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以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伟大创举,它打破了包括东西方在内的关于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固有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河北省围绕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格局,把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_燕赵党旗红: 中国共产党在河北

新时期以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伟大创举,它打破了包括东西方在内的关于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固有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党在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体制创新的客观规律,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相继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阐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内涵到最终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河北省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演变、不断突破和深化发展的认识过程。河北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指导实践,不断完善商品市场,积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理论突破,市场调节作用真正在经济建设领域发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党在理论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在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了市场机制。“文化大革命”中被关闭的城乡农贸市场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自由运销,集体和个体商业有很大发展,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把利用市场调节当作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到“市场”,为下一步突破奠定了基础。此后,市场调节向生产领域扩展。在这种条件下,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在全省得以逐步恢复并发展起来,工业消费品市场也开始兴起。

石家庄南三条市场的前身“天桥市场”就是在1979年3月自发形成的。这个市场从一形成,就迸发了活力。到1981年10月,天桥市场的商户发展到150户,狭小的场地影响了正常街道的通行,也限制了市场的发展,故将其迁入离天桥仅100米的中山东路南三条胡同,并正式命名为“石家庄市南三条市场”。无独有偶,河北各地的市场也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到1983年底,全省共有各类集贸市场1902个。同时,生产资料、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市场开始出现,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冲破了保守思想的束缚,回答了长期困扰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问题,使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为市场取向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河北省按照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开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加快市场建设。1986年,全省共有2722个集贸市场,在全国位居第十位。专业批发市场130个,保定白沟镇箱包市场,清河县精梳羊绒及其制品市场,廊坊香河县沙发市场和正定、霸州蔬菜批发市场等,成为覆盖北方的著名市场。特别是在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方面,石家庄市“统一销价,差价返还,放补结合,扩大市场”的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为河北省市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之,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相继起步。1987年,全省资金拆借市场发展到158个,共融资160多亿元,以住房商品化为目标的住房制度改革开始在唐山市起步。

南三条市场

白沟国际箱包城

明确目标,市场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导,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河北各类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步入了市场建设史上最好的时期。一大批集贸市场由“沿街市场”“马路市场”改造成楼内市场、大院市场、大棚市场,批发市场也由混杂经营转向专业经营。全省建成和改造了一大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设施较好、功能齐全、辐射较远的大市场。到2000年底,全省共有商品市场4896个,居全国第四位,市场成交总额为2127.38亿元,居全国第五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河北省围绕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格局,把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优化布局、改善结构、完善功能、提高效益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了一批大型区域性的农副产品市场、面向农村的工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与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着力抓了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网络,逐步把社会劳动力纳入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形成平等竞争、合理流动的市场就业机制。在培育市场体系的同时,河北省还加强了市场管理的力度,认真执行有关法律和法规,健全市场规则,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哄抬物价、走私贩私等以非法手段谋取暴利和扰乱市场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20世纪90年代初,河北省的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管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不同认识,导致市场秩序出现混乱的局面。对此,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法律法规精神,自觉规范市场秩序,积极配合新闻媒体,依法取缔无极非法医药市场,成功治理整顿白沟市场,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无极医药市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该医药市场已发展成年销售额达亿元的大市场。当时政府颁发了不到20个营业执照,但无极县却有近300家药店,一证多用为无照经营的假冒伪劣药品打开了方便之门。那时,从无极县药品市场批发出的假药、劣药,泛滥范围达半个中国。每年县财政仅无极医药市场的税收就达千万元。根据中央关于严厉打击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的指示,自1992年下半年至1994年,省委、省政府曾多次召开会议,责成有关部门研究整顿对策,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有关部门也多次对无极医药市场进行整顿,但由于力度不大,因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这期间,无极医药市场几起几落,经历了市场转移、“游击战”等过程,但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假劣之风愈演愈烈。

1994年,省委、省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在近10天的时间内,把没收的假劣药集中烧毁,彻底关闭了困扰人们多年的无极非法医药市场。

白沟镇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是保定高碑店市所辖的副县级建制镇。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白沟箱包业的急速发展,白沟市场由此萌生,成为全国起步较早的商品市场之一。当初的发展是建立在大肆仿冒基础上的。这种情形使得白沟的商业形象大打折扣,人们一提起“白沟”,就将其与假冒伪劣联系在一起。1992年,省委、省政府乘着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东风,抓住机遇,把加大改革力度的切入点放到改造和完善全省市场体系上,以白沟市场为突破口,在全省上下掀起了“白沟现象”大讨论,曾带动起全省市场建设的热潮。仅1992年一年,省政府就三次召开省长办公会,为白沟市场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自1992年3月下旬开始,一场波及全省乃至全国的“白沟现象”大讨论活动在《河北日报》展开。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这场讨论迅速吸引了全省媒体、工商、税务、商贸等领域的专家、干部和群众。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类媒体到白沟采访过,《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对这次讨论也予以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连续五次对白沟市场给予积极报道。《金融时报》报道白沟十几次,称白沟市场是“中国第一大市场”。当时的《农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十万农民闯白沟》,最后一句是“白沟乡农民在商业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

白沟和道国际箱包交易中心

“白沟现象”大讨论贯穿一条主线——推进改革开放;围绕一个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住一个关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剖析四个之道——白沟的改革之道、经营之道、建设之道、发展之道。通过讨论,振兴河北经济。

1992年,白沟引进资金8个亿,有112个项目同时施工,近两万名施工大军奋战在白沟,全国28个大中城市77个厂家在白沟设立了购销点。

加强监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进入新世纪后,党在理论上提出统筹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肯定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精神,在“十五”期间,使全省掀起了新一轮市场建设高潮。到2005年底,全省商品市场成交总额达到3310.32亿元,各类商品市场4107个,其中超亿元市场240个,超十亿元市场46个。河北保龙仓、石家庄怀特、邯郸阳光一批大型市场企业荣膺全国服务业500强。2006年以后,按照《河北省“十一五”期间市场体系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要求,相继建成了石家庄南三条市场、石家庄新华集贸中心市场、高碑店市白沟市场、安国市东方药城、永年县标准件市场、安平丝网大世界等全国闻名的大市场。

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为了解决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精神要求,在全省开展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活动。特别是2003年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正式成立以后,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级监管资源,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整顿规范行动,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近年来,围绕市场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河北省委、省政府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在全省范围内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46项集中整治。2001年,组织了“五个战役”。2002年,开展了14项整治活动。2003年,进行了食品、药品、农贸等8个专项整治。2004年,专项整治进一步发展到13个。2005年,又组织“五整治一打击”。整顿规范的范围涉及金融、税收、建筑、旅游、医药、卫生、房地产、文化、出版等多个行业领域,影响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2006年以后,根据违法犯罪行为由公开转入地下、由集中转向分散的新特点,强调加强日程管理,加强区域整治和品种整治,维护了地方和行业的市场经济秩序。省委、省政府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始终坚持“边整治、边规范、边建立长效机制”的方针。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广泛借鉴,大胆实践,长效机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各监管部门的职责逐渐清晰,职能交叉、职责空白严重的状况有所改观。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准入、产品抽检、质量追溯、问题产品召回、日常巡查、分类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确立,市场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步伐大大加快。市场监管的手段得到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监管信息共享工作有了积极进展,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开始装备基层监管队伍,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速度加快,监管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