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都文化游

三都文化游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钧都:钧瓷文化游药都:药都文化游夏都:夏韩故都旅游区一、钧瓷文化游(一)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图3-12 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市区北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唯一的钧瓷专题博物馆。天成阁共分九层,地下层为文化园钧瓷藏宝库。钧瓷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后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
三都文化游_禹州旅游攻略

钧都:钧瓷文化游(钧官窑址博物馆、中国钧瓷文化园、神垕古镇)

药都:药都文化游(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禹州中药材市场等)夏都:夏韩故都旅游区(古钧台、禹王锁蛟井、聂政台等)

一、钧瓷文化游

(一)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图3-12 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市区北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唯一的钧瓷专题博物馆。它是在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以北宋钧官窑遗址为核心创建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

北宋钧官窑,始建于我国宋徽宗时期(1101—1125年),原是专为皇家烧造宫廷用品的官办窑场,历史上曾经是钧瓷艺术鼎盛时期的瑰丽宝库。钧官窑遗址于1964年被发现,1974年对该遗址进行发掘保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已发掘清理出两座完整的窑炉(编号分别为一号和七号),一号窑为长方形窑室双乳状火膛窑炉,造型独特,极为少见,七号窑则是北方常见的馒头窑。

图3-13 钧瓷图

钧官窑址博物馆主体建筑由东南大学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两院院士齐康教授主持设计,建筑面积15 200平方米,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部分组成。主体展馆一厅:大禹之州,主要展示禹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二厅:浴火千年,主要展示钧窑产生的时空背景,追溯禹州陶瓷发展的历史,以及钧窑产生和得以迅速发展的宋元时期我国制瓷的主要特点。三厅:御用官钧,主要展示宋代钧官窑器物特点及其在中国陶瓷史、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广泛深刻的文化影响。四厅:成器之道,主要展示宋代钧官窑器物产生的人文背景、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及各种先进的制作工艺流程。五厅:万彩永辉,主要展示现代钧瓷的工艺、发展、辉煌和钧瓷的鉴赏。六厅:为临时机动展厅。展馆用实物、图版以及声、光、电等新颖的展示手法,把禹州的悠久历史和钧瓷的灿烂文化展示给广大观众。

因此,当游客踏入禹州这片美丽的土地之后,钧瓷文化古镇就成了出行的第一站。况且,禹州历来就有“钧都”之称,若到了禹州,未能来钧瓷文化古镇一游,那么就相当于去了北京未去长城、去了上海未看东方明珠一样。来到钧瓷古都,不仅仅可以在此感受浓浓的艺术气息,还可以亲自体验钧瓷的制作过程。

(二)中国钧瓷文化园

图3-14 中国钓瓷文化园牌楼

中国钧瓷文化园坐北朝南,位于颍北大道东、占地156亩,始建于2011年,由孔子第七十四代后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专家孔相卿大师及团队投资兴建。

中国钧瓷文化园主要由牌楼、钧瓷文化广场、天成阁、禹州地形湖、钧瓷文化会馆、钧陶瓷科研孵化基地、钧瓷文化互动交流区等部分组成。中国钧瓷文化园规模宏大,高贵典雅,殿堂、楼阁、亭台皆为精雕细琢艺术之作。园区建设既吸纳中国历代宫殿式建筑优长,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方面突破宫殿式建筑格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层层进深,丰富多彩,展现出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感。

图3-15 接待大厅

图3-16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

图3-17 远看天成阁,大气夺目

主体天成阁以禹州全景地图营造的颍河水系供绕,水天一色,相映生辉,是中国钧瓷文化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宏大巍峨、雕梁画栋的天成阁,仿北京故宫太和殿建筑格调,高约50米,整体建筑面积1. 3万平方米,室内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天成阁”为孔家钧窑掌门人孔相卿命名,意在表达“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钧瓷哲学理念。

