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时代语境的深刻理解

对时代语境的深刻理解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深刻理解时代语境,才能把握核心问题。为契合时代语境的变化以及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来拉动社会消费,不断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2014年,全球旅游产值GDP占比高达3.1%,中国提出在2020年超过5%,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增长率超过12%,远超GDP增长速度。
对时代语境的深刻理解_社会科学专家话玉溪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深刻理解时代语境,才能把握核心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为契合时代语境的变化以及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来拉动社会消费,不断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部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其中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通过加强创意设计,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形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鼓励各地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由此推动旅游业升级及其与文化创意融合,使大旅游概念呼之欲出。在政策引导下,大众旅游、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减贫困、惠民生的重要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内需的重要路径。

从全球来看,在经济扑朔迷离的背景下,旅游业仍保持远高于其他产业发展速度的增长势头。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旅游市场将达到16亿人次规模,保持年均3.8%的增长速度。2014年,全球旅游产值GDP占比高达3.1%,中国提出在2020年超过5%,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从全国来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在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推进,中国旅游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增长率超过12%,远超GDP增长速度。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均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并作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竞争力、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旅游业有极强的带动效应。旅游业每创造1元收入,可以间接创造7元的社会财富;旅游业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7个人就业。旅游业可以带动建筑、通信、住宿、娱乐、文化艺术、餐饮等30多个行业发展,因而被很多国家视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餐饮”形成体验文化游,“旅游+农业”创新旅游业态,“旅游+制造业(工业遗产)”形成城乡互动的文明提升等,充分显现了文化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特性,各行各业都在为旅游业提供内容,它是实现产业跨界融合的最佳载体

随着国民消费与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契合国内旅游市场变化,即从观光游到深度体验游、文化休闲游、健康养生游等,散客自由行已成为主导旅游形式。人们对旅游的期待不断提高,大众越来越追求旅游的质量和品位,旅游的目的多是为了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数据显示,2015年40亿人次的国内游人群中,自由行人群占比80%,达到32亿人次。在散客时代,全域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趋势,原本不是旅游景区景点的地方正变成新的旅游目的地,无景点的全域旅游成为常态性选择。在此背景下,国内旅游市场面临旅游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难题,为满足需求,国家旅游局提出全域旅游战略,使非著名景区景点迎来发展机遇。因此,全域旅游概念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践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拆除景区景点管理围墙,实现多规合一,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有效结合。”对于产业发展来讲,全域旅游战略对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道路交通、餐饮供给、信息通信等带来全方位的考验,以景区为核心的“以点带面”发展模式正转向“以面带点”发展模式。契合这种发展趋势,玉溪可以利用抚仙湖的自然资源及其良好生态环境,匹配于高起点规划的现代休闲娱乐设施,做到既能吸引人,又能留住人,还能把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带走,在更广泛的时空传播玉溪的声誉。关键是在发展理念上要有产业思维和形成产业化运作的能力,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从门票经济转向创意经济,使旅游地的民众和游客都受益。作为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统一,做到宜居和宜游兼顾,使居民和游客利益共享,使生产、生活、生态,以及当地人和外来人和谐共处,改善行者和居者的关系,在保障游客享受高品质旅游服务的同时,兼顾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宜居环境。

全域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休闲,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熏染。而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积淀在深厚的乡村文明中,体现在古老村落和一些乡村文化、民俗仪式的体验中。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生态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既能拓展农业多元功能,丰富农业发展类型,推动农旅相结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流向农村,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宽农民创业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又能更好地发挥贫困乡村的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区位条件和市场基础,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项目、节庆花卉活动、乡村土特产品,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展旅游消费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引导贫困乡村从低附加值的农业转变为中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实现脱贫致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发展的竞争力。在一些旅游业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地区,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深度互动,已形成“生态+文化”“景区+农家(民宿)”“农庄+游购”等模式。其中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全域旅游的发展旨在突破观光旅游的局限性,克服“门票经济”的发展困境。游客对旅游质量改善的渴望,会促使其去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到当地做家访、参加当地的节庆、体验民族特色文化等。因此,文化及其创意成为提升旅游品质的突破点。对文化而言,旅游是其商业化、活性化的最佳载体;对旅游而言,文化是其产业升级、提升客户体验的核心路径。盘活当地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可以转化为产品的手工艺,不仅能让游客感受古老的传统工艺和文化,更能在动手体验中带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销售。在旅行中,真正感染人的部分,是每个不同的地方对自己传统的珍视,同时,这种传统在当下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生命力。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只有文化的深度介入,在旅游领域的深度渗透,激活传统文化,才能让旅游带给消费者更丰富的体验,这是当下旅游业转型破题的关键。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2016年4月,以“全域旅游”为主题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在景洪市召开,会议印发《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和《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重大建设项目表和全域旅游创建项目名录》,全省16个州市无一例外地把旅游产业列为本州市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全省旅游业发展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基于此,玉溪市政府提出“玉溪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精心打造抚仙湖、帽天山、花腰傣3张名片,精准营销“玉溪好在,旅所当然”旅游目的地形象;“十三五”期间,把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成为玉溪产业实力强、发展贡献大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力把玉溪打造成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