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制定

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制定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赖以创立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他们合作以后的第一步,是进一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清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完成第一个伟大发现,系统制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对唯心史观和各色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中,阐发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制定_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赖以创立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正当马克思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为写作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著作做准备的时候,恩格斯于1844年8月底从曼彻斯特回国途中,在巴黎第二次会见了马克思。从此,他们结成亲密的战友,开始了长达40年的共同战斗历程。他们合作以后的第一步,是进一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清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完成第一个伟大发现,系统制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844年9-1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他们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这主要是一部哲学著作,列宁称之为“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41]它对于共产主义学说的直接贡献,一是注意从经济制度的内在逻辑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为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得出了“私有制在自己的经济运动中自己把自己推向灭亡”[42]的结论。二是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作用进行了远比以前的著作详细深刻的阐述。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有产者和无产者的对立的分析,得出了“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的重要结论,而且这“已由它自己的生活状况以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结构最明显地无可辩驳地显示出来了”,他们还指出,英、法两国的无产阶级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任务,并且不断努力使这种意识达到完全明显的地步。[43]这一认识,正如列宁所说:“其中非常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的几乎已经形成了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作用的观点。”[44]

恩格斯在1844年秋到1845年3月完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根据他在英国深入调查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的学说作了更进一步的阐发。恩格斯指出:工业革命的一个明显的结果,是把居民中间的一切差别简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并详尽地描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45];正因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和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恩格斯预言,现在已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将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要想和平解决已经太晚了。”[46]恩格斯还指明了无产阶级要解决英国的社会问题,“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暴力革命”;而且,真正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只有和工人融合在一起,实现“社会主义和宪章主义的合流”,形成一个“新生的党”,“工人阶级才会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47]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走向新的世界观的。因此,清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就成为他们完全脱离旧的思想营垒,创立新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的决定性步骤。不克服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就不能够从旧的出发点过渡到新的出发点,也就不能够制定新的历史观和社会革命理论。马克思到布鲁塞尔不久,便着手清算费尔巴哈兼及整个旧唯物主义和整个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从目前的资料看,1845年3月马克思写的《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可能是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最早的著作。马克思在这一书评中,抛弃了异化劳动理论,第一次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的思想。1845年春,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4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所以宝贵,就在于:第一,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人类认识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49]这就指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二,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重要论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还原为人的本质,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对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主要问题并没有回答,或者说是作了错误的回答。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观点出发,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错误,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0]第三,提出了新的哲学的出发点和任务。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1]这一天才《提纲》表明,马克思已彻底清除了费尔巴哈的影响,找到了新世界观的出发点,从而为创立新的历史观,奠定社会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845年到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时期一部篇幅最大的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对唯心史观和各色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中,阐发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发可以归纳为:第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一切历史活动的基本前提的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他们认为,现实的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前提,而人又是依靠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存在的。所以他们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5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的条件,他们的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构成了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础。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他们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总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53]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原理。他们说:“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而“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如冲突的总和,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意识的矛盾,思想的斗争,政治斗争,等等。”[54]这里所使用的“交往形式”,就是以后使用的“生产关系”,虽然表述还不够确切,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这个规律,已经明确地揭示出来了。第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对生产而言,它是生产力借以运动的形式;而另一方面,又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而作为上层建筑主要形式的国家,则是经济基础的集中表现。“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55]可见,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初步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制定的唯物史观,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的认识和论证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第一,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反对现存的生产关系、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必然结果。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56]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变成了反对和破坏生产关系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使冲突得到解决。由大工业而产生的无产阶级,“形成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57]而具有“共产主义意识”的无产阶级正是解决这个冲突的社会力量。第二,共产主义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共产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58]他们还指出:“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59]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把只有大工业和随之而来的生产社会化的充分发展才是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物质基础这一基本观点表述得很清楚了。第三,共产主义革命是区别于过去一切革命运动的最深刻的革命。这种深刻性,首先表现在共产主义革命“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成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60]其次还表现在共产主义革命将使人类自身乃至进行革命的无产阶级获得彻底的改造,造就符合共产主义的新人。他们写道:“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段,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弃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61]第四,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必须夺取政权。他们写道: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的真正的斗争。“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即使它的统治要求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式和一切统治,就象无产阶级那样,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62]此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还预测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例如,他们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63]也就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64]既然实行联合起来的个人占有了全部生产力的总和,那么,旧的分工,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以及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所谓“自由劳动”都将归于消失。“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65]他们后来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设想在这里表述清楚了。

总之,《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完成。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借助唯物史观对共产主义学说进行的论证,把它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但他们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运用唯物史观来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发现剩余价值的来源,进一步阐发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