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时间:2022-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多种病因中,脂蛋白代谢紊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脂蛋白代谢紊乱,通常是脂蛋白的量和质的改变。综上所述,脂蛋白代谢紊乱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血LDL、IDL、VLDL、TAG和Lp浓度升高,HDL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_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内膜因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引起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和结缔组织增生、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及易形成血栓,从而影响重要脏器血供障碍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其病因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多种病因中,脂蛋白代谢紊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1.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是在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而粥样斑块的形成起始于内皮细胞下泡沫细胞(foamy cell,FC)的形成。FC主要包括两类:巨噬细胞源性FC和平滑肌细胞源性FC,分别来源于从血液中迁入内膜的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迁入内皮下层成为巨噬细胞)和由中膜迁入内膜的分泌型平滑肌细胞,两者因吞噬脂质而形成FC。

研究证实,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是粥样斑块主要成分。脂蛋白代谢紊乱,通常是脂蛋白的量和质的改变。高脂蛋白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时,胆固醇可通过因各种原因损伤而通透性升高的内皮细胞,大量沉积于动脉壁。富含胆固醇的LDL,特别是小而密LDL(small dense LDL,sd-LDL)亚型,以及经化学修饰的氧化性LDL(ox-LDL)、乙酰LDL和糖化LDL,经清道夫受体介导,被巨噬细胞和分泌型平滑肌细胞摄取形成FC,后者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富含TAG的CM和VLDL代谢分别生成的富含胆固醇的CM残粒和IDL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脂蛋白(a)含有一个特异的与纤溶酶原具有同源性的载脂蛋白-Apo(a)成分,与纤溶酶原竞争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结合,竞争性抑制或减弱纤溶酶原活性,促进血栓形成;且自身亦可被氧化修饰,循上述清道夫受体途径参与FC形成。

2.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包括动脉壁在内的外周组织逆向转运至肝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维持细胞内胆固醇量的相对恒定,防止游离胆固醇在动脉壁积聚,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脂蛋白代谢紊乱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血LDL、IDL、VLDL、TAG和Lp(a)浓度升高,HDL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因此,降低血TC、TAG、LDL和升高血HDL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知识拓展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素重叠为判定依据的一簇代谢紊乱症候群,而脂代谢障碍是其中心环节。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提出了中国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即以下5项具备3项者:①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②血压:收缩压≥130mm Hg和(或)舒张压≥85mm Hg;③血浆三酰甘油:≥150mg/dl;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mg/dl;⑤空腹血糖:≥110mg/d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