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的发展与技术的应用

城市的发展与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遭到的第一个打击就是人口的大幅度减少。由于劳动人口的短缺,已经逐渐瓦解的农奴制度又有了复活的可能。同样的起义在许多欧洲国家到处发生。由于城市和贸易的发展,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更加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在这次的危机中有能力减少损失,英国是抵御这场危机最为成功的国家。
城市的发展与技术的应用_自然、技术与历史

一、城市的发展与技术的应用

经历了从10—13世纪的缓慢而持久的发展之后,到了13世纪末期和14世纪,欧洲走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口没有再出现新的增长,反而下降了;城市手工业维持着原有的形式和规模;贸易同样没有发展,其范围也被局限在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欧洲地区,和亚洲的交往很有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之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因素,更因为受到了现存的生产方式及其结果的限制。

13世纪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和拓殖运动曾是欧洲发展的直接动力,它为欧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现在欧洲将要品尝到这种发展方式所带来的苦果了。欧洲遭到的第一个打击就是人口的大幅度减少。由于此前欧洲人口一直持续地增长,而农业技术却基本没有变化,因此产量也就无法提高;甚至由于土壤的仓促开发并且滥用,导致开垦的土地快速贫瘠化,农产品的产量实际上是下降的。那些被过度使用的土地上到最后只能播种像燕麦这样的劣种作物了。此外,“清理森林和荒地一直没有伴随着相应的保护;在最好的时代里几乎不应用肥料,这样表层的土壤经常很快被耗尽,洪水和尘暴变得更为常见”[44]。而且由于贸易的发展引起了地区分工,导致某些地区为了增加地区优势而发展非粮食作物,如种植葡萄和亚麻等,有些地区为生产羊毛而发展畜牧业,这样就导致了占用耕地而减少了粮食的产量。所有这些都隐藏着危险。当农业歉收时,这种危险立刻就带来了灾难。从1315年到1317年间,饥荒席卷了整个欧洲,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幸免。饥荒造成了大量的人口饿死。当欧洲还没有从饥荒的打击中缓过气来,另一场灾难又降临了,那就是令人谈之色变的黑死病(即淋巴腺鼠疫肺炎)。饥荒为黑死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从1348年开始,黑死病蔓延欧洲,被那些商人和牧羊人所传播。鼠疫不止一次地袭击欧洲,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45]。造成人口减少的第三个灾难是战争。在这个时期,欧洲战事频繁,最著名的便是1337—1453年间的英法百年战争。战争不仅导致了大量人员战死,还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再加上前面的两种灾祸的袭击,更加导致了人口的锐减。有资料表明,西欧的人口在14世纪初是7300万,到这个世纪末仅为4500万了,一直到16世纪中叶才恢复到14世纪初的水平。

1.农奴制的彻底瓦解

人口下降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劳动力的不足。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灾难,受害最深的都是那些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频繁发生的灾祸使民不聊生,农民纷纷背井离乡,土地大量抛荒。农民们已经不再像当初去边疆开垦土地那样充满希望了。当然,那些贵族和教士,那些土地所有者也受到了损失,他们不仅失去了地租,也失去了希望,即任意剥夺农民的希望。于是,他们动用了国家的权利来挽回自己的损失和希望。1349年出台的英国《劳工法案》就是统治者愿望的体现。该法案规定了那些农民和仆役,那些没有财产的人必须回到地主的土地上去工作,并且不得提出工资上的要求。法兰西、德意志、巴伐利亚和葡萄牙等国都先后颁布过类似的法案。由于人口的下降,劳动力的价格实际上是上升了的。地主以这种方式首先就剥削了农民。但他们的剥削还不止于此。由于劳动人口的短缺,已经逐渐瓦解的农奴制度又有了复活的可能。“地主、牧师、领主和市民利用多事之秋,企图加重他们佃农的负担,或者取消曾经给予这些佃农的保证和利益,以致使他们感到有回到贱农身份或农奴地位的威胁。另一方面,他们剥夺了贱农所一向享有的那种稳定性。”[46]这样,有很多的自耕农和佃农失去了土地,重新回到农奴的地位上。而且由于战事频繁,国王不断征税,这些税收最终都转嫁到了农民的头上,农民被苛政弄得苦不堪言。农民开始反抗了。