天成阁共分九层,地下层为文化园钧瓷藏宝库。一层中厅“钧坛”、南厅“窑系”、北厅“孔家”、东厅“作坊”、西厅“重器”,集中展示了钧瓷发展史及孔家钧窑的成就和贡献。二层为天成阁迎宾大厅,正中《八十七神仙卷》是依据原作绘制而成的,长26米,高3. 6米,在原作素描的基础上施以彩绘手法展现,为画圣吴道子的代表作之一,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宗教画。《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可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称之为“悲鸿生命”。三、四层为多功能报告厅及高端接待处。五、六层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创作工作室。七、八层为“藏经阁”,珍藏着丰富的钧瓷文献。九层为书画交流厅。

图3-18 雕梁画栋的天成阁一角

图3-19 钧瓷茶具

图3-20 钓瓷图

天成阁核心部分是一层的五个厅。中厅“钧坛”集中展示孔家钧窑历年烧制的钧瓷珍品、绝品。“钧坛”周边主题展厅为中原传统民居风格。东厅主题为“作坊”,整体呈现钧瓷工艺科技发展历史成就。西厅主题为“重器”,展示历代钧瓷代表性重器,尤其系统展示孔家钧窑数十年烧制的代表性钧瓷“国礼”。北厅主题为“孔家”,历史整体性展示了以孔铁山、孔相卿、孔民生、孔红生、孔春生为核心的孔氏钧瓷世家对钧瓷史的特殊贡献。南厅主题是“窑系”,系统叙述了钧窑系发展历史。

图3-21 神垕标志图

建成后的中国钧瓷文化园,集钧瓷美器展示、钧瓷科研、钧瓷烧制、钧瓷试验、钧瓷体验、钧瓷学术研讨交流、专题或个性钧陶瓷艺术展、钧瓷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号称“中国钧瓷文化第一园”,成为中原陶瓷文明新地标。

(三)神垕古镇

神垕古镇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官府在阳翟(今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从而实现了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钧瓷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古街、古树、古民居,古玩、古瓷、古钧窑,为神垕古镇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古朴斑驳的十里老街,刻满岁月痕迹的幽深古民居,上千个高耸的烟囱,必将带游客进入神垕的一世繁荣和千年的回忆。琳琅满目的古玩市场将带给游客刺激和意想不到的惊喜。“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后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

图3-22 古建筑

图3-23 古城门

神垕古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千米处,地处伏牛山余脉群峰怀抱之中,东有凤翅山,南有大刘山,西有凤阳山,北有乾鸣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神垕古镇的悠悠神韵。神垕古镇由天保寨、望嵩寨、邓禹寨、怡园寨、威远寨5座古寨构成。“藤萝青瓦旧廊房,石板街头对斜阳”是其古老韵味很好的诠释。它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中国北方陶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神垕老街全长3. 5千米,俗称“七里长街”。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使5个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神垕镇。老街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爷庙街等街道,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地势而建。现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伯灵翁庙、邓禹楼、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而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建造,饰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艺,古朴典雅,端庄大方。一进三、一进四的庭院形成经营、生活、制作一体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伯灵翁庙建于宋朝,重修于明朝,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其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现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每逢周二开市的古玩市场,辐射影响范围甚广,被称为“中原潘家园”,位于镇区西大街。因明朝万历皇帝朱诩钧以“避讳”封杀了钧瓷制造,神垕人也就从瓷器的生产经营转入了古玩古董行业,形成了古玩市场,使得完整的钧瓷作品,即使是出土的钧瓷碎片也身价倍涨,这便是“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来历。

图3-24 古玩市场

神垕下白峪唐宋钧窑遗址位于镇区西南10千米处,是2001年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目前已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品味钧瓷艺术、研究钧瓷文化的重要场所,对钧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研究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古迹见证小镇繁荣。漫步神垕小镇,古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老房屋,仿佛让人回到了遥远的年代,从这些建筑中,也让人们见证了这个小镇昔日的辉煌。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景点的相映衬,把神垕绘成了一幅集历史、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旅游画卷。神垕镇现拥有的“钧瓷一条街”“古玩一条街”“手工作坊一条街”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游客在此还能体会民俗、民风的淳朴和接触悠久的民间工艺。

