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北方志的历史历程

东北方志的历史历程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于沈阳据原刊本标点影印。该志对辽宁地区之历史沿革、山川形胜、物产资源、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情况均有记录。全书分十三个大目,并“统名以志,不立杂名”。
东北方志_中国长白山文化

第二节 东北方志

一、辽宁地方志书

(一)《辽东志》

明代辽东地区的志书。明辽东督指挥佥事毕恭、左府都督佥事王祥撰。明正统八年(1443)始修,弘治元年(1488)成书。内分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道里以及山川形胜、城郭屯堡、烽堠土产、供赋户口、廨宁铺舍、坛场寺观、桥道里程、宦迹人物、杂志诗文等。原书已失传。嘉靖八年(1529)巡抚潘珍等人重修,书未成而逝。嘉靖十年(1537)左佥督御史任洛、工部左给事中薛廷宪等续成,流传至今。全书分地理志、建置志、兵食志、典礼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及外志等九卷。

(二)《全辽志》

明巡按御史李辅撰,六卷。他认为旧《辽志》舛讹脱落甚多,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重编,越六月而成书。全书分十九篇,即图考志、沿革志、山川志、服役志、边防志、兵政志、马政志、职官志、选举志、宦业志、人物志、典礼志、风俗志、方物志、祥异志、故迹志、杂志、杂文志(上下)、外志。该书较《辽东志》略有增删,纲目多所更定,实际上是《辽东志》的第三次续修本。

(三)《盛京通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奉天府尹董秉忠等奉敕撰修,三十二卷。雍正十二年(1734)奉天府尹吕耀曾第二次重修,为三十三卷,抄本。乾隆十二年(1747)汪由敦等奉敕再修,三十二卷。乾隆四十三年(1778)阿桂等奉敕重修,以旧本《盛京通志》叙事简略而增纂为一百三十卷,命名《钦定盛京通志》。记载盛京辖区坛庙、宫殿、建置沿革、疆域形胜、山川、城池、户口、田赋、官职、人物、祠祀、古迹、风俗、物产、艺文等。至咸丰二年(1852)因原志版刊字迹脱落弥多,改补修为四十八卷。

(四)《盛京城阙图》

该图为半立体写意式城阙图,净心110×128厘米。绘出清代沈阳城垣、城门、角楼、钟楼、鼓楼、清太祖居住之宫、盛京宫殿、十一座王府、六部衙署、都察院、理藩院、庙宇等。绘制年代约康熙至乾隆初,满文标注。为目前所见绘制年代最早之沈阳城阙、宫殿图。

(五)《盛京疆域考》

该书共六卷。清杨同桂、孙宗瀚同辑。以正史地理志为纲,博引诸书,考证盛京,大致相当于今辽宁地区之地理。

(六)《盛京典制备考》

该书共八卷。光绪二年(1876)崇厚奉敕撰,越四年成书刊行。叙述清盛京行政设置制度。共分舆图、疆域、城池、宫殿、审理、词讼、盐捐章程及户、礼、兵、刑、工五部公署职官,崇实、崇厚奏折等。可补《盛京通志》之不足。

(七)《奉天通志》

王树枏、吴廷燮、金毓黻等纂。二百六十卷。民国十六年(1927)始纂,二十三年(1934)印行。1982年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于沈阳据原刊本标点影印。该志对辽宁地区之历史沿革、山川形胜、物产资源、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情况均有记录。

二、吉林地方志书

(一)《吉林外纪》

清萨英额撰。光绪二十一年(1895)有桐庐袁氏《渐西村舍汇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雅书局丛书》本,十卷。卷首为御制诗歌,卷二为疆域形胜、山川、城池;卷三为满洲、蒙古、汉军及其建置沿革、驿站、船舰、桥梁;卷四为职官、兵额;卷五为俸饷、库贮、仓储;卷六为学校、学额、儒林文苑、祠祀;卷七为公署、人物、田赋、物产;卷八为时令、风俗、贞节、杂记;卷九为古迹;卷十为双城堡、伯都讷屯田。

(二)《吉林志略》

清太常寺卿袁昶(爽秋)撰。原名《吉林省志略》,分上下两卷。上卷载录了光绪初年吉林将军铭安有关政务选官添缺的奏折及皇帝的批文。下卷辑录了关于吉林舆地道里及贡品等事。

(三)《吉林地志》

魏声和纂。民国二年(1913)铅印。本书详细论证和记述了民国初年吉林省辖37县的地名、沿革和地理形势。其内容,以“今”为主。《鸡林旧闻录》作为它的姊妹篇,其内容以“古”为主,附录于后。一古一今,有纵有横,互为参证。民国二十年(1931),在《吉林地志》《鸡林旧闻录》基础上,又刊出《吉林地理纪要(增订)》二卷。

