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流服务业

物流服务业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部门,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发展。总的来说,中国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都比较落后。随着国外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成熟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占有明显优势,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着手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已十分紧迫。
物流服务业_现代城市发展与管

第三节 物流服务业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部门,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发展。

一、现代物流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的经济活动过程。其构成要素为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它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职能部门,但却涵盖了一系列相关活动,范围从制造过程的采购到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为止。物流活动的总体目的是实现高顾客满意度或者可感知的产品价值,必须由可接受的价格来提供服务而实现物流目标。物流一词从physical distribution发展到logistics的一个重要变革,是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职能系统整体加以管理和运行,也就是说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经从对活动的概述和总结上升到管理学的层次。

二、我国物流服务业的现状

商务部统计,2003年我国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为7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成为拉动GDP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3年国内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为5594亿元,增长11.3%,占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13.1%,占同期第三产业投资的21.1%。进入2004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带动,我国物流业以更好的速度前进,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最近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物流货物总额达82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总的来说,中国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都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寻求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除了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物流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不少地区和主管部门也未能意识到物流管理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买方市场的出现及加入WTO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物流管理。实践证明,加强物流管理是企业从内部找利润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增强外部竞争力的迫切要求。随着国外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成熟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占有明显优势,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着手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已十分紧迫。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加强物流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开始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并已显现效益。如海尔集团通过实施物流重组,使物流能力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空调事业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现代物流中心库,库管人员从原来389名减少到49名,管理费用大大降低,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1200万元。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与全国130多个城市的储运企业结成运输中转网络,通过相互协作,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日平均商品储存量超过10万吨,商品运输和配送量超过100万吨,形成高效的物流体系。

(二)力量分散

许多企业很难同时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造成资源闲置。如仓库,一般按最大存储量设计,当没有达到最大存储量时,仓库有一部分闲置,企业经理们有没有主动去市场上找客源,利用这部分仓库存储别人的货物,即使想过但很少付诸行动。而且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提供的物流服务档次低、利润率低。在对57家企业调查时发现,规模比较大的储运企业有8家(全国分公司有8家以上),占14%;中型储运企业有11家(分公司3家到7家),占19.3%;大型运输企业有6家,占10.5%;中型运输企业有11家,占19.3%,其余21家企业都是小型仓储运输企业。一些小企业很难提供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满足跨国集团、IT企业、医药企业及其他高科技产品企业的要求,低附加值服务也导致企业利润率极低。目前,在市场中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是几个人和几辆车。少数大型传统企业转化而来的物流企业和具有较强实力的新兴物流企业又还处在转变与整合之中或起步阶段,尚未出现实力雄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占有显著优势的领先物流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有效物流服务的企业极为有限,更不用说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有效物流服务了。再就是很多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与控制的经验和技术比较差,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也比较低,整体物流运作效率不高,专业优势不明显,有时甚至还比不上用户自营物流的效率。而且国内很多物流企业的经营属于短期行为,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期战略。如果企业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长远目标,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下。

(三)信息化和标准化不高

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物流职能是企业主要职能之一,因此被誉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一体化”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模式,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收集、处理的效率非常低,很多企业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配备了电脑,但是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信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协调各部门的基础。信息技术被视为是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它在不断地提高速度和能力,同时又在降低成本,新技术日新月异,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有电子数据交换(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技术,这些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都很低。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各主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也已形成各自的一套体系,而这些体系的形成,并没有考虑到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现有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突出表现在托盘、包装、信息技术等通用设备与技术上面。铁路、公路、海运、民航、工业部门物流系统,都有自己的或选择不同的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除了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还造成人力、时间、效率等方面无法估算的损失。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国家标准《储运单元条码》颁布后,实际应用正确率不足15%,没有实现规范物流条码的预期目的。如我国集装箱运输仅占总货运量的20%,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5%。

(四)物流人才缺乏

跨国物流公司在华业务的开展,对物流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跨国公司通过储备、垄断物流人才来为扩张在华市场做准备,显然已成为跨国物流巨头实现其“中国蓝图”的至关重要的一环。UPS为满足市场扩大、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在华的员工队伍。下一步在中国人才需求将覆盖市场营销、供应链解决方案、系统维护等物流相关领域。业内人士估计,考虑到2002年UPS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同比增长45%,及2003年第二季度出口量比上年同期飙升近70%的迅猛势头,其对人才的需求将相当大。联邦快递相关人士表示,今后几年,公司在中国的员工每年都将新增300人。但是,在跨国物流巨头人员需求即将大幅增加的同时,中国国内物流人才的缺口也在不断扩大,短期内难以缓解。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项调查,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60余万人。业内专家表示,未来7至10年,中国都将处于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峰期,人才缺口会持续扩大。2003年底,全国有47所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在校生约5000人。而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大专以上院校达100多所。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达15万人左右。目前,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与市场需要之间严重脱节。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更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

(五)物流管理体制滞后

由于中国经济管理分工较细,各领域都分别设置道路若干个部,自成体系,多头领导,对物流这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来说,其涉及的部门也很多,也就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各物流企业或机构只服务于本部门或本地区,只对其上级管理机关负责,而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却很少。这种纵向集中、横向分散的物流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便显露出不适应性。表现在:物流体制的横向分散,既不利于国家对物流的统一规划,还造成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的落后以及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而物流体制的纵向集中,造成对物流经营管理的轻视。此外,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三、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工作

根据现代物流原理及供应链理论,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包括仓储、运输在内的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具有资金雄厚、海外服务网络强大、行业知识和运作经验丰富、管理科学、信息系统为主的技术手段等方面优势的大型物流企业

物流业属于寡头市场,其形成需要经历较长时间。但是,入世后国外物流巨头的加入必然会加速这一进程,中国物流业必须未雨绸缪,要通过资产重组、联合等途径,进行行业结构调整。中国的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数量较多,但功能与服务完善、拥有全国网络的大型物流企业很少,绝大多数设施由区域性的小企业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和网络,组织化程度很低,与生产企业的需要很不适应。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盘活存量资产,是大势所趋,也是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现有设施的浪费与闲置的重要途径。广大仓储运输等物流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改革、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增强市场辐射能力,提高物流管理组织化程度。推动中国物流业更快地走向成熟,这样才能与国外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国内市场,从而进军国际市场

(三)大力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大力推动也是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现代物流理念的广泛传播,强化了企业对物流现代化管理的认识,并推动了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各级政府的鼓励政策推动了各行各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随着ERP等综合业务系统和专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成熟,IT企业的主动出击,促进了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大飞跃。

(四)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

首先,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其次,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政府应当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让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并借鉴国际经验,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即根据其受教育的程度、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确认其所能从事的物流工作。最后,要加强物流师资与教材建设。物流人才培养要产、学、研相结合。

(五)进行物流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建立物流行业管理体制,对物流行业的各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再次,建立全国物流网络,加强横向联合。最后,政府规划的过程中,积极地研究和制定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但在交通专项规划中,对关系物流产业发展的各种物流基础设施要进行统筹规划,并注意协调不同地区、城市之间的物流设施发展规划,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从国外经验看,从物流管理中获取的效益相当可观,但由于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晚,观念、技术都有待提高,物流管理这个“第三方利润源泉”能否喷涌而出,给国内企业带来滚滚财源,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的物流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物流行业已进入了一个高需求、高发展的阶段,中国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系统集成与设备制造企业应抓住机遇,调整市场定位,学习或引进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与提高我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物流业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