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老城到新城的金廊脉动

从老城到新城的金廊脉动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该楼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成为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地。2015年11月2日,沈阳市政府迁至浑南,但市府广场的名字目前依然保留。三街统一命名的总长12164米的青年大街街路,是城区南北主干道之一,也是连接南部郊区的交通要道和城市出口。青年大街命名虽晚,却连接着古老的底蕴、悠久的传承。
从老城到新城的金廊脉动_国之长子

1925年11月,从小西边门到西塔的有轨电车通车,旅客大增,也增添了“中心广场”(今市府广场)的热闹。图为当年行驶在小西门前的有轨电车。

就像水的奔泻形成了江河,城市能量的灌注也会形成街道。千百年来,沈阳的城市能量一直在方城内流转,近百年来则发生两次大规模扩散。一次是20世纪初城市能量向西拓展,一次是21世纪初城市能量向南迁移。这直接造成了方城以西、纵贯沈阳南北的青年大街成为城市的新主脉,激荡出繁华盛大的紫金气象。

1894—1899年,青年大街(小西路—滨河路之间)所在位置还是臭水沟和荒地,北部是沟堰湖和平房,南部则是臭水泡子。1903年,滨河路以南始有土路出现,通往浑河。

1906年,中日、中美通商形成续约,清政府在沈阳城西边以西,开辟了供外国商人经商的奉天商埠地。这打破了盛京方城的封闭气象,方城与这块奉天商埠地渐有人流、商流沟通,清帝东巡入盛京城的必经之门——小西边门,成为城市能量交换的出入口,今市府广场的形成就受益于此。

1908年,沈阳商会与日商合资建成小西门至茅枯甸火车站(沙俄所建,位于今老道口地区)的马车铁道。马车铁道是由马拉着车厢在路轨上行驶,这条铁道在小西边门设车站,每天乘客人数很多,小商小贩也随之而来,车站以北的空地逐渐孕育成广场。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于1907年所修建的奉天公园旧照

从小西边门可看出当年“中心广场”的日渐扩大(此照片摄于1938年)

早年的一经街景象

1951年3月8日的市府广场,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沈阳首届妇女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1913年,中国自主修建的京奉铁路也修到了沈阳城,小西边门北侧的奉天城站为终点站,上下车的需求加速了广场的形成,只不过那时还不叫市府广场,而是被称作“中心广场”。

1930年,张作霖建成了新的火车站——辽宁总站(今沈阳老北站),奉天城车站随之拆除,不过电车小西边门车站继续使用,广场也在继续扩展中。

而在“中心广场”西侧,这座城市的管理中心也开始了演变的历程。

由于近代工业的传入、商埠地用地规划的完成,原有的机构已经不适应沈阳城市管理的需要,1923年5月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成立,市政公所就是市政府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高才生曾有翼为第一任所长(市长),东北易帜后,奉天市政公所改称“沈阳市政公所”。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市政公所被迫解体,日本人接管了公所称为“奉天市政事务所”。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用了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于1907年修建的奉天公园,建起了奉天市政公署大楼,从此,这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沈阳人民的行政中心。

1946年3月,国民党进入市政大楼,这里成为国民党的市政府办公楼。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该楼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成为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地。

与此相应,沈阳市政府东侧广场更名为市府广场,由于位于全市的中心地区,沈阳新中国成立后该广场在政治上的地位、作用十分突出,经常用于举办省、市的大型群众活动。1976年之后,广场从政治集会向休闲方向转变。观礼台被拆掉了,大批花草树木广布其间,节日的夜空常有烟花照耀。2015年11月2日,沈阳市政府迁至浑南,但市府广场的名字目前依然保留。

再说奉天商埠地的演化。1921年,商埠地界内的道路,以“经”和“纬”命名进行规划和扩建,但各条“经”“纬”街路均较短、较窄,仅能满足局部繁荣需要。

1943年,有一位名叫米爱仁的英国女传教士,经常在这一带为贫困妇儿治病施药,后来却因此感染斑疹伤寒病去世。为了纪念米爱仁夫人,她的英国友人于1939年捐助2917银元,在一经街三段方正里19号,创建了一间130平方米的小诊所,定名为“爱仁诊所”,依然为贫困妇婴及儿童治病。1951年,这家医院由沈阳市卫生局接管,改名为“沈阳市妇婴医院”。

这些方城以西的城市中的新亮点,带动了一片片区域的兴起,将这些地点和区域连接起来,形成城市新的中轴线,开辟出贯穿南北的大街,也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必然。