(四)《吉林乡土志》

《吉林乡土志》,原名《吉林省乡土志》,1939年伪吉林省公署民生厅编。本书记述了当时省辖十七县一旗一市之乡土事迹,凡乡土地名之由来、乡土传说之神话、先贤遗闻轶事、民谣、乡土关系文献及地方名著、风俗习惯、地方民族变迁之原因等七类。

(五)《打牲乌拉志典全书》

云生修,英善纂。光绪十年(1884)成书。六卷。卷一:三品总管、四品翼领、五品委署翼领、骁骑校等下至庄头、壮丁等额数;卷二:城垣衙署、仓廒、满汉义学、协领衙门以及采捕事宜;卷三:贡江、贡山、贡河、五官等地(书稿佚失);卷四:俄罗斯分界、东海防守等;卷五: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八朝紧要事宜;卷六:盛产硝、定例稽查火硝等。

(六)《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

云生、全明、恩庆、来喜纂。光绪十七年(1891)刊印。不分卷。内容涉及境内圣训、纶音、坛庙、建制、沿革、疆域、形胜、山川、城池、关邮、津梁、船舰、户口、田赋、职官、人物、忠节、孝义、烈女、节妇、文学、流寓、方伎、仙释、祠祀、古迹、陵墓、风俗等。可弥补《打牲乌拉志典全书》卷四之缺失。

(七)《吉林通志》

清长顺修,李桂林纂。光绪十七年(1891)年始修,二十六年(1900)成书。计一百二十二卷,另有附图十四幅。记载吉林地区之历史大事、沿革、舆地、食货、经制、学校、武备、职官、人物、金石等。全书分十三个大目,并“统名以志,不立杂名”。对不便收在上述各专志中的有用资料,又单设一个“志余”附后,在章法上也是一个创新,堪称一部佳志。

三、黑龙江地方志书

(一)《黑龙江外纪》

西清撰。西清,西林觉罗氏,字砚斋,满洲镶蓝旗人,鄂尔泰曾孙。书成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初刊于光绪二十年(1894),八卷。评述黑龙江地区的山川、形势、沿革、城堡、台站、卡伦、民族、户口、官制、兵制、经济、田赋、仓储、俸饷、钱粮、贡品、刑律、互市、谪戍、方言、风俗、衣食、职官、人物、物产等。该书是作者主政黑龙江银库公余时,摭拾旧闻,出访村民野老,博搜土风,编纂而成。是一部“体务见大,事取传信”的名著。

(二)《黑龙江述略》

徐宗亮撰。宗亮(1834—1905),字晦甫,号椒岑,安徽桐城人。光绪十三年(1887)为黑龙江将军恭镗幕僚,在任三年期间,岁游塞外,搜集官府档案和见闻,于光绪十五年(1889)成书。六卷。内容分疆域、建置、职官、贡赋、兵防、丛录六门。尤以黑龙江索伦部、达斡尔部和中俄关系事迹为详。此志有一个主要特点,在每一门类后,撰写有按语,或百数十字,或千百字。凡事议必附事,事必稽实,以究其利病。时称“经世致用之书”。

(三)《黑龙江志略》

张国淦纂。国淦(1876—1962),字乾若,又字仲嘉,号石公,室号无倦斋。曾任职内阁统计局长,袁世凯政府铨叙局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幕府,任黑龙江调查局总办、财政局会办等职。晚年移居天津,专事著述。该书是他在任黑龙江通志总纂时,积累的资料编纂而成。十四卷,约六万字。以类分目,有的不设子目。如地理类(建置沿革、位置、境界、区划、山脉、水系、湖泊、气候);人种类(种族、户口、文字、风俗、宗教);官制(行政官、司法官、咨议局、地方自治);财政(入款出款总表、岁入岁出款总表、税捐、关税、官盐、金融机关);军政(陆军、巡防队、八旗兵制附、军事教育);外交(军务交涉、界务交涉、航路交涉、铁路交涉、商埠交涉、教育、巡警);实业(农业、森林、畜牧、渔业、工业、商业、矿业);交通(铁路、电信、邮务、水路、陆路)等。此书属未完之书稿,有的有目无文。成书年限当在民国初年。

(四)《黑龙江乡土志》

清林传甲撰。传甲(1877—1922),号奎腾,福建闽侯人。1904年经严复推荐为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1908年程德全调其至黑龙江供职,兴办教育。民国十年(1921)卒于吉林教育官署。是书无修纂年月,约在清末民初。记事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凡八编,分历史、地理(建署)、社会、建筑、机关、管理、经费、利害,附铁路、教科学、学报。每编八十课,凡二百四十课,约二万五千字。内容严谨,文字简明、平近,求实而不俚俗。有宣统间刻本、民国二年(1913)印本。

