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观政策要活

微观政策要活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在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时提出,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能,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今年“两会”期间,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是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并建言献策的主要话题之一。
微观政策要活_搞活微观激发活力和潜能_中国供给侧改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在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时提出,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能,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

企业是感受市场冷暖最敏感的末端神经。能否进一步释放企业的活力和潜能,关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关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

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在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创业创新,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点燃了更多的创新热情,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新动力。随着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开办企业不再是件难事。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收获漂亮“成绩单”: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长21.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创历史新高。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活力持续激发,特别是2015年10月1日“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以来,11月、12月新登记企业数量连创新高,分别达到46万户和51.2万户。

对商事制度改革来说,激发市场活力只是改革成效的一方面,它还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市场力量,更多企业选择服务业“淘金”。2015年,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357.8万户,同比增长24.5%,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80.6%。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为商事主体准入“减负”、为创业者“松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8亿人,比2014年底增加3102.1万人,增长12.4%。既要让企业“生下来”,更要让其能够“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新设小微企业开业率达70.1%,新设小微企业已开展经营的企业中78.7%有经营收入。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中国的营商环境居第84位。大量行政审批、行政管制仍是制约市场活力的重要障碍

很多地方也行动起来,出台具体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贵州省工商局今年“两会”后就出台12条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为贵州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如全面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按照“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准入流程、提高服务水平,由工商部门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在2017年12月31日过渡期前,做好存量企业的转码工作。从2018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使用“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在贵州工商门户网站公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置审批指导目录》,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适时调整《贵州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实施目录动态管理。同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改革,完善企业住所登记条件规定,在同一地址允许注册登记多家企业,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住所托管服务,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在事中和事后监管方面,贵州省工商局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将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监管。依托贵州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全省政府部门失信企业联合惩戒系统。

今年“两会”期间,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是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并建言献策的主要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认为,简政放权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他说,在“放”上,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对现有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市场去解决;适合中介组织办的事项,就让中介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让社会活力进一步迸发。比如在福州新区的管理上,福州市政府充分授权给福州新区管委会,不需要再到市里审批,下放给新区审批的项目都可以在新区服务大厅办理,同时在市政府的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了专门的福州新区窗口,大部分事项都可以当场办结。在“管”上,要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这只“手”,抓市场机制、社会力量管不了、做不好的事,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特别是民生领域的事和关乎老百姓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事要管好、管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车黎明认为,简政放权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首先,应该把过去束缚经济发展,或者说对于释放经济活力有约束的、可以放开的审批权限全部放开。其次,考虑制定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或措施。“放权不等于放任,不意味着政府大撒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政府来说,就是要通过制度和体制的创新,按需分配资源,放下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守住那些应该管、能够管、必须管的事,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认为,简政放权,应注重规范程序,防止下放的权力“自由落体”。在推进简政放权过程中,锦州坚持放、管、服同步推进,实现了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

对于如何做好简政放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建议,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审批环境体系。她说,改变“审批难、审批烦、审批慢”等现象,地方政府首先要减少审批层级,对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明文规定取消的事项坚决取消,不留死角,同时将审批权下放,减少上级部门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扁平化审批。在监管观念上,要把行政机关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她还建议,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可构建“中介超市”,推进中介服务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同时鼓励开发“中介超市”信息管理软件,推动“互联网+中介超市”的发展。简政放权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要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先让群众有便利感。

尽管取得很大效果,但简政放权的阻力仍然存在,中央一些政策难以落实。行政事业机构庞大,企业供养规模大、费用高,都会转变为交易成本。有经济学者就表示,国家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有些领域成果显著,比如目前开办企业难等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对企业来说,各种审批、许可仍然是很大压力。有的企业上项目,拖上一年半载都批不下来。

今年“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指出,我们现在审批事项还是比较多,而且保留的事项当中有很多标准不统一。前几天我到一个代表团去参加审议,就有代表说他们要办一个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群众很欢迎,但是这涉及养老机构准入、医保定点、收费审批等,要跑多个部门,关键是这些部门的标准还不统一,所以让他一头雾水,像你讲的都找不到门了。这本身就束缚了产业的发展,也抑制了群众消费的需求。所以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企业活力仍待提升