票价:免费

地址:禹州市神垕镇

客运:从西站坐发往禹州的中巴车,在禹州第一汽车站转发往神垕的班车

近年来,神垕镇以钧瓷为依托,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建了3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5个专业市场,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

二、药都文化游

图3-25 怀帮会馆大门

(一)怀帮会馆——全国药商会馆之珍品

禹州怀帮会馆也称禹州怀庆会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市区西北隅,坐北向南。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落成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是由怀庆府所属各县在禹县进行中药贸易的巨商富贾集资兴建的,以此作为其联谊场所,保护其资产免遭倾乱。为各地商帮在禹县所建会馆之一。1958年,禹县人民政府颁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成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药商会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会馆。会馆在建筑艺术上雄居禹州各会馆建筑之首,享有“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的美誉。

会馆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8米,总面积达9360平方米。由照壁、山门、戏楼、钟鼓楼、左右廊庑、大殿等组成一处布局协调,规模宏伟的建筑群。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建筑用砖均有“怀帮”二字,这在建筑史上是不多见的。

照壁位于会馆正前方,青砖砌就,下以石条为基,基上用砖砌成双层须弥座,分别雕有仰莲、云气、几何图形等装饰花纹,座上立壁,横宽18米,壁面为大小八边形组成的几何图案。顶为歇山式,檐下作出方椽。

在照壁北10米处,为山门兼作戏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南为山门,北为戏楼,下有18米×7米基座,上为单檐歇山式顶,覆以孔雀蓝琉璃瓦,雕龙正脊两端置大吻。在戏楼两侧各有一个3米×3米的方形角楼,为会馆庙堂的钟鼓楼。

图3-26 怀帮会馆大殿

沿中轴线北行20米处,各为面阔五间(18米),进深二间(5米)的廊庑。这两幢廊房为双层楼阁式,西廊在民国年间翻修时将顶部改用成小布瓦。与两廊北山墙成平行线的中间,为大殿前的拜台台基,基高0. 8米,纵深7米,紧连大殿基座。

大殿是该会馆中的主要建筑。整个大殿建在一个高0. 8米,边长18米的方形基座上。大殿之前部为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式卷棚顶。上覆孔雀蓝琉璃瓦,雕花脊,檐下无斗拱,平板枋上为高浮雕牡丹图案。各间大额枋上分别浮雕着“商旅入城”“高士贤隐”“骆驼商旅”“商旅歇马”等商帮故事及透雕人物、鸟兽等,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实属一组雕刻艺术珍品。

拜殿紧接后大殿,中间作勾连搭式。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为单檐悬山式顶,前后出廊,殿顶以孔雀蓝琉璃瓦覆盖,两山用琉璃博风,檐下施五踩双下昂斗拱,前后檐各有柱头铺作六朵、补间铺作六朵,共计二十四朵。平板枋上高浮雕龙、鹰及山水花卉等图案,殿内梁起七架,前后出单步梁,中柱减出一列,以扩大使用空间。殿内遍施彩绘,尤其是大殿前次间上部绘有金色卷发男女头像和西洋建筑风景画,实为别致有趣,这也标志着当时怀商已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药材贸易关系。

怀庆会馆规模较大,保存较好。 由此可见当年禹州怀庆商帮之强盛,怀药贸易之兴旺。

(二)十三帮会馆

图3-27 十三帮会馆

十三帮会馆,是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禹州市文卫路中段路西,居山西会馆南侧、怀帮会馆西侧,是禹州四大会馆(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山西会馆、江西会馆)之一,初建于清乾隆年间。

