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行承包经营制改革阶段(~年

推行承包经营制改革阶段(~年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相继出台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工业经济改革步入新阶段。全区首轮承包的各类企业3123户,占应承包企业3892户的80.2%。7月,由自治区体改委、自治区经委、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劳动人事厅、自治区税务局和自治区审计局等6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自治区承包小组做出《全面推行新一轮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推行承包经营制改革阶段(~年_修史资政育人研究. 2015 年卷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之后,相继出台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工业经济改革步入新阶段。

从1984年10月开始,自治区在工业、交通等238个国营企业中实行了第二步利改税,即以企业1983年利润总额为基数,通过加减价格调整等因素后,合理调整产品税率,增设资源税、增值税和几种地方税,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和调节税,对小型企业征收八级累进税,在确保企业合理留利的前提下,确定对23户大中型企业开征调节税,并对微利企业核定了减征所得税率。“利改税”确立了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并通过税收杠杆,缓解了企业因产品价格不合理、资源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不同所产生的苦乐不均的矛盾,在国家拿大头的同时,使企业留利有所增加,调动了企业积极性。

1987年8月,在全区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自治区政府同大河机床厂、长城机床厂、银川汽车运输公司等13个企业签订了“两保一挂”(保上缴利润、保技术改造任务,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承包经营责任制合同,拉开了全区首轮企业承包经营的序幕。之后,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规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实行招标承包经营的试行办法》等文件,确立了“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歉收自补”承包经营原则。1988年至1989年,又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细则》等7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全区首轮承包的各类企业3123户,占应承包企业3892户的80.2%。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不仅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得到合理调整。但是,由于企业领导和管理方面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未成型和不完善,出现了承包企业上缴国家利润水平低于经济效益增长水平、在利益分配上过于偏重企业和职工个人,一些企业承包人收入不合理过快增长,有的企业出现吃老本、拼设备的短期行为,以及假报效益、挂账亏损等违背承包经营责任制原则的问题。

1985年,各地、市、县和自治区主管部门选择了一批企业进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试点。之后,在全区普遍推开。1990年,开始推行第二轮承包制。1990年3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自治区体改委、自治区经委发出《关于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见》,从18个方面对承包的原则和办法作了规定。7月,由自治区体改委、自治区经委、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劳动人事厅、自治区税务局和自治区审计局等6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自治区承包小组做出《全面推行新一轮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若干意见》。1991年,新一轮企业承包全面铺开。在承包中,多数企业以“两包一挂”为主,实行上缴利润递增承包超收分成、基数承包超收分成或利润递增承包形式,少数企业实行“切块分包”“长包短定”、企业认标承包、顺延承包或招标承包等办法。由于在承包中坚持了科学合理确定基数基础上的“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歉收自补”原则,在指标体系上力求经济效益、发展后劲、企业管理三大指标统筹兼顾,推动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了企业的生机活力和发展后劲。

进行了转换经营机制试点。1991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搞活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1992年,自治区确定了90家工商企业(其中工业企业49家)进行转换经营机制的试点,企业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同时,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全区绝大多数企业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实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终结审计制;推行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企业公开招聘中层以上干部,竞争上岗,择优使用,职工实行双向选择,择优上岗,企业进人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将职工工资、奖金的分配与企业效益及个人贡献大小结合起来,实行计件工资、岗位工资、浮动工资、档案工资与评分记奖、联产联销、联利记奖等分配形式,打破了分配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现象,促进了国家、企业和职工群众三者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