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由迁徙梦

自由迁徙梦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实现了居住和迁徙自由的统一,人的权利才算是完整的,“期待‘自由迁徙权’入宪,还公民的基本权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自由迁徙已是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农民工虽然实现了自由迁徙,但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背后是制度问题。户籍制度是自由迁徙的第一道障碍。
自由迁徙梦_中国民情报告

2013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这是“自由迁徙”这个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户籍改革研究专家王海光说,宪法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居住自由,二是迁徙自由。只有实现了居住和迁徙自由的统一,人的权利才算是完整的,“期待‘自由迁徙权’入宪,还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国人尤其是两亿多流动人口的最大梦想之一。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两亿多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农民工进城不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移居城市,更是个人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工资偏低,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婚恋生育等。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说,当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2%,但是中国还有约2.7亿人仍然是“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形成了“半城镇化”现象。

消除户籍障碍让农民工市民梦不再遥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自由迁徙已是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农民工虽然实现了自由迁徙,但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背后是制度问题。户籍制度是自由迁徙的第一道障碍。而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保、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更深的鸿沟。

1954年宪法曾明确规定,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但几年后正式实行的户籍制度以及依附其上的供给、福利制度,阻断了人们的迁徙之路。户籍改革看似简单,但要落实与城市户口相挂钩的利益却很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户籍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行,是因为城里的福利政策太多了,且继续和居民户籍密切相关,进城的农民很难同步获得社保、就业、教育的机会。资料显示,全国2亿多进城农民工中只有200万左右通过买房、结婚等方式获得城镇户口。城市空间扩张过快,而农村人口由于户籍、购买力等限制,被拒于城市大门之外,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也使得当前的城市化难以如预想中一样拉动消费和内需。在2013年博鳌论坛上,知名经济学者胡祖六语惊四座:“户口制导致‘二等公民’,只有奴隶制可相比,没什么好改革的,就是应该取消。”

北京户口相对于外地户籍所隐藏的主要福利

资料来源:《中国经营报》2013年3月4日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这是2013年1月15日,李克强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的。

对于2亿多城镇流动人口来说,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就是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在使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可以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其中,重点包括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及社会保障等。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开后,流动人口的这些梦想能否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