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人感应与分野理论

天人感应与分野理论

时间:2023-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天是有意志、有情感、是人格化的。这种互动机制就叫做天人感应,是基于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上的。这种确立天地对应关系的法则就是古代的分野理论。分野理论常被古代的文人所应用,近似于用典。
天人感应与分野理论_天文学史一部人

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天是有意志、有情感、是人格化的。天与人之间存在着某种互动机制:人间做出什么举动,上天会给予某种响应;天上发生某种天象,昭示人间某时某地要发生某件事情。这种互动机制就叫做天人感应,是基于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上的。

但这里有个技术问题首先要解决:天下之大,天象如何与人间万事对应起来呢?先要有个确定的对应法则。这种确立天地对应关系的法则就是古代的分野理论。

分野之说在中国起源很早,《周礼·春官宗伯》中就有“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的说法。《史记·天官书》也有“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的说法。但是天上恒星相对固定,地上州域却变化不定,所以分野理论在不同的年代也有所不同,这里选取一种比较精致和规范化的分野体系以作介绍:

表3.6 古代分野理论中的天地对应关系

以上分野体系见于《晋书·天文志》,出自唐代李淳风之手,但上表第三列列国的名称显示该分野体系起源于战国时代。根据上表,天地之间具体的对应关系就是:从二十八宿轸宿十二度到氐宿四度这一天区,也即寿星之次,对应地上的兖州,即古之郑地;以下依次类推。所以,如果在柳宿九度到张宿十六度这一天区之间,即鹑首之次内发生某天象,往往应验到雍州,即古秦地发生的事情。

分野理论常被古代的文人所应用,近似于用典。理解了分野理论后,诸如“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庾信《哀江南赋》)、“星分翼轸”(王勃《滕王阁序》)、“扪参历井”(李白《蜀道难》)之类的语句就不难明白了:秦在十二次分野体系中对应鹑首;翼轸对应古楚地,即滕王阁所在;参井对应益州,即蜀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