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巧遇“蛋白质女孩”

巧遇“蛋白质女孩”

时间:2022-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美国旧金山,却巧遇名符其实的“蛋白质女孩”!她,便是“正宗”的“蛋白质女孩”,她所研究的课题便是蛋白质,解密蛋白质结构,研究蛋白质催化……她受到诺贝尔奖总部的邀请,前往瑞士出席蛋白质研究工作会议。一本《哈佛女孩》倾倒多少中国孩子,比《蛋白质女孩》更具魅力。在美国出类拔萃,引起众多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的关注。这位“蛋白质女孩”,简直成了文科生。我为老朋友单子恩有这么个“蛋白质女儿”而高兴。
巧遇“蛋白质女孩”_我在美国的生活

自从中国台湾新生代作家王文华的小说《蛋白质女孩》畅销以来,作者所描述的“像蛋白质一样:健康、纯净、营养、圆满”的女孩形象,为大家所熟悉。

然而,在我看来,王文华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我虽今日忝陪作家之列,原本却是“科家子弟”,曾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受过六年科学熏陶。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王文华的小说,应该取名《蛋白女孩》,而不应该取名《蛋白质女孩》。刚刚剥去外壳的、煮熟的鸡蛋,那洁白、柔润的蛋白确实“健康、纯净、营养、圆满”。然而,蛋白与蛋白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蛋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并非仅仅只是蛋白。人的毛发、指甲、肌肉以至大豆之类,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我在美国旧金山,却巧遇名符其实的“蛋白质女孩”!

那是2004年我到达旧金山没几天,从小儿子家给老朋友单子恩先生打了个电话。他早些天从上海到旧金山探亲。他一接到电话,就说当天夜里要来看我。为什么那样急呢?原来,他女儿马上要从旧金山搬家到洛杉矶,他也要随女儿一起离开旧金山。

单子恩是上海的摄影师,当年跟我在一家电影制片厂一起同事多年。他还是我的温州老乡,而且跟我的太太是中学校友。

夜晚,响起了门铃声。一开门,外面停着一辆轿车,从车上下来四位客人。单子恩介绍说,那驾车而来的小伙子是他的女婿,蹦蹦跳跳的是他的外孙,而一头长长乌发的则是他的女儿。

进屋之后,我细细打量单子恩的女儿,面目清秀,举止文静。看上去很像她母亲,她的母亲也是我的同事,一位细声慢语的白衣天使,只是这回她的母亲没有来美国。她穿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灰色毛衣。她的儿子围着她前前后后玩耍。她时而逗他,时而抱他,时而咯咯笑着。看上去,一点也没有教授、博士的派头。她,便是“正宗”的“蛋白质女孩”,她所研究的课题便是蛋白质,解密蛋白质结构,研究蛋白质催化……

单子恩告诉我,女儿名叫单舒瓯。取名“瓯”是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因为瓯江是温州的母亲河,而“舒”则期望女儿一辈子生活舒适,因为作为父辈的他,这一代日子过得太艰辛了。

然而,单舒瓯长大了,却对“舒”字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舒”,意味着“舍”“予”,也就是“牺牲自己”的意思。她愿意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科学。

单舒瓯聪明又富有毅力。她的经历很简单,也很艰辛:十七岁那年,高二的她考托福,得了657的高分(满分670分);十八岁时,在上海重点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高中毕业,去了美国;二十一岁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本科毕业;二十六岁获得斯坦福大学生化学博士学位;接着,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她受到诺贝尔奖总部的邀请,前往瑞士出席蛋白质研究工作会议。

由于单舒瓯学业优秀,美国九所大学向她发出了工作邀请函,内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对于中国的莘莘学子来说,哈佛大学如雷贯耳。一本《哈佛女孩》倾倒多少中国孩子,比《蛋白质女孩》更具魅力。然而,对于单舒瓯来说,不是她去报考哈佛大学,而是哈佛大学聘请她任教。单舒瓯当然向往名师云集的哈佛,然而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大学,前往那里担任教授。她对我说,因为那里给她的科研条件更加优越:一个两百五十平方米的实验室,一笔相当可观的科研基金。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大学在洛杉矶,所以她马上举家迁往洛杉矶。作为化学同行,我深知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化学家来说实验室是对未知堡垒发起攻击的阵地。我充分理解她为什么那样看重实验室。

作者一家与单子恩一家合影

三十一岁的单舒瓯,在蛋白质研究的前沿闯关夺隘,取得骄人的成就。这位“蛋白质女孩”引起中国媒体的注意,上海电视台为她拍摄了专题节目,《文汇报》为她发表介绍文章,《新闻晚报》为她发表专访,由单子恩所写的《“蛋白质女孩”在美国》一书也在上海出版,书中收录许多单子恩为她拍摄的照片,形象地展现了“蛋白质女孩”的成长历程……

在美国出类拔萃,引起众多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的关注。他们很想从单子恩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以便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哈佛女孩”。

在我看来,从单舒瓯的成长历程中当然可以总结出许多可供众多家长借鉴的经验。不过,在我与单舒瓯的交谈中,她那朴素语言中流露出来的闪光的思想,更令我感动。她的成功,固然来自她的聪慧、刻苦和勤奋,更重要的是她非同一般的素质。

她小小年纪有着成熟、深邃的思想。她对于自己名字中“舒”的独特注释,就显示了她的人生观。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她专心于实验室研究,把金钱看得很淡。她有时“半个月就一直泡在实验室里,实验做了一遍又一遍”。她说:“钱不能打开科学的大门。”在她看来,手头有买书的钱,就足够了。她衣着朴素,从不追求名牌。她以为,“科学就是要发现未知”,她的最大乐趣就是发现未知。她的思想,往往超越了她的同龄人。我很喜欢她的这样一段内心独白:“责任心强,做事追求尽善尽美,不肯马虎,比较追求精神生活,喜静,珍重那些高尚的东西,在这一个很现实的环境里,努力保存一些很多人觉得是过了时的信念……”她所说的“过了时的信念”,正是中国传统的美德。

她不“死读书”。我看了她写给父母的家信,文笔流畅,富有哲理。她研究蛋白质,却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文理兼优,使她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她在美国不仅读巴金的《家》、《春》、《秋》,读冰心的《寄小读者》,读《朱自清散文》,读《红楼梦学刊》,也读王蒙、舒婷、席慕容,甚至选了“英国小说史中女作家的比较”这样的课题,“一连看了十几本文学理论书,然后在那里拼命写”。这位“蛋白质女孩”,简直成了文科生。她的家书,用清新的文字表露了她的心路历程。文学提高了她的思想境界,思维富有条理性,反过来使她在蛋白质研究中能够智取险阻,在攻关时游刃有余。

她是幸福的。她不仅有着园丁般细心培养她的父母,而且有着可爱的小家庭。她的先生叫刘卫东,来自东北长春,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一个热情而直率的小伙子。她的择偶标准与众不同:“容忍我待在实验室,容忍我不去参加Party(聚会)而情愿看书,理解我的志向,并且不想在这方面改变我。”在那个夜晚,她四岁的儿子一直像月亮绕着地球似的围着她咯咯笑着、闹着、跳着……

我为老朋友单子恩有这么个“蛋白质女儿”而高兴。那个夜晚,她和她的先生与我的小儿子、儿媳也成了朋友。如果不是因为已经夜深,他们一家还会跟我们一家聊下去……

如今,单舒瓯已经调往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带六个博士生,正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