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原核微生物伯杰氏分类系统

原核微生物伯杰氏分类系统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细菌、放线菌等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很多,目前较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分类系统是美国的《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表14-2 细菌的高级分类单位在1984—1989年间,《鉴定手册》的出版者出版了《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由于这个手册的内容包括了较多的细菌系统分类资料,定名《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反映了细菌分类从人为的分类体系向自然的分类体系所发生的变化。
原核微生物伯杰氏分类系统_微生物学

细菌、放线菌等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很多,目前较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分类系统是美国的《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以下简称《鉴定手册》)。《鉴定手册》自1923年第一版以来,相继于1925,1930,1934,1939,1948和1957年出版了第二版至第七版,几乎每一版均吸取了许多分类学家的经验,其内容不断扩充和修改。《鉴定手册》第七版包括从纲到种、亚种的全面分类大纲和相应的检索表以及各分类单位的描述,将细菌列于植物界原生植物门的第二纲———裂殖菌纲。《鉴定手册》第七版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处于经典分类法阶段,即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生理生化特性为分类依据。第八版(1974年)没有从纲到种的分类系统,而着重于属、种的描述和比较,它也没有分类大纲,而是根据形态、营养型等分成19个部分,把细菌、放线菌、黏细菌、螺旋体、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2000多种微生物归于原核生物界细菌门。《鉴定手册》第八版的分类方法也有了改进,除采用经典分类法外,还增加了细胞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新鉴定方法,对某些属、种应用了数值分类法。

1994年,《鉴定手册》第九版出版。该《鉴定手册》根据表型特征把细菌分为四个类别(见表14-2),35群。《鉴定手册》第九版与过去的版本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 该书的目的只是为了鉴别那些已被描述和培养的细菌,并不把系统分类和鉴定信息结合起来;② 其内容的编排严格按照表型特征,所选择的排列是实用的,为了有利于细菌的鉴定,并不试图提供一个自然分类系统;③ 手册抽取了《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四卷的表型信息,并包括了尽可能多的新的分类单元,其有效发表的截止日期是1991年1月。

表14-2 细菌的高级分类单位

在1984—1989年间,《鉴定手册》的出版者出版了《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简称《系统细菌学手册》)。该手册与《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在各级分类单元中广泛采用细胞化学分析、数值分类方法和核酸技术,尤其是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以阐明细菌的亲缘关系,并对第八版手册的分类作了必要的调整。例如,《系统细菌学手册》根据细胞化学、比较细胞学和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的研究结果,将原核生物界分为四个门。由于这个手册的内容包括了较多的细菌系统分类资料,定名《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反映了细菌分类从人为的分类体系向自然的分类体系所发生的变化。为使发表的材料及时反映新进展,并考虑使用者的方便,该手册分四卷出版。第一卷(1984年)内容为一般、医学或工业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第二卷(1986年)为放线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第三卷(1989年)为古细菌和其他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第四卷(1989年)为放线菌。2000年,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第二版编辑完成并分成5卷陆续出版。在此第二版中,细菌域分为16门,26组,27纲,62目,163科,814属,收集了4727个种。古菌域分为2门,5组,8纲,11目,17科,63属,收集了208个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