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楚雄州文物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楚雄州文物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日趋消失,楚雄州的文物保护工作仍面临重重困难与问题,任重而道远。全州文物部门文物藏品7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00余件。二是及时组织申报和公布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抢救保护各类濒危文物。五是组织楚雄州境内大中型建设工程沿线文物调查勘探工作。
楚雄州文物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_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八辑)

摘要:多年来,楚雄州文物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州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日趋消失,楚雄州的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楚雄州 文物保护 保护对策

文物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珍贵历史遗存物。它从不同的领域和侧面反映出历史上人们改造世界的状况,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对于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都能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楚雄州文物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州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日趋消失,楚雄州的文物保护工作仍面临重重困难与问题,任重而道远。

一、楚雄州文物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一)保护机构和队伍情况

目前,在楚雄州文化体育局设有文化遗产科(2007年至2011年为文物科),负责全州文物行政管理工作;在楚雄州博物馆设有州文物管理所,负责全州文物管理、保护业务工作。全州九县一市除元谋县外全部成立了文物管理所,其中禄丰县文物管理所、姚安县文物管理所分别与禄丰县博物馆、姚安县博物馆合署办公,双柏县文物管理所与双柏县文化馆合署办公,元谋县由元谋人博物馆(原元谋人陈列馆)代行文物管理职能。

全州有文物博物从业人员编制91人,实际在岗84人,另有20人左右为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其中,除楚雄州博物馆、禄丰县恐龙博物馆、元谋县元谋人博物馆在岗人员在10人以上外,其余各县市文物管理所及姚安县博物馆人员最多的4人,最少的1人。

(二)文物数量和基本保护情况

2007年至2012年文物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楚雄州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820处,有384处先后公布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元谋猿人遗址、元谋大墩子遗址、元谋古猿化石地点、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产地、禄丰星宿桥和丰裕桥、姚安龙华寺、姚安德丰寺、大姚白塔、万家坝古墓群、楚雄文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护法明公德运碑、龙泉书院、雁塔、牟定文庙、灵官桥、李贽桥、大石膋水利工程、姚安文昌宫、文峰塔、高氏土司衙署、地索李家宅院、石羊文庙及孔子铜像、妙峰德云寺、赵祚传烈士墓、庆丰盐井遗址、菜园子遗址、诸葛营遗址、回龙桥、中和传统民居建筑群、元谋红军长征革命遗迹、狮子山正续寺、大洼恐龙山、阿纳恐龙化石地点、禄丰盐井遗址、开宁寺、黑井武家大院、大花桥、滇中古驿道禄丰段、大庄苏氏祠堂),州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0处。全州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项(禄丰黑井古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项(大姚石羊古镇、姚安官禄古镇)。全州文物部门文物藏品7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00余件。

多年来,全州文物工作者呕心沥血,为文物保护、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历年来,楚雄州文物部门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皆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最早如1973年曾投入经费1300元,对元谋江边红军标语墙进行防风化处理,安装了玻璃窗,此后至2008年的35年间,各级政府投入2000余万元对5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多次维修。近年维修的有姚安龙华寺、高雪君祠、军民总管府、李贽桥、德丰寺,南华石门山石刻、灵官桥、镇川桥,武定白塔、狮山摩崖石刻、白路红军标语、土高炉群,大姚锁水塔、文笔塔、昙华石刻群,禄丰黑井观音寺、潘氏宗祠,楚雄团山土主庙,元谋大乌头禾红军标语等。楚雄白土玉皇阁、达诺王彩旧居、姚安光禄文昌宫、楚雄龙泉书院、元谋猿人遗址、禄丰滇中古驿道(禄丰段)、永仁中和老街建筑群等目前已列入维修计划。自2007年起,州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对全州亟待保护的州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抢救维修工作。二是及时组织申报和公布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抢救保护各类濒危文物。除了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上级要求积极申报外,楚雄州文物部门组建了专家组,积极组织州级、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申报,目前,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公布至第三批,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已公布到第七批,如禄丰县。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州不可移动文物日常管护制度,并不断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工作的管理。四是加强遗址保护规划工作,如“元谋人”遗址、禄丰腊玛古猿化石点保护规划正在积极进行中。五是组织楚雄州境内大中型建设工程沿线文物调查勘探工作。

2009年进行了广(通)大(理)铁路,元(谋)双(柏)玉(溪)—双(柏)公路沿线文物分布及埋藏情况调查;2010年对戛洒江水电站淹没区沿线、昆明安宁市安丰营至禄丰县东邑村高速公路沿线、禄丰县仁兴镇110k V输变电工程建设沿线、禄丰长田至禄丰县城高速公路沿线、中缅输油管道建设区域(楚雄州境内)、楚雄市南二环公路建设区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2011年对永仁县永武、南永路与国道G108公路网连接线新建工程沿线、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淹没线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2012年对G108国道楚雄段建设工程、楚雄—攀枝花—凉山中缅石油及天然气管道工程楚雄段、元谋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工程沿线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2013年对改建铁路成都至昆明(米易—广通段)沿线、武定至易门一级公路沿线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摸清了建设区域内文物分布情况,做了调勘报告,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向建设单位反馈了意见建议。六是积极做好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2010年10月,全州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已圆满完成,目前,正配合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进行全州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数据登录,拟建完整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七是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了全州可移动文物数量、类别、分布、保存现状等,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档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始于2007年9月,历时近5年,分3个阶段,共调查文物点1427个,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类819处(新发现507处),确认消失文物179处。八是不断提高楚雄州博物馆等州县博物馆的展览水平和服务质量,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培养社会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如楚雄州博物馆建立了一个“流动博物馆”,以“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为主题制作展板,自2010年以来,每年深入机关、学校、厂矿、社区、农村、军营举办展览,服务群众;打造了一个精品展“霓彩彝裳——中国彝族传统服饰精品展”,根据楚雄州博物馆近20年征集到的全国各地精品彝族服饰,按照彝族地域传统、方言区和服饰特点,将彝族服饰分为大小凉山型、滇东北型、红河型、滇东南型、滇西型、楚雄型六种类型进行展出。2006年至今,曾到中国香港、湖北荆州、广西桂林、内蒙古包头、北京、广州等地和韩国进行了系列展出。