商埠地兴建时,在大西边门南北出现了“南一经路”和“北一经路”。1957年,沈阳新定街名时,将一经街北段连同滨河路以北的不成型的各个路段合起来,称为“南北干线”。1958年10月,南北干线北段与市府大路相连,进而连通了惠工街、团结路等,成为沈阳市解放后新建的第一条南北主干道。1970年,这条南北干线的市府大路至浑河桥全段正式定名“青年大街”。

1961年的辽宁工业展览馆

文化路立交桥建于1986年,是架设在青年大街和文化路上的枢纽立交桥,多年来一直是沈城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此照片取自当年反映沈阳新貌的明信片。

2012年9月,沈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将浑河大街、青年大街、北京街统一命名。其中,浑河大街拟更名为青年南大街,北京街拟更名为青年北大街。三街统一命名的总长12164米的青年大街街路,是城区南北主干道之一,也是连接南部郊区的交通要道和城市出口。

青年大街命名虽晚,却连接着古老的底蕴、悠久的传承。青年大街北与北陵大街对接,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帝十次东巡祭祖都到过昭陵(俗称北陵),陵前的北陵大街是皇帝们的必经之地,被称为“御路”,每到皇帝来临时都要清水洒街、黄土垫道。

青年大街所经过的辽宁工业展览馆,如今以时尚服装聚集而闻名,但当初的确如它名字的含义,是专门为工业品而布展。该馆兴建于1959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由省内专家同北京专家联合设计,建成后即成沈阳的地标建筑。

青年大街的确有青年的特征,敢破敢立,一往无前。1976年、1979年、1981年、1983年,青年大街多次进行拓宽、整修、翻建。车行道拓装沥青混凝土面,人行道铺装水泥方砖。

1992年,为了分流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在青年大街上建起3座平台桥,分别位于青年大街与中山路、十一纬路、十三纬路交叉口,有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新加坡”。其实这并无讽刺之意,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建设改造资金短缺,派生出这样一种缓解交通的形式,也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

后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这3座平台桥也完成了历史使命,1999年7月23日,在爆破声和一片机械轰鸣声中,它们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随后,青年大街的马路开始拓宽,减少了信号控制,车速明显提高。同时,启动了青年大街的景观化改造,栽植错落的绿化带、美观的铁艺围栏、添设多种亮化灯具,青年大街焕然一新地出现在沈阳人的面前。

青年大街更具有青年的活力,沐浴晨风,风华正茂。在青年大街南部,东西两侧商厦林立,沈阳市五星级酒店皇朝万豪酒店、皇朝万鑫酒店、丽都喜来登饭店,华阳大厦、罕王大厦、茂业百货、久丽百货、世茂五里河、华联购物中心等,构造出富丽堂皇的都市气象、商业气场。

在青年大街中部,东西两侧有彩电塔、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家乐福文化路店、辽宁工业展览馆、华润万象城、沈阳百联购物中心、商会总部大厦、沈阳国贸大厦等,以及风景秀丽的青年公园,磅礴大气中不乏深厚的文化气质。

在青年大街北部,东西两侧有东森总部商业广场、卓展购物广场、市府恒隆广场,以及沈阳金融大厦、辽宁有色大厦、卓越大厦、火炬大厦(现今新华科技大厦)等高大建筑,流光溢彩中又透露出工业大省的气脉。

再看在建的建筑。建成后将高达518米的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正在施工之中,与宝能环球金融中心相距不远的310米的茂业中心已经封顶。此外,青年大街沿线的沈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筑高度为427米,恒隆市府广场项目建筑高逾350米,华府天地二期项目建筑超过350米,东北世贸广场项目建筑高度260米,世贸五里河项目建筑高度约285米,沈阳新世界会展中心项目规划80层,高度为370米。这些涵盖了5A级写字间、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后无疑将成为沈阳地标性建筑。

对比东北其他省会级城市以及副省级城市,青年大街两侧建筑的高度是非常罕见的,是东北的“最高大街”。

此外,青年大街还是沈阳“金廊”的主轴。“金廊”定位为沈阳的中央都市走廊,旨在形成一个汇集金融、商务、商贸、会展、科技、文化、体育等多个前导产品为一体的服务业产业群,通过逐步的开发和改造,使其成为建筑标志化、环境生态化、道路景观化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展示区、东北中心城市的核心控制区,成为沈阳充满活力的生命中轴和创造新世纪辉煌的黄金走廊。

如果说“金廊”是沈阳腾飞的新“龙脉”,那么青年大街已然挺起了龙脊,振奋起身姿,等待一飞冲天。

虽经过不少沈阳市的沧桑之地,但有城市百年来的多股能量注入,如今又置身城市发展的“风口”,因而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活力,越活越魅力四射,不断创造、刷新城市发展的纪录,以此来形容青年大街,绝非过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