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质构造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基本类型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其构造地块升降、长江下切及地貌剥夷作用,形成自西向东、自长江两岸分水岭至河谷的层状地貌格局,以长江为最低谷地,显示地势起伏、层峦叠嶂的恢宏景观。各类地貌特征简述如下。1.结晶岩侵蚀构造类型地貌位于庙河以东长江及其支流河谷地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低缓,高程500m以下,山丘平缓,多为浑圆状山顶。此外,长江及其支流均发育若干阶地、河床地貌及堆积物。
地形地貌_秭归产学研基地野

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鄂西褶皱山地。地貌上划为板内隆升蚀余中低山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隆起山区与东部江汉凹陷平原形成明显的差异。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境内,将县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因其构造地块升降、长江下切及地貌剥夷作用,形成自西向东、自长江两岸分水岭至河谷的层状地貌格局,以长江为最低谷地,显示地势起伏、层峦叠嶂的恢宏景观。

境内山体延绵、谷峰相间、地形陡峻。全县最高峰为云台荒,海拔2057m;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m,平均海拔800m,相对高差一般在500~1300m之间。发育有五指山、马营山、天兴山、梨子山、凉风山、香炉山、向王山7条主要山系,海拔800m以上高山有128座,其中1000m以上有87座,2000m以上有2座。

县域内地形坡度变化大,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剥蚀台地区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为15°左右;中低山区地形坡度15°~25°;峡谷区、中高山向中低山过渡地带,总体坡度大于25°,陡崖发育。地形坡度分区如图3-4所示。

图3-4 秭归县地形坡度分区图(引自马传明,2011,修改)

区内地貌类型主要受不同岩性及不同成因作用影响,形成多种地貌形态,如图3-5所示。

地貌类型主要有4种:结晶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砂页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碳酸盐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侵蚀堆积类型。各类地貌特征简述如下。

1.结晶岩侵蚀构造类型地貌

位于庙河以东长江及其支流河谷地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低缓,高程500m以下,山丘平缓,多为浑圆状山顶。

图3-5 秭归县地貌分区图(引自马传明,2011)

2.砂、页岩侵蚀构造类型地貌

位于香溪以上归州至水田坝一带、新滩沿江地带,为低山区,山体高程为500~1000m。

3.碳酸盐岩侵蚀构造类型地貌

在县境内分布广泛,其地貌形态主要为高中山、低中山、中低山3类。

(1)高中山。分布于县境南部云台荒、香炉山一带及西北部羊角尖(高程1749m)、东北部九岭头(高程2024m)和五指山(高程1787m)等地,山体高程大于1500m,相对高差大于1000m,剥夷面发育,山脊线清楚,多顺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延伸;南部绿葱坡至云台荒一带海拔高程1800~2000m,构成了长江与其支流清江的分水岭,主要山峰有云台荒(高程2057m)、香炉山(高程1635m)、老观顶(高程1721m)、凉风台(高程1700m)、漆子山(高程1863m)、向王山(高程1780m)、大金坪(高程1851m)。

(2)低中山。分布与高中山区近一致,山体高程1000~1500m,相对高差500~1000m,剥夷面发育。

(3)中低山。分布于县境中部的长江两岸地区,山体高程500~1000m,相对高差200~500m。

4.侵蚀堆积类型地貌

分布于县境内长江及其支流河谷区,以侵蚀为主,堆积较少,河谷呈宽谷、峡谷相间。

此外,长江及其支流均发育若干阶地、河床地貌及堆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