清同治十年(1871年),会首郭广德、连文中、潘升炎、阮耀祥、王凌云、常天福、高有帮、蔡汉文、胡乾之、王二元、范廷栋等捐钱创修十三帮院墙及关帝庙。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茯苓帮、江西帮、怀庆帮、祁州帮、陕西帮、四川帮、老河口帮、汉口帮、宁波帮等十三个药帮集资购地1. 33公顷(20亩),共建“十三帮会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会首徐长聚、武清、耿金镛集资创修十三帮药王殿、演戏楼。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三帮会馆厨房、养病院、阴宅院、道院、二门、影壁墙建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三帮建会议所一处。

在布局上,十三帮会馆分庙院、中配院、会议所3部分。其中,庙院位于会馆西侧,由九龙壁、铁木旗杆、山门、钟楼和鼓楼、戏楼、东西廊坊、拜台、拜殿、大殿和配殿组成。整体建筑坐北向南,前低后高,布局严谨。山门外南围墙与九龙壁结为一体,墙内为东西向砖铺甬道,东端为临街大门。九龙壁由彩釉方砖拼砌而成,底部为巨大的方形青石雕座,群龙盘绕,栩栩如生。山门外有一对雌雄石狮分立两侧,山门两端为八角腾空、两层起架的钟楼和鼓楼。戏楼下部居中轴线有一拱券过洞,可中通后大殿,两侧筑有高墙,各有高大砖拱圆形券门。庙院铺满红方石,居中一株国槐枝叶茂盛、遮天蔽日;东西厢房门前栽培名贵月季,房后古柏参天。沿中轴线后行至拜台,拜台为双侧台阶,中嵌石雕,台面三丈见方,东、南、西三边以石栏相围,石栏间立方柱,柱顶有猴、桃等精美雕刻。越过拜台是拜殿和大殿,大殿为木结构建筑,单檐斗拱,以彩釉琉璃瓦盖顶,屋脊有琉璃彩砖盘龙飞凤、兽头、人物等艺术装饰,四隅挑角,玲珑别致,巍峨壮观。中配院迎九龙壁为琉璃瓦顶、五脊六兽的辕门,进门沿中轴线铺有青砖甬道。整个中配院为一四合院,其中,北上房为青砖琉璃瓦、明三暗五的大客厅,是迎宾谋事之地。东跨院为会议所,是接待宾客及聚餐之地。

图3-28 十三帮会馆遗址

图3-29 十三帮会馆院落

十三帮会馆历经沧桑,主要建筑九龙壁、铁木旗杆、山门、钟楼和鼓楼已荡然无存,至2000年尚遗有十三帮创始碑记一通、界石一块、扇形及长方形石额各两块。其中,碑记全文曰:“阖社公议不许将庙中房屋借与外人使用,倘有本帮人私借与外人者,罚酒席十桌”,落款为“光绪二十九年立”;界石上款为“墙基余地五尺宽”,正文为“药帮会馆西墙地界”,落款为“同治拾贰年六月修建”;扇形石额一刻“赏花”,一刻“酌酒”;长方形石额一刻“光绪癸卯十三帮会馆阖社全立”,一刻“光绪丁未会议所药商全立”。

山西会馆

明初朱元璋诏令药商汇集钧州后,山西药商联袂至禹,其中以太谷人较多,有“太谷帮”之称,太原、大同次之。当时晋字、太字商号,城内药市随处可见。

清康熙年间,山西药商在城西北隅建成“山西会馆”,为禹州四大药帮会馆首创建筑。会馆由庙院和配院两大部分组成。庙院为祭祀活动之地,由山门、戏楼、东西厢房拜台、拜殿和大殿组成。雄伟的大殿屹立在正中,面向戏楼,殿壁全为砖石结构,整个大殿斗拱飞翅。大殿与卷棚连接,卷棚又称“拜殿”,是每年节日祭祀跪拜的地方。殿外建有平台,大殿西侧有陪殿,东西厢房排列整齐。戏楼后山门上有石刻“山西会馆”四字,门首上挂“山西省旅禹同乡会”招牌殿后至环垣为义葬地,名“泽及园”,凡晋籍人在禹身亡,均可在此暂厝。此处砖丘累累,偶尔还出现陕籍人棺木,故又称“陕西会馆”。