农民的反抗首先是从抗税开始的,这种反抗立刻就演变成起义。1358年发生在法国的扎克雷大起义是最为著名的一次农民起义。同样的起义在许多欧洲国家到处发生。虽然这些起义大都以贵族的镇压而告终,但无论成败,这些起义都给了摇摇欲坠的农奴制以最后的一击,使包括统治者在内的人认识到农奴制已经不能再实行了。这样,在起义之后,农民的待遇多少开始有了一些改善,他们的工资开始提高了。在英格兰情况比较明显,这从《劳工法案》颁布以后的工资水平和起义以后的工资水平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来。“这样庄园经济便面临了死亡:劳役现在已经不可逆转地由货币地租代替了;土地现在由自由承租人和(或)由领取货币工资的工人来耕种。”[47]到14世纪末,农奴制销声匿迹了,至少在英格兰是如此。

2.农业的变化

农奴制的消亡使中世纪封建时期盛行的庄园习俗不复存在了,这也意味着那种受到庄园制度保证的领主与农奴之间的主人与臣仆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同时领主对臣属生存上的义务亦随着庄园经济的没落而消失了。现在的土地所有者多为新的土地贵族,还有一些为自耕农。而大多数农民只能租种这些地主的土地,定期交纳地租;地主与农民之间已经没有什么人身依附的关系,这种关系被地租契约关系取代了,并且此种新的契约关系是极不稳固且容易被解除的。只要农民无法偿付那日渐增长的租税,土地的耕种权利马上就可能被收回,而农民马上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保障。

经历了14世纪的动荡和不安之后,到了15世纪,欧洲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人口在这一时期也恢复了增长。在欧洲各国,饥荒、瘟疫和人口下降造成的土地抛荒得到了改善,土地重新又回到了农户手中。由于城市和贸易的发展,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更加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各个地区根据地区优势而发展起不同的农业,为工业和贸易提供原料和商品。这种总体的发展持续了一个世纪左右,由于各个地区具体情况的不同,可能有些地区持续了更长的时间。但是到了17世纪,欧洲重新又陷入了衰落。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在这次的危机中有能力减少损失,英国是抵御这场危机最为成功的国家。我们来看看英国的农业发生的变化,分析为什么在其他国家的农业普遍衰退的时候,英国农业的损失要小得多。

我们以法国和意大利作为对比。在14世纪的那场危机之后,出现了大量的自耕农,这些人拥有自己的土地,每家的土地虽然不多,但却使他们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中的有些人也为大地主工作以赚得工资。土地的分散是当时欧洲的普遍情况。虽然土地兼并时有发生,但一开始大多数国家的土地兼并还是有限度的。当经济发展的时候,各个国家的情况都很好: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地主受益,农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意大利的情形就是这样,每家每户都耕种土地,或饲养羊群以获得羊毛,或种桑养蚕以获得生丝。这些农产品除了交纳租税以外都卖给前来收购的商人。但意大利的商业和工业太依赖贸易了,而它的商品农业也过于依赖商业和城市工业了;一旦贸易开始衰落,农业连带着要遭受损失。再加上政府偏袒城市和工业,为了挽救工业和贸易,其政策强制限制了农产品的低价,使得农业雪上加霜。意大利的地主在农业发展时期收益颇丰,因为他们发现农产品很轻易地就能卖个好价钱;但这样一来,他们的收入恰好不是投向农业,不是兴修水利,改进技术,而是投向了城市,投向了国际贸易和文化艺术等奢侈品的消费。当危机降临时,农业已经相当衰弱了。法国的情况似乎要更坏一些。法国的农业的商品化并没有意大利高,而且土地分散。土地所有者为了提高受益导致地租的增长十分迅速,加之在法国,国王征税并不困难(1562—1598年间又发生了宗教战争),农民被剥削的程度十分严重。“例如,巴黎以北农场的地租原来只相当于总收成的三十分之一,但是1511年之后涨到了八分之一,到了16世纪60年代末又提高到六分之一。到17世纪早期,这里的农民和法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所付的地租通常是他们总收成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交完国税和什一税并留下来年的种子之后,他们所付的租额是净收成的一半。”[48]经过地租、税收和其他的种种盘剥,法国农民越来越穷困。他们自有的土地被卖掉,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英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英国一直是羊毛的主要出产国,百年战争之后城市工业的发展使羊毛出口的利润丰厚,这就使那些新兴的土地贵族迫切地要求扩大牧场的规模。在利益的驱使下,那些大地主将农民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并将大块的土地圈起来作为牧场。这就是著名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开始,对农民土地的占有就开始了。起初还受到一些阻碍,法律还同情失去土地的农民;但很快,随着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对农民的剥夺却成了公开的合法行为。大片的土地被圈占,农民和被解散的封建家仆加入了无产者的行列。英国那时出现了许多的流浪汉。为了驱使这些流浪汉去地主的土地工作,政府一方面教导人们懒惰和挥霍是贫穷的根源,另一方面颁布法律来强迫人们接受地主的剥削,否则就要绞死他们。这样,在英国一方面出现了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另一方面造就了资本性质的大地产。大量的农民变成了雇佣劳动者,靠领取工资为生。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那些丧失土地的人不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同时也成了消费者。这样,英国就有了一个国内市场,这使英国不像其他欧洲国家那样过于依靠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衰退对英国农业的影响也要小一些。