二、楚雄州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仍然较差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一旦毁坏永不复现。目前,一些地方的党政部门和社会群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仍然认识不足,文物保护“五纳入”(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未能落实,有些部门在经济建设中不征求、不采纳文物部门的意见,一意孤行,置国家文物保护法规于不顾,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文物工作不了解,对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人员编制、财政拨款上进行压缩,造成文物工作经费拮据、文物保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一些县在城乡建设中,随意在文物保护单位内开展建设工程,造成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面貌及环境风貌严重破坏;个别县、乡无视文物法律法规,擅自维修文物保护单位,工程无报批手续,方案未经审批,施工中没有监理,造成文物破坏性修缮;一些地方群众漠视文物法规,私自拆毁不可移动文物;盗窃古墓、古建筑构建,文物走私等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

(二)文物保护经费依旧紧张

各县(市)因财政困难及领导意识问题,没有文物保护经费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经费,大多只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连日常事务经费都很紧张,至于文物普查、保护维修、科学研究等工作经费则根本无法保障,各项文物保护工作举步维艰。楚雄州虽然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经费用于文物维修,但每年要修的项目太多,“僧多粥少”,无法保障文物保护维修需要。文物维修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尽最大可能保持文物原貌、风格,尤其古建筑维修,表面看着光鲜,一旦拆开,木构件往往虫蛀糟朽,歪闪扭曲,修复工序繁杂、耗时费力,耗资往往比重建还巨大。从前述统计可知,35年间耗资2000余万元,也只修了50余处而已,于384处亟待维修保护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言,每年100万元的经费确实只是杯水车薪,致使一些不可移动文物逐渐毁损、消失。

(三)文物保护队伍人员少、素质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目前,州文物管理所业务人员仅4人,各县文物管理所大多只有1个文物保护编制,几乎都是一人一所,相比其他州市级10~15人、县级5人以上,那是少之又少,这么少的人员,担负着前述众多可移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维修,可见工作难度之大。另一方面,文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84个在岗人员中,虽然大学学历41人,专科20人,正高职2人,副高职11人,但很多同志为后来调入人员,从事文物保护经验不足,深入实践不够,有的学非所用,没有相关文物专业知识,导致业务工作能力较低,全州文物保护人才“青黄不接”,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受限。此外,由于文管所建制低,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待遇差,工作难度大,再加上职称评聘、先进评选中职数受限,部分文物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全州文物保护工作受到很大负面影响。

(四)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小,文物违法违规事件频频发生

由于楚雄州缺乏专职文物执法队伍,州境内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事件屡有发生,如在保护范围内搞工程建设,建设工程未报文物部门做区域内文物调查、勘探,不按文物法规定程序、手续擅自对文物进行维修等。此外,古墓、古建筑构件遭盗窃,文物贩子倒卖文物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违法现象单靠文物管理所仍难杜绝。

(五)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和发展不协调

在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关系上,不同程度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物保护的思想。在两者发生矛盾时,往往忽视文物保护,偏重经济建设。而在文物开发利用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现象,只利用,不保护,文物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未能有效补偿文物保护资金缺口,造成文物损毁情况得不到有效改观。

三、文物保护工作对策

(一)切实落实文物保护责任,认真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州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的要求,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及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二)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重视文物、保护文物、合理利用文物的意识

一是要加强文物价值、意义、作用方面的宣传,使各地、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增强历史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公安、工商等部门查处有关文物的违法案例,进行以案释法教育群众,支持和鼓励文物管理人员和广大群众同文物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文物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各级财政要切实将文物事业经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文物事业经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同时纳入各县市年初财政预算,确保文物工作有相应工作经费。二是要从文物旅游经济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补助文物保护维修资金缺口。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热心公益捐款捐物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四是建议设立文物保护基金,接受社会各界的捐款。五是要确保专款专用,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关键处,切实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

(四)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构,确保各级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二是要增加文物保护编制,争取县(市)级文物保护编制不少于5人,州级文物保护编制不少于12人。三是要充实和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文物保护专业队伍建设。适当提高文物工作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要多种形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采取以老带新等办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培养一批懂专业,精通文物管理、现代科技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文物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建立健全文物行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要建立专门的文物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维护法律权威,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在日常文物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打防并举,加大文物保护和打击文物违法犯罪力度。

(六)树立“两手抓”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关系

全州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做到抓经济建设与抓文物保护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者兼顾,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