当前我国养老消费、健康消费、旅游消费等热点加速形成、升级态势明显,尤其网络消费等新业态方兴未艾,显示了对经济的强大拉动力。同时我国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但从企业方面看,一是经营成本过高,二是订单不足,需要政府继续简政放权、创造各种经济活力迸发的土壤,并在稳增长的同时还要稳需求;其次,企业也亟须调整发展模式。企业能够做出来产品,但在怎么做得好、怎么做得便宜方面,努力还显不够。企业转到提升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路线上是很关键的。

目前,很多已经“虚胖”的企业还承受着诸多“隐性成本”。这些“看不见”的成本像是捆住企业的“绳索”,不仅抑制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经济参考报》最近所做的一项问卷数据显示,45.3%的企业对当地政府简政放权工作表示满意,但认为政府需进一步简政放权,其中对“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呼声最高,占比37%。数据分析发现,一些地方政府“乱伸手”带来的不当干预和企业的盈利密切相关。其中,认为“政府干预及政策不稳定”的企业中有50%“利润较低”;认为其他“灰色”成本高的企业中有53.3%“利润较低”。

根据问卷统计,在调查的500家企业中,有59.7%的企业表示当前利润较低,有13.3%的企业已经出现亏损,有65.2%的企业表示当前销售一般、订单不足。其中“用工成本上升快”“融资难”“原材料上升快”“税费偏高”“社保负担重”分别位居企业“困难榜”前五位。

企业到底有多“臃肿”?一位地方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过去10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GDP和企业利润增长,‘五险一金’甚至比一些欧洲国家还高,很多企业承受不起。”江西省某地级市工信局一位负责人从企业税负角度分析说:“中国企业的综合税费负担占整个运营成本的40%,县一级可能更高。”另外在企业融资成本上,比较中美两国的制造业融资成本后发现,目前国内最便宜的借款成本约为年利率6%,仍是美国的2.4倍。

一位资深的金融界人士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出口优势在不断弱化,随着土地成本升高,劳动力工资增加了3至5倍,再加上税费成本,企业不堪重负,尤其是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已面临全面萧条。这些“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成本。一方面,产权保护制度的欠缺增加了企业维权成本。“为什么目前供给质量不高,就是‘山寨’太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说,过去仿造是为了“追赶”,现在却阻碍了创新。国内某著名纸业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产品被华北某县五六家企业仿冒生产。企业组织打假维权时,当地领导竟表示,这些企业事关当地税收、就业多个方面,不能一下子关闭,需要慢慢“转型”。另一方面,传统的税收激励方式不利于企业从事创新性投资及科技研发活动。重庆伟岸测器公司是一家创新型企业,原材料经过研发到销售,增值部分相比加工贸易企业高出很多,但这也意味着要缴纳更多的增值税。反之,强调做大规模而不重视创新的企业增值少,就可以少缴税。

——制度成本。一是技术和产品供给受制于政策供给。二是地方利益凌驾于产业之上,增加企业投资成本。三是审批管制夹杂隐性成本。中部某省一位政协委员到企业调研发现,同样一个节能评估报告,有熟人或跟领导打招呼只要3000元就可以通过,而人生地不熟的外来企业,要3万元才能通过。

——垄断成本。广州市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旅游等既是公共事业,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推动的产业。企业愿意干,老百姓也需要,问题在于这些领域门槛过高,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即便进入,也往往因为没有话语权而很难有发展。

受访的企业和相关专家认为,为企业降成本,首先要为企业“松绑”。要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时放松管制、减少政府不当干预,这就是既要“宏观经济稳定”,也要“微观经济放活”。

微观放活,意味着尽量减少制度和政策羁绊,为企业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进一步提出:不打扰并不意味着服务和市场监管缺位,比如为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这是从政府层面为企业降成本的更深维度。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为企业降成本,主要是降低政府一侧的成本,核心是通过减税降费,让企业能腾出手来搞创新研发。税收成本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会有几十万、上百万家企业扭亏为盈,避免倒闭。