此外,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要比法国强大,他们控制着征税的权力,这样国王就不能随意增加税收,这对保护农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也要高得多。这表现在英国农业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要比其他国家积极,虽然就技术本身而言英国也并不领先很多。从中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对技术的应用已经提出了内在的要求。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可以看出英国的农业变革使农业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这已经超出了同时期的欧洲农业发展的水平,这也是英国农业能够抵御17世纪危机的根本原因。

3.城市和贸易

和农业一样,在14世纪的危机中,城市、贸易和工业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贸易的范围也不再扩大了;意大利的银行在经济的衰退中纷纷倒闭;香槟集市等著名市场开始衰落。这时,城市中的雇工和学徒阶层的人越来越难以上升到行东工匠的地位了,而且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贫困。因此,在这些人中产生了和城市贵族、教士和行会组织相对立的阶层。在低地国家和莱茵地区的许多城市中,雇工反对行东组织以及同业公会反抗城市贵族的斗争都十分激烈,在有些城市演变成了暴动,比如在法兰德斯。在列日,同业公会甚至控制了城市行政权力。自治城市是封建时代发展的最高成果。但是这些在中世纪十分发达的制造业城市在15世纪以后也衰落了,这是因为这些城市中行会的势力十分强大,行会的规矩并不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和商业,再加上这些城市中的各种势力之间的争斗,使工业的力量被削弱了。与此相应,意大利和英格兰等国家的工业却发展了起来,那些大商人的代理人将大量的手工工人引向了这些国家。呢绒的生产中心于是转向了这些国家。

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国际贸易最先发展起来。意大利城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传统,从15世纪起又重新崛起了。新的大商业公司迅速成长起来,大银行也先后重新开业了,并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持。意大利的金融业空前繁荣。这种繁荣也刺激了意大利的文化繁荣,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与东方(主要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十分活跃。当15世纪中期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而切断了东西方的交通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始寻找一条可以抵达印度的新航路。这就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探索新航路的目的一开始是去寻找东方的黄金和进行交易,但当新大陆被发现之后,殖民运动就开始了。殖民运动的动力一方面是劳动力价值随欧洲人口的增长而下降,劳动力报酬下降了;另一方面是土地和自然资源价值的提高,移民可以获得新大陆的资源,并有可能获得发财的机会。指南针的引进,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航海术的发明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4.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

在中世纪末期的那种在行会控制下的作坊仍然是这个时期工业的主要形式,他们接受外来加工业务,由商人提供原料,将产品卖给商人或代理商。他们受到城市行会的管束,对扩大生产有着严格的限制。这种行会制度已经不适应大商业和大工业了。旧的城市和新兴的城市贵族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比如,那些经营纺织业的大商人迫于压力,必须加入行会,受到和手工工匠一样的约束,这种约束是让商人难以忍受的。不管行会制度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什么进步的作用,此时却已经成为阻碍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突破这种束缚,就如马克思所说:“人们永远不会放弃他们已经获得的东西,然而这并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放弃他们在其中获得一定生产力的那种社会形式。恰恰相反。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换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例如:各种特权、行会和公会的体制、中世纪的全部规则曾是唯一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和这些制度由以产生的先前存在的社会状况的社会关系。在行会制度及其规则的保护下逐渐积累了资本,发展了海上贸易,建立了殖民地,而人们如果想把这些果实赖以成熟起来的那些形式保存下去,他们就会失去这一切果实。”[49]

变化最初是从商人中间开始的。马克思指出:“商人的资本一开始就是活动的,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50]一些商人开始不满足于只从事贸易活动,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以后,也开始参与到生产中来。他们组织的生产一开始就不同于以往的小作坊的模式,而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组织起较大规模的生产。比如在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英国产生了新兴的纺织企业主,“这些企业主要是商人手工业者的特征,他们有自己的生丝货源,排挤了个体家庭运作的小手工作坊。在英国,在阿克赖特,发明家和专利得主,决定准许生产只包含1000以上锭子的机器后,水织机械就搬进了水动力的大工厂,结束了有前途的家庭手工业”[51]。此外,冶金业、采矿业和印刷业也发展出了原始工厂和工场手工业。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则是近代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从一开始,工场手工业就显示出大大超出手工业行会的优势,它们提高了生产效率,吸收劳动力,发展技术,并且更大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商业竞争。

