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认为:“科学在它的历史发展中表现为方法、知识、信仰、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等种种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本质和特征,是难以定义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传统观念已不足以反映科学的本质特征。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对科学的本质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概括。科学不承认有超自然的、神秘的事物存在。实证性是自然科学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_自然辩证法概论

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是个历史范畴。人们对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随着科学自身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对科学的理解,既要从定义上加以概括,又要从多方面把握其特征。

(一)科学的本质

科学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什么是科学?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认为:“科学在它的历史发展中表现为方法、知识、信仰、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等种种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本质和特征,是难以定义的。”[1]科学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且不包括技术和工程在内。本书所界定的科学概念主要指自然科学。

按传统的理解,科学在本质上是指关于客观世界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的拉丁文指的就是“知识”。18世纪,康德提出了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的见解。黑格尔认为“一堆知识的堆积,并不能构成科学”,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是知识体系,这种见解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反映了科学这种认识活动的最终成果。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传统观念已不足以反映科学的本质特征。

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对科学加以宏观、动态的哲学分析,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重要观点。

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考察科学,把自然科学看做“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把工业看做“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可以理解为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人类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形成了对自然界的认识,科学便由此而产生。而科学产生后,科学的巨大力量,又使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2.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

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提出了人类“从事科学之人类活动”的问题,指出即使是个人从事的活动,也是在从事“社会的活动”。马克思明确提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2]马克思把科学看做是一种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是以生产知识为目的的。

3.科学是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的生产力是用固定资本来衡量的”,而固定资本“既包括科学的力量,又包括生产过程中社会力量的结合,最后还包括从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即死的生产力上的技巧”,因此,“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3]科学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但科学实际上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物化为技术之后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对科学的本质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概括。

1.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早期的科学活动基本上只是学者们的业余兴趣,到了现代,科学活动逐渐产生职业化的组织和研究机构,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相互作用,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部门和职业门类。作为社会职业、社会部门、社会产业,科学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贡献日益扩大,科学的社会地位也日益重要。

2.科学是一种文化

无论是广义的理解还是狭义的理解,科学都在文化之内。许多科学家把科学放到文化背景中去加强考察,认识科学的文化本质和价值。比如,英国学者贝尔纳就是把科学当做整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对待的。为什么科学可以是一种文化?主要在于科学中蕴涵了科学精神。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使得科学区别于其他文化。

3.科学是一种方法

科学是理论和方法的辩证统一。没有科学方法,认识只能浮于自然表面,不能深入到自然本质中去。在历史上,英国哲学家培根是最早认识到科学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的,他称“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但是他的提法在当时并没有取得人们的共识。事实上,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真正的科学是具体的科学研究与正确的科学方法高度综合的产物。例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玻恩(M·Born)在提出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而获得1954年诺贝尔奖金后讲道:与其说是因为我所发现的工作包括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面包括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新思想方法的发现。”

由此可见,自近代以来,不同学者和流派对科学持有不同定义,每一种定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科学的某种特征,都有一定的价值。由于科学本身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科学不可能被一个永世不变的定义所限制、规定。然而,从对科学进行整体、综合的把握来看,从可接受的普遍性上来讲,我们认为现当代意义上的科学其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科学是一种以生产知识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职业化的组织和研究机构,表现为一种社会建制。

其次,科学作为特定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成果,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知识系统又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构成当代文化的重要方面。

最后,科学活动作为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活动相互作用。而现代科学活动与生产活动更是有着最密切的关系,知识通过并入生产过程,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二)科学的特征

对科学的理解和把握,除了从定义加以概括,还有必要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其科学特征。总体来看,科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和实证性

自然科学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反映,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科学不承认有超自然的、神秘的事物存在。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物、自然过程。科学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是笼统的一般性的陈述,而是明确的具体命题。这些命题的成立必须以严格的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实证性的材料和数据为支撑。实证性是自然科学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客观实证性是区别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科学与常识、宗教、巫术以及伪科学划清了界限。

2.理论性和系统性

科学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理论化和系统化是科学的根本特征。科学的理论性使其与常识相区别。常识只告诉我们事物“是什么”,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科学是理性的产物,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综合应用,是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完整理论系统。科学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片面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对事物整体的全面把握。

3.探索性和创新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基本任务和一大特征。科学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它不间断地寻找着其研究对象的新属性、新过程,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如果科学活动只是发现别人已经发现的东西,重复别人已经提出的见解,那么,它的生命就该终结了。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充满着机遇和冒险。由于人们在科学工作中不能完全确定地知道它的结局,所以常常会有出人预料的创新。科学的创新性往往表现在科学不断地揭示自然事物的新的属性和新自然过程,并且运用新的理论知识去创造新的物质文明。

4.主体间性和共享性

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物、自然过程,科学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事物是客观的,能够被不同的认识主体所重复反映、共同理解。科学知识能够被不同主体的实验所检验和证实。不同科学主体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就是科学的主体间性。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在同行专家之间传递,经过同行专家的检验,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同,才能被确证为真正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而科研成果一旦公布,所有的人都可以利用,不分阶级、国家。科学无国界。

了解科学的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科学本质内涵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把科学和非科学、伪科学区别开来。所谓非科学是指那些停留在经验层次或不能覆盖全部经验现象却又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理论陈述或事实陈述。所谓伪科学,是指以科学为伪装的欺骗。伪科学的本质是欺骗,主要特征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把自己打扮成科学的样子,而且标榜自己是当代最新的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