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珠江三角洲地质构造

珠江三角洲地质构造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姚衍桃等综合已有资料,对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以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珠江三角洲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1-7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盆地TM图像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_珠江三角洲北西向

新构造问题作为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化、地震地质等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前期, (Schofield W,1920;吴尚时等,1947;曾昭璇,1957;叶汇,1963)。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和广州地理研究所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对珠江三角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地貌、第四纪地质调查,探讨了该地区上升地貌和沉降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的相关关系,认为珠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具有补偿性的块断和挠倾两种型式,有过多次间歇性抬升和局部沉降,等等。上述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探讨珠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型式。

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地震地质和河流阶地等考察,在最近30年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从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角度,张虎男(1990)和黄玉昆等(1992)先后主张摒弃“湾头三角洲”的形成模式,强调断裂构造对珠江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作用;刘尚仁(1994,2003)则依据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超过24条河流、80处河流阶地、97个沉积物年龄等情况,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河流阶地的分布与特征,研究了珠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趋势,否认断块型三角洲的说法。姚衍桃(2008)等综合已有资料,对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以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珠江三角洲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震地质考察中,张虎男(1980,1982,1995)从构造地貌成因探讨若干断裂构造的活动与河流阶地的相关关系。陈伟光等(1991)、张虎男等(1992)曾应用第四纪沉积年代学的测年成果估算了第四纪以来断块构造运动的幅度和速率。张珂等(1992)应用古夷平面的模糊数学模型所建立的夷平面位相态势分析新近纪以来断块构造运动和新构造应力场的动态特征。陈伟光等(2002)从最近开展的珠江三角洲活动构造定量研究及其与强震危险性的关系入手,着重探讨该地区晚第四纪以来断块构造运动的特征,即构造运动的速率和控制断块的活动断裂构造的活动强度。此外,不少学者还应用断裂活动年代学测年成果和监测断裂活动的地球化学测试成果评估三角洲若干地段与新构造运动有关的地壳稳定性,或应用地壳热力场特征分析地热释放与三角洲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等。

图1-7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盆地TM图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