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洲野狗的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无人能敌

非洲野狗的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无人能敌

时间:2022-02-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终羚羊疲惫不堪,成为非洲野狗的猎物。事实上说到捕食猎物,非洲野狗的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无人能敌。动物学家预言,非洲野狗将面临着与黑犀牛类似的灭绝危险,如今,在津巴布韦西部的皇日国家公园,一系列保护非洲野狗的计划正在进行中。
非洲野狗_他们正在灭绝

六、非洲野狗

小档案

别  名:非洲猎犬、三色犬

学  名:Lycaon pictus

分类等级:食肉目 犬科

地  点:非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

灭绝时间:濒临灭绝

南非造币厂曾经在2000年到2004年间发行了5组野生动物银币,每组中印有非洲一霸,其中包括犀牛、花豹等动物。而在2005年发行的银币上,又出现了这样一种动物,它似狗,但离狗的家族血缘却稍远一些;它似狼,但看起来又比狼要绅士的多,不像野狼那样咄咄逼人。它的耳朵特大且圆,高高竖在头顶上,像两把圆蒲扇。它身材苗条,皮毛短而稀疏,而且身上的毛仿佛夹杂着多种颜色。没错,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非洲七霸”之一的非洲野狗。

非洲野狗

img133

有人称它为色彩艳丽的狼,不过更多的人将其称为“非洲野狗”或“三色犬”,因为它的毛色有橙、黑、白三种。这斑斓的色彩在非洲草原上格外耀眼,而且和其他犬科动物不同的是,每一只非洲野狗的毛色斑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只非洲野狗拥有完全相同的花纹,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

然而在非洲草原上,这样的色彩对于很多动物来说都是一种灾难,遇见它就意味着一场浩劫即将到来。这种非洲野狗个头不大,仅有1米多高,而且体重只有23~32千克,但它们追捕的猎物平均重达50千克,有的猎物甚至重达225千克。野外生物研究助理扎瓦纳在研究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野狗是比狮子和豹子更杰出的猎手,它们一旦瞄准猎物,鲜有逃脱者。”依仗地形,非洲野狗追猎的成功率是狮子的两倍,被它们瞄准的猎物有3/4难逃厄运。

img134

非洲野狗与它们的猎物

这么高的捕猎成功率恐怕是很多动物无法企及的。而这背后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非洲野狗超常的速度和耐力,二是它们团结有序的团队协作。

非洲野狗狩猎依赖视觉而非嗅觉,再加上它们的耐力异常出色,而且速度极佳,发现猎物后会紧紧追逐,最高时速达到55千米/小时,而鸵鸟的速度最高也不过是72.8千米/小时。这样的速度,甚至让非洲大草原上最善于奔跑的各种羚羊也有很大的压力,尤其在面临非洲野狗的捕杀时更是如此。在《人与自然》中有这样的画面:一只非洲野狗正在追赶一只奔跑的羚羊,刚开始两者相距很远,然而几分钟之后,羚羊渐渐体力不支,速度渐渐地慢下来,而野狗的速度却是有增无减。最终羚羊疲惫不堪,成为非洲野狗的猎物。

事实上说到捕食猎物,非洲野狗的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无人能敌。它们擅长两三只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在捕猎时,它们配合默契,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并根据环境调整猎捕策略,最终将猎物团团围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长时间追逐猎物时,一些野狗如果累了,它们的位置会由另一些来填补,直到猎物精疲力竭

非洲野狗的团队协作不只表现在围猎时,在它们的群居生活中,其友爱程度甚至也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服。这样一个凶猛的捕猎者,同类生活的族群中却是充满协作友爱。它们过着亲密的群居生活,一个群通常由一对夫妻控制,雌性非洲野狗生育的幼仔,由群中所有的雌性轮流看护。它们自己不搭建穴洞,幼仔一般在其他动物的巢穴中出生。

非洲野狗对内是最为精诚团结、和谐友爱的团体,对外则是凶猛异常、令人望而生畏的捕猎者,这使野狗曾成千上万地咆哮在南撒哈拉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但它们也由于捕食手段迅猛、残忍而恶名远扬,甚至身背“恶魔狗”的恶名。在1914年,英国著名的捕猎专家莫法姆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对非洲捕猎和保护者来说,如果有朝一日能设计出一种办法彻底灭绝嗜杀的野狗,将是值得庆贺的一天。然而当随着人们的大肆屠杀,非洲野狗几近灭绝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个族群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事实上,这种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遍布于非洲沙漠与丛林的非洲野狗,如今数量已骤减。虽然在动物王国里除了狮子外鲜有对手,但狂犬病和犬瘟热足以置它们于死地。除此之外,因为人类的扩张,野狗有时也袭击家畜,人们普遍认为野狗是牲畜“杀手”,因此对它们肆意宰杀;猎人的不断射杀;甚至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连国家公园的管理者也有计划地对非洲野狗进行捕杀。

如今非洲野狗的生活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并至少已经在14个非洲国家绝迹了,甚至有人说现在非洲猎狗在南非和花豹一样难觅,运气好才可以亲眼目睹一次。

img135

曾经有非洲野狗出现的区域

也许只有生物即将离人们远去的时候,人类才知道去保护。动物学家预言,非洲野狗将面临着与黑犀牛类似的灭绝危险,如今,在津巴布韦西部的皇日国家公园,一系列保护非洲野狗的计划正在进行中。

希望人类的努力真的能留住这个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了300万年的古老物种,让我们的生态环境重现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