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学常规管理与“高效率”

教学常规管理与“高效率”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河北省衡水中学的教学常规管理为例,衡水中学在“向常规管理要质量”的教学管理方针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的管理,并由此提炼出“一至六”的教学常规管理思路。
教学常规管理与“高效率”_生态学校文化的构

二、教学常规管理与“高效率”

抓教学质量是校长的天职,一所学校,只要教育质量提高了,就会获得社会的好声誉,有了好声誉,学生才会争着来,教师才能留得住,学校才能兴旺发达。

校长抓质量,首先看重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是否规范,何谓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对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工作范围和管理质量的一个规定性的要求,它体现了学校教学管理内部中一些带规律性的活动流程和工作准则。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在总结和吸纳以往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昨天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改经验可以转化为今天的教学常规。以河北省衡水中学的教学常规管理为例,衡水中学在“向常规管理要质量”的教学管理方针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的管理,并由此提炼出“一至六”的教学常规管理思路。

“一至六”,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切实做好“两个至少、两个对待、两个5分钟”,认真贯彻“三个按时”,全面落实“四精”、“五必”、“六环节”,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一个中心”,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2)“两个至少”,即教师每两周至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每学期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面批面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两个对待”,即学生要把每一节练习都当作考试来对待,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高考来对待,在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教师要在提高学生自习的效率上做文章。“两个5分钟”,即教师连续授课时间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每隔5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1次。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

(3)“三个按时”,即针对学科自习课,任课教师上课后按时到位辅导,上课时按时布置作业,下课时按时收作业,这使学生脱离“题海大战”,拥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4)“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评。精选,即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选编“自助餐”和习题上要“精”。精讲,即教师在授课时要讲重点和难点,教学语言要“精”。精练,即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习题要“精”。精评,即教师在讲评作业和试卷时要“精”。

(5)“五必”,即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上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

(6)“六环节”,即教师时刻要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认真落实好,“一至六”的教学常规思路,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过程管理、细节管理、环节管理,努力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长效化。

(选自《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六期)

从衡水中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规定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些什么,怎么做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在学生的作业上,教师必须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二是规范性,通过六项规定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比如,学科的自习课怎么上,教师必须做到“三个按时”,即上课后按时到位辅导,上课时按时布置作业,下课时按时收作业。这样学科的自习课就会以做练习为中心,不会变味走样。三是有序性,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比较明确,体现了教学与管理上的协调性,比如,教师在抓“六环节”的过程中,学校规定教师必须要做到“环环相扣”,即要保证多个教学环节之间的顺畅,不能脱节,要保证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的落实,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衡水中学在河北省752所高中学校中高考升学率曾获过九连冠,为什么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教育上能够成为全国的领跑者,为什么一所学校可以在生源范围窄、生源素质低的情况下创造教育奇迹?原因纵有千万条,但不可忽视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该校以教学常规为抓手,狠抓教学秩序,规范教学纪律,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衡水中学教学的效果来看,抓教学常规管理与质量的高效率已成了正比例的关系,它可以确切地告诉人们,只要把常规工作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提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如果老师的备、教、改、辅完全是随心所欲的话,那么,其后果确是不可想象的。有了常规制度的要求,这就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遵循的依据,同时也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教学活动毕竟是一项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教学中的固守陈规,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教师的思想僵化,行为保守。比如,衡水中学的“两个五分钟”,即教师连续授课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每隔5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一次。可以设想,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状态并非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也不可能存在5分钟一停、5分钟一停的分割现象,教师兴之所来,讲6分钟又有何妨,精彩之处,整堂课即使放开让学生讲,教师只作些点拨,也自有它的效果。所以,课堂永远是处于一种动态的流变状态,决非被所谓的常规所把握的。再者,教学又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整合;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又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冲突、调适的过程。即便教师将教案准备得再规范,也难以预料课堂会出现怎样的事件与情景。“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又是不能以规定、程序、纪律可约束的。

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否必须忠于常规教学?坚守常规教学是否即会产出高质量呢?

