采用饼状图,等等。

在研究报告的“结果与分析”中,应当只给出本研究得出的直接结果,以及对此结果的最直接的统计分析和说明等,而不宜进行推论、评论和讨论(将结果与讨论合在一起的情况除外)。需要进行推论、引申和讨论的,可在“讨论”小标题下进行。

4.讨论部分的写法

此部分内容一定要与“结果与分析”部分相区别,讨论应当是对上述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发掘、引申和提炼,而不是对研究所得的直接结果再次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来描述。它可以是将本研究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分析推论,也可以是与他人研究结果或其他方面研究成果的比较、融合,或整合与系统化等,还可以对那些本研究暂时还没有包容但关系密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预期或理论推论等。也可以这样理解:“结果与分析”是具体研究的具体结果或直接结果,要做到就事论事,而“讨论”则既要立足于本研究结果,又不局限于本研究结果,要就事论理,要发现规律,提出新的问题,展望发展趋势等。

研究报告也可以不单独列“讨论”小标题,少量涉及讨论的内容可以并入研究结果小标题下,在这种情况下,其小标题一般应改为“结果与讨论”。有时为了突出某些研究结果,可以列“小结”或“结论”等小标题,将全文的要点整理后清晰明了地列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与摘要重复,应当各有侧重,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在此部分的写作中,存在大量不合理的现象。例如经常有人把讨论部分写成类似的文献综述。其实,前人已经完成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不必再讨论,而对那些前人还没解决、而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展开讨论。还有人常在此部分介绍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或对研究作自我评价,这也是不合适的。如果确实有这方面的需要,也应当从该研究的发展前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今后应用领域或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讨论。

实际上,许多论文作者在写作“讨论”部分时,主要是为写“讨论”而讨论,结果导致许多论文的“讨论”部分内容空洞,充斥一些模棱两可的行话和套话,有的则仅以自己一次的研究结果妄加推论,大话连篇。这些都是对科学研究不严肃、不负责任的表现,应当注意避免。

5.小结

小结是对全文要点的概括,目的是帮助读者整理思路,掌握要点,利于记忆。写小结时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必要撰写小结,一般只有在全文内容多,层次复杂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小结”;其次,小结应是全文要点的集中展示,没有必要在此展开讨论、解释、论证等;第三,在表达方式及内容侧重上要与摘要相区别,否则就没有必要设置“小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