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三次来到任丘油田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三次来到任丘油田

时间:2023-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务院批转石化部呈报的报告石油人齐聚任丘天当房屋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采油人的苦与乐冀中会战祝捷大会故事屋以苦为乐的创业者1975年12月29日,由郑敏之率领的24人采油小分队,顶风踏雪从大港油田赶到南大站。1976年6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带领国务院生产组有关同志,风尘仆仆地踏上了任丘这片热土。他指示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油田需要的钢材、水泥等物资,要想办法保证供给,切实为任丘油田解决实际困难。
艰苦创业_任丘古今揽胜

国务院批准油田大会战

1976年1月28日,石化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组织冀中地区石油会战的报告》,1月30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

同年春天,气势恢宏的石油会战在任丘全面铺开,来自大港油田、山东胜利油田、吉林石油会战指挥部、陕甘宁长庆油田、湖北汉江油田等单位的三万余名石油工人齐聚任丘,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古潜山油田大会战。

国务院批转石化部呈报的报告

石油人齐聚任丘

天当房屋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

五两三餐保会战,为国夺油心欢畅。

——油田大会战生活写照

优良作风在这里生根

那时条件极其艰苦,石油工人们风餐露宿,冒严寒,战酷暑,吃的是干硬的冻馒头,有的晚上睡在村内的马棚里,有的干脆天为帐地当床,露天而眠,很多村民都心疼得掉下了眼泪。但恶劣条件阻挡不了石油工人奋进的步伐,通过不懈的努力,会战过程中捷报频传。

新的高产井一口接一口地投产。原油日产量到1976年4月就突破一万吨,6月达到了二万吨,国庆节前夕达到3万吨,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

采油人的苦与乐

冀中会战祝捷大会

故事屋

以苦为乐的创业者

1975年12月29日,由郑敏之率领的24人采油小分队,顶风踏雪从大港油田赶到南大站。指着雪地上的两堆石子和一堆沙子,郑敏之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到家了。今后,我们就在这里扎根创业。”

寒冷不可怕。白天冷,那就让工作去热身;晚上冷,大家挤在一起互相取暖。为了恢复油井,采油小分队白天人抬肩扛清油泥、垫井场,用刮刀、起子刮油泥,晚上加班加点搞井场建设。几天时间里,24人磨平了13把锉(cuò)刀,磨烂了100多张砂布。

“谁说会战苦,我说最幸福。天天传捷报,越干劲越足。”这是当时会战职工中广为流传的一首小诗。

大港油田调来的小分队

李先念三次任丘油田行

初到任丘:保“金娃娃”是大事呀!

1976年6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带领国务院生产组有关同志,风尘仆仆地踏上了任丘这片热土。

没有热烈的欢迎场景,李先念直来直去,会战总指挥张文彬等人直话直说。当听到油井日产千吨是新中国从未有过的事时,李先念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借用在油田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对随行人员高兴地说:“这可是大金娃娃呀!”

接着张文彬用一堆数字摆出了困难:由于油田上得快,所需物资未列入国家计划——当时是计划经济,没有钱,有钱也不容易买大宗料。

李先念听后,用目光征询随行人员。稍顷,他用坚定的口气说:“计划要适应变化,保“金娃娃”是大事呀!”他指示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油田需要的钢材、水泥等物资,要想办法保证供给,切实为任丘油田解决实际困难。

任855井

再到任丘:青纱帐里议发展

1976年7月8日,李先念再次来到任丘油田。

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与李先念相聚时,考虑到1976年特殊的政治气候,也为了行动方便,来油田时穿军装。视察南马庄钻井队时,由张文彬副部长掩护,两位中央与地方的首长走进青纱帐,进行交谈。这情景引起了张文彬的联想:在抗战年代,这青纱帐为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立下了功劳。

三到任丘:几位副总理接见石油会战群英

1977年5月17日,李先念第三次来到了任丘油田。

这一次他是与纪登奎、余秋里等几位副总理一起来的。河北省委领导刘子厚、马辉,石化部领导康世恩、张文彬、焦力人等陪同视察。18日,他们一行数人视察了马38井。下午,接见了各路石油会战群英,每人还得到了一张宽约20厘米、长近1米的合影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