1944年,禹县沦陷, 日军恐遭八路军袭击,在山西会馆建起内城据点。 日军投降后山西会馆一度为私立光复中学校址,后为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址。2000年12月27日凌晨,山西会馆药王殿被拆除,剩下的配殿、东西厢房、戏楼、山门于2001年1月也被拆除。

江西会馆

1920年2月,江西驻禹药商积极筹措资金,在古钧台东街路邀集大批能工巧匠开始动工兴建“江西会馆”。建筑群尚未完工,禹境发生军阀火并,梁国印部将会馆作为营房。1922年,曹世英部驻防禹县,又将山西会馆作为营房。频繁的军阀混战,挫伤了江西药商继续建馆的积极性。会馆戏楼、转楼等相继停建。

1934年,山西会馆被改为剧院,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后。1961年后,江西会馆为禹县水利局办公场所,后水利局扩建,江西会馆建筑群相继被拆,终无存。

图3-30 禹州市中药材市场大门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会馆成为军阀部队的常年驻地。1992年,陕军曹世英部占据十三帮会馆并作为司令部,曾与红枪会在会馆周围展开激战。1926年至1930年,十三帮会馆相继被李镇亚、王老五、刘黑七等土匪、军阀长期盘踞。1932年,十三帮会馆被设为刑场。1936—1947年,十三帮会馆又被改建为私立东山中学。1947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司令部由宝丰迁至禹县,刘伯承、邓小平等在会馆办公。

(三)禹州中药材市场

河南禹州中药材市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药种植历史也很长,素有“中华药城”之称,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

禹州市地处豫东平原过渡地带,盛产动、植、矿物药材1084种,蕴藏量1200万千克。其中:国家重点普查的363个品种,禹州就有147个,约占40%;全省统一普查的351个品种,禹州有225个,约占64%。唐朝药王孙思邈曾长期游居禹州,行医采药,著书立说,死后,禹州人民在西关购地四亩,建“药王阁”永久纪念。宋仁宗年间,阳翟古城寺以东盛产白芷、南星、菊花、薏米等药材,时任河南主簿的著名诗人梅尧臣游览禹州,正值春和景明,翅花盛开之际,不禁诗兴大发,遂作诗一首:“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当须刨其根,以道素所惬”。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禹州已成为药材汇集之区,药材填满街市,犹如粪土,故农家深山大壑采药者往来不绝。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诏令全国药商来禹集结,每年春、秋、冬三个会期。“内而全国22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北际库伦,皆每车节转而至,真可谓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长期的药材交易,逐渐产生了18个帮会组织,继而形成禹州独特的中药文化。明代周定王朱橚到禹州考察采集标本,于1406年撰写的《救荒本草》共列可救荒植物414种。著有《普济方》168卷,收载医方61 709个,为历代医方之最,在剧毒药材处理上,采取吸附分离技术等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清代禹州的“保光清凉散”“九天阿胶”相继问世,行销全国,颇享盛誉。继之开业的名店药堂赵隆太,加工炮制的“九蒸九制大熟地”于宣统三年(1911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参展。

图3-31 药交会场面

中华药城在禹州市凯瑞大酒店旁边,具体位置在滨河大道与药城路交叉口向北100米

禹州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明嘉靖年间,已种植名贵地道药材45种,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已列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新中国成立后,中药材生产有较大发展,1969年全市出现200多个药材种植村。1985年3月中药材交流大会重新恢复,推动了中药材种植业发展。2000年落实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药材2500万千克,建立种植示范村78个,发展种植示范户2000个,连片示范田36个。

图3-32 2012年孙思邈医药文化节开幕式

禹州是全国17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

“禹州中华药城”占地300亩,其中,中心交易大厅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可容纳摊位5000个,三层以上经商楼2000间。 目前,禹州中药材市场拥有全国各地药商600多家。同时,在市场周边聚集着许多内地知名中成药厂家,市场经营的中药材品种达上千种,以批发为主,兼顾零售,主要是现金交易。 由于依托周边乡镇30多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华药城的药材物美价廉,在国内中药材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颇受商家青睐。