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说起吧,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上的进步和能力上的发展,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指教师教得好不好、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教师教得很辛苦,按教学流程走,各项指令性的工作均已完成,并合乎规定的要求,学生学得也勤奋,付出的时间也多,但只要是收效不大,都不能算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活动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者是否用了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达成了学习目标。可见,有效教学与“投入—产出”、“长效—短时”、“可持续发展—暂时利益”有关,教师要在单位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三门中学在抓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先是破解观念上的两大矛盾,即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矛盾,常规管理与教学创新的矛盾。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学习能力的养成是靠教师的良好的教学习惯造就的,教师严谨、扎实的教学态度和训练有素的教学技巧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也绝非仅体现在教学的结果中,还应体现在他的教学的各个步骤的细节之中,管理者只要通过对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改作业等教学环节的检查,就能看出教师的工作质量和他们的教学效果。所以,就这两个方面来说,教学的常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尽管它具有刚性的一面,但它的刚性是用来遏制人的不良的自然属性,改正个体不良的教学习气,无悖于管理的科学性与有序性。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注意到常规管理中柔性的一面,管理中的柔性,往往是管理人性化的一种手段。应该看到“柔”的出发点是尊重人,“柔”的归宿是激励人,“柔”的手段是关怀人,“柔”的任务是为那些愿意做工作的人创造一种能使他做好工作的感情环境、工作环境、制度环境和生活环境。盲目地追求管理的操作性和机械性,用硬性的指标规定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用同一个工作要求、同一种教学方式对待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这不仅不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还会使教师逐渐地沦为工作机器,丧失人的尊严感和职业的幸福感。所以,“刚”与“柔“不存在绝对的矛盾,刚中见柔,刚柔相济,也正是一种自然生态的生命现象在教学管理中的必然反映。

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创新也并非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强调教学常规,绝非是让教师们在教学中固守陈规、亦步亦趋。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也绝非是放弃管理原则,任由教师们另立山头,自成体系。教学常规代表教师们必须遵循的教学的基本准则和必须达到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创新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理念上的更新、内容上的变化、方法上的改进。而教学创新中的同中求异、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也正是调节教学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产生教学活动新的和谐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三门中学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提出的“备课重实效、作业求质量、辅导有针对、课堂讲生态”的人性化的管理思路还是有其一定的作用和影响的。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载体,但教师的备课质量绝不是由教案的字数量、书写的认真程度、是否按分课时书写来反映的。学校要求,管理者在检查教师的教案时,一是看教师是否已把教材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能否做到走得进去跳得出来;二是看教师的背景知识是否能有所体现,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科教学大纲宽泛时,往往才能成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手;三是看教学流程的设计能否充分关注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点、兴奋点,能否照顾到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当然,管理者更会尊重部分教师的备课习惯,他们会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或者找资料时所得到的一些内容注在教材相关的地方等作为备课的组成部分,也会把教师平时的阅读思考与学生、同事的讨论等视为备课的一种手段,更会注意到一些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因教师无法预设具体教学内容而产生的教案空白现象,一切皆以实效为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的知识需要通过作业的方式加以巩固和深化。三门中学对学生作业的要求是注重“量”与“质”的平衡关系。学校规定,理科作业不应以量的增加作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措施,要注重作业的质,要选择一些在思维上有张力、在知识上具有通达性练习,让学生在知识的储存和清化过程中能有个性化的选择;文科类的作业在重整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业批发方式,要视学生的程度差异而有所为,可圈点处绝不吝啬笔墨,如对错误较多的地方,可借问号、下划线等符号予以提醒,对作业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亦可进行面谈,用直接指导的形式,让学生走出误区。对一些文科类的作业,也可以鼓励学生对部分的内容进行互教互评,让他们在互教互评的过程中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课后辅导讲究针对性。学校严禁全班性的补课活动和有偿家教。各学科组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对一些学科尖子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一些学业成绩稍差的同学,教师辅导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往往能决定教学的高质量。为此,学校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精选适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减少对学生时空的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开放的思维时间,创设一个教师、学生以及家庭、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生态,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通过抓教学常规约束师生的行为、程序、纪律,使教学产生高效益,这本无可非议。但在抓质量和高效率的过程中,更应该考虑人的因素,不能以牺牲人的未来发展来满足今天的需求。生态学校文化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讲常规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个性化和人文性,努力追求一种真正促使人的高效发展的教育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