(五)《黑龙江乡土录》

《黑龙江乡土录》,又名《黑水方舆氏族沿革志》。郭克兴编。克兴,原名克兴额,一名郭克力,字起襄,又字勤宜、兴武,姓郭博勒氏,达斡尔族。该书系《黑水郭氏家乘》第三集。全书分两篇,凡二十五章,约十三万字。第一篇为《方舆志》,列目释名、沿革总论、龙江道、绥兰道、黑河道、呼伦道(海满道),凡六章。第二篇为《部族志》,列目总论、达呼尔、索伦、鄂伦春、锡伯、卦勒察、巴尔虎、毕拉尔(布莱雅)、额鲁特、他贲、兀良哈、扎萨克图、满洲、蒙古、汉军、回民、通古斯(呼尔喀、费牙喀附)、满洲考略、姓氏考略(全姓表附),凡十九章。另章山川、经制、物产、风俗诸目,或详政略,或有专书,兹不复及。是编,分门别类,辑录众家之说,然后附以按语。可称黑龙江省第一部民族志。有民国十五年(1926)印本、内蒙古抄本,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本。

(六)《黑龙江志稿》

万福麟修,张伯英等纂。初名《黑龙江汇稿》。民国十八年(1929)始修,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告厥成功,历时三年。全书约四十万字。凡例总目十二,子目六十六。卷一至卷七地理志,卷八至卷十三经政志,卷十四至卷十六物产志,卷十七至卷二十三财赋志,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学校志,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三武备志,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二交通志,卷四十三至卷四十九职官志,卷五十选举志,卷五十一至卷五十九人物志,卷六十至卷六十二艺文志。是志,起于唐虞,迄于清季,数千年事迹,以年系之,门类完备,体制严谨,记述详悉,是一部黑龙江方志之总志。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稿本,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印本。稿本志目与印本略异。

四、长白山地区总志

(一)《长白山志》

由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撰写,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全哲洙任主任委员。该书为《长白山志》的再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该书记述内容的区域范围,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通化市及所辖的县(市),另外有吉林市所辖的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辽源市所辖的东丰县等24个市、州、县(市)。

该书记述内容紧紧围绕长白山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展开,以详今略古原则,把记述的重点放在近现代和当代,突出记述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内容、新事物、新变化和新成就。

该书分地理概貌、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外经外贸、环境保护、社会、人物、艺文、大事记等10篇4章132节,书后收有附录。

旧版《长白山志》是1986年2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由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撰写,主任委员王季平,于1989年6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再版的《长白山志》是以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新体例编纂的关于长白山的志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

乾隆四十一年(1776)至四十三年(1778)绘制。图中标有满族兴起至清入关前战迹共一百四十四处。原图分藏北京、盛京宫中。1935年,日人和田清掘大连满铁图书馆藏本并附乾隆上谕及御制诗共装一卷,影印出版。

(三)《东三省舆地图说》

曹廷杰撰。光绪三十三年(1887)成书。该书系曹廷杰亲莅吉江二省与俄交界地方查访所得。共四十条。涉及东北地理、考古、民族、中俄东边界段及已属俄国东海滨省各处屯站等考述。所附“条陈十六事”,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分析,具有与俄抗衡以争主权的政治、军事内容。

(四)《东三省政略》

徐世昌主修。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别号弢斋,晚号东海。该书是他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月至宣统元年(1909)七月,任东三省总督期间,主持编修的大型政书。全书按类分为十二卷。以篇为纲,以纪为目。计有东北边务、蒙务、交涉、军事、官制、民政、财政、旗务、学务、司法、实业、咨议厅议案等,洋洋二百万言。实为徐世昌的从政实录,崭露出一代政治家的风范与谋略。

(五)《东三省纪略》

徐曦撰。成书于民国三年(1914),刊印发行于民国四年(1915),十卷。卷一疆域纪略上,卷二疆域纪略下,卷三山川纪略,卷四海疆纪略,卷五边寨纪略上,卷六边寨纪略中,卷七边寨纪略下,卷八铁路纪略上,卷九铁路纪略下,卷十附录。书前有徐世昌所题墨宝“慷慨纵横”四字。他于戊申年(1908)从公于沈阳,辛亥夏赴吉林,目睹当时东北的形势,博稽图书参以己意,著为一书。饱含书中志士仁人的忧患意识。

(六)《长白丛书》

李澍田编撰,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共百部卷,集长白山文化之大成。有关长白山文化的记载,包含在古今中外各种典籍之中。主要有十一个类别:史书典籍、政书典志、杂史专著、笔记文集、丛书类书、地方志书、考古文献、文书档案、谱牒传记、报刊文献、国外文献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