三、夏韩故都旅游区

(一)古钧台(含禹王庙)

图3-33

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钧台,位于禹州市古钧台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分布面积1506. 57平方米,是夏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钧台之享”被称为中国第一国宴。此后,夏代诸帝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都在此,成为夏“皇宫帝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夏桀囚商汤于钧台”,所以古钧台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座监狱”。

图3-35 古钓台正面

图3-34 古钧台背面

钧台原址在禹州市区南三峰山的东峰,毗邻颍水。现存古钧台,系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禹州知州于国璧筹资重建,为砖石结构,略呈方形,高4. 4米,阔7. 4米,台下有洞,进深6. 15米。南面正中有洞门,宽2.46米,高2. 87米,块石拱券,上额书“古钧台”,洞门两侧有砖刻对联,上联“得名始于夏”,下联“怀古几登台”。现存钧台下为券洞高台,上为面阔三间回廊式重檐歇山琉璃瓦亭榭建筑,于1991年重建。重修后的古钧台,洞额与楹联依旧,台上筑起的亭殿为双重檐,两滴水宫殿式,仿古建筑周围有24根明柱支撑,红柱黄瓦,透花门窗。四边围以青石雕刻栏杆,石栏20块,上刻与夏启有关的历史典故、风景文物画图,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古钧台是禹州市的标志性古建筑物,是禹州城市的象征,也是禹州作为夏禹王朝发祥地的重要历史佐证。1958年,古钧台被当时的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屡有修缮。2008年,古钧台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禹王锁蛟井

图3-36

禹王锁蛟井位于禹州市古钧台街中段东侧,为仿故歇山亭榭式建筑。原井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禹州市委市政府于1980年重建。

图3-38 锁蛟井

禹王锁蛟井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造。据历史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怪兽——蛟龙作祟。这种蛟龙能在水中兴风作浪,鼓动水势,冲垮人们所筑的堤防,淹没土地村庄,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一一制服,并把其中的一条禁锢在一口八角井中。人们就把这口井称为“禹王锁蛟井”。

图3-37 朝拜图

(三)聂政台

战国时期,禹州是韩国都城。禹州市老城的西城门外河南省第三监狱院内,有一砖石混砌的高台建筑,是战国时期的侠士聂政刺杀韩国相国侠累毁容自杀后葬身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此地建祠,这就是聂政台。高台上有山门、鼓楼、庙房、大殿等建筑,远望平地凸起的高台,庄严巍峨。登台眺望,台北濒临颍河,流水潺潺;放眼南眺,三峰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

图3-39 聂政台外景(1)

明正德年间重修。聂政台坐北朝南,台高9. 62米,台阶34级,占地总面积1165. 3平方米。台南面有34级台阶,拾级而上至第一平台,平台连接台阶处是山门。山门东侧,有一座钟鼓楼。穿过山门,绕玄帝庙,是第二平台,平台中央坐落着祖师殿,这便是聂政台的主体建筑。此殿面阔和进深皆为三间,属歇山九脊单檐式建筑。殿顶为绿色琉璃瓦覆盖。脊鸱和戗脊、垂脊、仙人、兽件都用绿釉装饰,造型十分逼真。大殿前有拜殿一座,拜殿的东西两边各建有配殿一座。大殿后面靠平台边沿,有一排庙房,从山门两侧,沿平台边沿,砌有一米高的围墙。原有一株参天古柏丛立殿右。聂政台最高处构筑一洞穴,名日“望嵩洞”。登望嵩洞眺望嵩狱,奇峰突兀,巍峨壮观,具茨山、箕山更具万马奔腾之势。远望高台,庄严巍峨,使人崇敬。登台眺望,台北濒临颍河,流水潺潺。放眼远眺,群山连绵不断,为禹州一大景观。

图3-40 聂政台

图3-41 聂政台外景(2)

图3-42 聂政台外景(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