另一个变化是乡村工业的发展。原先的工业大都集中在城市,但由于乡村的有利条件,工业在乡村也开始了它的黄金时期。乡村能给某些工业就近提供某些原料(如采矿业和纺织业),能提供廉价的能源(风力和水力),能提供更为充足的劳动力。最主要的是,在乡村创办工业可以较少受到城市行会的约束。

对于这段时期欧洲新兴工业和技术应用的状况,法国历史学家布瓦松纳提供了很好的描述:

但是,在前一时期已开始夺取胜利的大工业,在新的时代中,又以更大的成功来继续取得胜利。它更能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的迫切要求,能更容易地供应广大的市场,对于追求利润的资本家更为有利可图,于是它一步一步地扩大起来,起初扩展到纺织业,然后扩展到采矿业,然后又扩展到冶金企业,玻璃业,陶瓷业,印刷业。有时候它利用早先存在的组织,录用单独的工人或组织在同业工会和行会中的工匠来为它服务,对他们分派定货,并调节他们的工作。有时,它组织了真正的工厂,如1371年在亚眠的工厂有一百二十个纺织工人,或者,如1450年以后在纽伦堡的工厂有一百二十个印刷工人。在它的广泛影响下,新的乡村工业组织起来了,它是都市政府和行会制度的各种规章与阻碍力所达不到的。大企业家赞成它,因为他们能够更容易强加自己的条件,随自己的意志来增加或减少生产,并由于农业劳动的要求较小而能降低自己的费用,农民方面也在手工业的操持上(即使是时断时续的)为淡季找到了一种职业,并给自己的生活资料找到了一种可观的补充。乡村工业,在大商人和企业家的指导下,不久就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内发达起来,尤其是在低地国家,有法兰西、德意志、英格兰和苏格兰东南部的低地,甚至在波兰和波西米亚,它同城市分享下列各种工业,有时甚至引诱这些工业离开城市:呢绒和花边制造业,许多冶金行业,玻璃和造纸工厂,采矿和制铁工场;让给城市中心的,特别有主要的食品行业,衣着业和建筑业,以及奢侈品工业。

工业技术在专门化与完善程度上有了惊人的进步。在相当数目的工业部门中,特别是在纺织业与服装业中,专门化有了巨大的进步。发明的范围扩大了,而机械方面的使用则提高了人类手工的生产力。已使若干工业——例如碾谷和榨油——改变了面貌的水力,日益增多地被利用于砑布、鞣皮和锯木以及造纸上。利用水力,可以把水从盐池和矿井中吸出来,通过特殊的机械把煤和矿石运到地面上,在洗矿槽内把矿石洗干净,在滑动的平板上把它们分类,并在碾碎磨中把它们压碎。锻造金属的铁锤和使金属成为工具的磨石,都是靠水力推动的。同时,人们学会了如何在风箱中调节风的使用,以便在他们的高的和低的鼓风炉中,取得一种较高的和较有规则的温度,生产出较多的金属。他们学会了如何把植物和矿物燃料所提供的力能应用于铁工厂,玻璃厂和陶瓷厂等更好的目的上;在施蒂里亚和德意志建造了最早的鼓风炉,比古老的卡塔兰或瑞典炉床力量更大。在制盐工业中建筑了分度房和蒸馏工厂。机器和工业革新的这种日益增长的使用,使中世纪最后一百年的工业具有一种已经明显的优势。[52]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当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更为普遍和规模更为扩大,当广大失去了土地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为生的人大量出现以后,资本开始从商业领域投向工业领域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是工场主的唯一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就必须打破行会的限制,扩大生产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对技术的要求被提了出来,一些利用自然动力的器械开始被应用。在纺织业方面,织机的改进不断出现。当交往扩大到一定的范围之后,这些技术的推广也就成了可能。我们以蒸汽机为例来说明。蒸汽机的最初应用是在采矿业上。由于技术所限,欧洲的采矿业到15世纪的时候就停滞不前了。浅表的矿被挖得差不多了,而要想挖掘更深底层的矿藏,一方面采矿机械的功能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采矿业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难题,即无法解决矿井冒水的问题。这个难题限制了采矿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受这个问题困扰最深的是英国。由于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要求十分迫切。而英国国内的林业资源有限,而且有消耗殆尽的危险。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就迫切地要求能够有抽出矿井内的地下水的机器出现。纽科门的蒸汽机应运而生了。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就认为,“法英两国的企业家都是同等精明的最大利益追求者,但是英国企业家面临的问题和机遇,需要他们更为急迫地采用新技术”[53]。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技术发展的前提和社会基础,技术已经成为资本自身增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的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