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结构的重新理解

社会结构的重新理解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社会有机体宏观视野出发,我们会发现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社会结构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缺乏对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的研究,也就是缺乏对“现实的人”及其生活的基础性分析;二是缺乏对社会生活总体的分析,用物质生产这一种生产取代了社会有机体的全面生产,从而使辩证的历史过程变成直线演进。但是,如果有人把这层含义归结理解为历史过程的单向性,那恰恰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简单化理解。
社会结构的重新理解_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

从社会有机体宏观视野出发,我们会发现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社会结构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缺乏对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的研究,也就是缺乏对“现实的人”及其生活的基础性分析;二是缺乏对社会生活总体的分析,用物质生产这一种生产取代了社会有机体的全面生产,从而使辩证的历史过程变成直线演进。第二方面与第一方面又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社会生活的全面性来自个人生活的全面性,忽视了对“现实的人”的全面分析,必然导致对社会生活的简单化理解。

把社会结构区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研究的最大贡献,因为正是在这里,我们发现了社会生活的最本质方面,找到了理解社会生活的主导性线索。正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表述的:“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内容的最高概括,但如果有人认为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并以此为据去构筑教科书体系,那么我们只能说,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简单化理解。从马克思的行文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话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资本论》为什么要研究社会的经济生活,或者说马克思为什么要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是最基础的,离开了经济基础的分析,我们不可能理解现代社会。这是“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正是在这一总的结果的指导下,马克思创作了《资本论》。但是,如果有人把这层含义归结理解为历史过程的单向性,那恰恰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简单化理解。因为,第二,社会生活是总体的、有机的,《资本论》在形式上虽然研究经济,但它的指向是整个社会生活,并且以整个社会生活为思考前提。关于生产发生的生存论根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了详细的说明。因此,必须把马克思早年的思想与中晚年思想综合起来思考,才能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同时,历史是辩证发展的,如果从再生产角度,从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的再生产角度进行理解,决定历史发展的还有其他许多因素,这是一个互相制约的辩证过程,并不是物质生产决定一切的单向过程。把马克思思想归结为用经济说明一切的单向过程,是对马克思思想作了非辩证的理解。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可以看作这种非辩证思考的例证。

传统哲学教科书是从生产方式入手分析整个社会的,它认为地理环境不重要,人口也不重要,只有物质生产方式构成整个人类发展的基础,它是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并引起一切争斗的根本原因。这一思路虽然很好地说明了政治斗争的必然性,但是由于它忽视了对现实的人的研究,忽视了对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尤其是再生产的研究,因而在它的展开中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它往往强调生产,忽视对生活的研究;强调生产,忽视对消费的研究;强调物质生产,忽视对人的自身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研究;强调社会,忽视对人类个体的研究;强调国家,忽视对人群共同体的研究;强调生产方式,忽视对交往方式的研究;强调社会规律,忽视对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规律的研究;等等。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思维方式的单向性,没有从现实的人的全面生产。从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和再生产的角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导致了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的片面理解,包括对国家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化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结构的基础和社会生活的总体作进一步的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