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将推出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举措,预计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规模超过历年,而减税最主要的是营改增全面推行。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扩至最后的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等四个行业,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最后四个行业涉及纳税人约960万户,对应营业税1.9万亿元。

增值税和营业税加总,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0%以上。我国2012年1月1日启动营改增试点,目前已扩至全国,行业覆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以及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七个现代服务业。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580万户,累计减税5939亿元。改革一旦全面铺开,意味着减税力度更大。

3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自2016年5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方案细则。两部门公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和《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四个文件,全面规定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行业加入试点后的方案内容。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全面推开后,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境内单位和个人发生的跨境应税行为,税率为零;除此之外的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税率为6%。此外,增值税征收率为3%,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在建筑服务领域,方案明确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为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等,都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对销售不动产,则明确一般纳税人销售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不含自建)的不动产,可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该项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其他个人销售其取得(不含自建)的不动产(不含其购买的住房),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该项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个人出租住房,应按照5%的征收率减按1.5%计算应纳税额。《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则公布了40种免征增值税情形,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服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服务;个人销售自建自用住房等。文件还规定了一系列享受扣减增值税的规定,涉及退役士兵创业就业、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等。

除了减税,今年还将加大收费基金清理和改革力度。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原先只有小微企业享受免征,今年将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时所收取的费用。今年还将取消一些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例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价格调节基金停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免征范围由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1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

此外,今年还将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减税政策,如小微企业扩大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延长增值税和营业税免税优惠政策,加大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力度等。

业内人士还指出,当前我国市场环境还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企业不正当竞争严重等问题,一些行业和领域社会资本仍不能自由进入,企业的负担相对较重。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的规则尚需完善。

3.微观要活根本上仍需靠改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能,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

值得期待的是,一项项有助激发企业活力的改革即将出炉,“十三五”规划建议已提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营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

今年3月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份文件在讲完总体要求后,第一个谈到的就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问题,并提出了五方面具体任务。

一是全面落实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制定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指导意见,优化国有企业结构布局。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健全企业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搭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推进中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方案。出台加强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的意见。

三是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企业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研究提出公有制经济之间股权多元化改革方案。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地方国有企业因地制宜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四是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售电侧改革、交易机构组建及电力市场建设等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出台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出台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推进食盐生产批发管理体制、食盐政府定价机制、食盐储备体系等改革。出台深化建筑业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五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废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改善和优化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从典型案例入手,总结保护产权好的做法和经验,纠正破坏产权的行为,出台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的意见,让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等依法得到保护。

经济学家认为,微观搞活,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改革,在制度完善方面下功夫。围绕微观要活的目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政府相关的行政执法工作,让微观活力比较好地、高水平地、充分地释放出来。

链接2 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12条“干货”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国务院日前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10个领域50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意见涉及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等体制创新、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事业相关改革、加快改革试点和改革督查评估等领域。记者从中梳理了12条“干货”。

1.【四个“更加突出”】《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总体要求提出,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更加突出基层实践和创新,更加突出抓改革措施落地。

2.【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研究提出公有制经济之间股权多元化改革方案。支持地方国有企业因地制宜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3.【出台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若干意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售电侧改革、交易机构组建及电力市场建设等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出台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出台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出台深化建筑业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4.【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定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基本流程、标准指引及规范办法。开展国务院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国家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

5.【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给范围】制定并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住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有条件的地区逐步转向以租赁补贴为主,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研究鼓励住房租赁经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适当增加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6.【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择机理顺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

7.【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养老健康领域。

8.【完善并择机出台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过渡方案】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在条件成熟的领域率先启动。深入研究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整体方案,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

9.【逐步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继续推进消费税改革。研究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环节税税率。

10.【加快建设市场化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稳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金融市场双向有序开放,择机稳妥开展限额可兑换试点。

11.【适时启动“深港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研究制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规则,积极推进试点。研究推出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制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方案。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出台加快发展现代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

12.【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研究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研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