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引领的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引领的体制机制创新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海积极探索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在文化引领的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创新。南海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文化工作合力。近年来,南海区委区政府重新定位文化的重要作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文化被确立为地区发展的灵魂,并提出了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与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共生共荣的科学发展新路径。
文化引领的体制机制创新_文化引领——南海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

第二节 文化引领的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对接、文化事业与产业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南海积极探索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在文化引领的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创新。

一、加快构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过去,南海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在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上相对滞后于文化的快速发展,为此,南海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转变传统上政府统包统揽、管办合一、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混在一起的旧格局,弱化行政手段管理,强化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构建文化行政管理新体制机制。

(一)理顺政府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应从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步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将文化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到产业规划、市场监管、政策支持、法规建设、公共服务上来;全面提高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基层文化建设等行政职能的管理能效,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体制机制。南海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南海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文化工作合力。南海区委区政府成立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镇(街道)两级文化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大部制后的南海区文广新局,从宏观层面对镇(街道)文化建设进行指引,并且“眼光向下,重在镇村”,以村(居)和社区为重点,研究制定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群众文体活动开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镇(街道)建立相应组织,制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实施规划,一把手负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二)加快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

南海积极推进大部制改革,整合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统一研究拟定文化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文化市场审批、执法职能移交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对文化娱乐和营业性文化活动管理、文化市场稽查等职能,解决文化执法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执法缺位、越位问题,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三)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

一方面,南海从区的层面统筹协调,成立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科学、保障有序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政策调节、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公共服务为导向,积极推进政企分开,使政府、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各行其是,各负其责。另一方面,积极探求政府部门在文化发展中管什么、怎么管。努力改进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审批事项和程序;努力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提升政策调节能力、市场监管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四)创新文化市场调控管理体制

南海努力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改变过去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方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管理手段。镇(街道)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转向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研究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上来,使其在市场机制下自我发展、良性运行,推动文化资源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为此,南海区政府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2012年,区财政每年安排1 5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产业载体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意孵化等。

(五)建立文化引领的评估与考核机制

近年来,南海区委区政府重新定位文化的重要作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文化被确立为地区发展的灵魂,并提出了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与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共生共荣的科学发展新路径。南海制定出台了《“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5年)》、《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佛山市南海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奖励资金实施细则》、《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人才扶持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等制度办法,同时,将文化建设纳入对镇(街道)年度考核,所占分数为15分,进一步强化了各镇(街道)文化建设的责任,以此形成区镇联动推动文化发展。

二、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近年来,南海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在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上下工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南海着力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目前看,南海区公共文化设施还不算很健全,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明确各类文化设施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标准,避免高档次、奢华化、政绩性文化设施的建设,改变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设施闲置等不良现象,切实使资源向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倾斜。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

(二)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要确保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可以采取设立文化发展基金、文化设施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办法,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此,2011年,南海印发了《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定支持和保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指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奖励资金主要用于:①镇级新型多功能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奖励;②“六个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评优奖励;③文化广场建设评优奖励;④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并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奖励;⑤镇级公益性游泳馆建设奖励。通过具体的规定,确保政府对重点公共文化工程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文物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逐年增长,以确保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遗产得以留存下来。

南海跳出文化服务就是“唱唱跳跳”的固有观念,动用一切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为全区群众提供多样化、系统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如试行的《佛山市南海区文化消费补贴实施意见》,采取补贴文化服务提供商方式,在高雅艺术下乡、村(居),工业园区文化活动,文化景点参观,图书订阅等方面对居民文化消费进行补助,是广东省内乃至国内文化惠民工作的重大突破。

(三)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南海区除了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外,还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培育和规范各类文化市场,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切实让广大城乡群众学有场所、娱有空间、乐有设施。

三、建立健全文化人才的管理机制

人才是事业之本,是文化发展繁荣、推进改革创新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南海努力建立健全文化人才管理、培养和选拔机制,为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南海实施了《佛山市南海区文艺创作、艺术精品展演及群众文艺社团(队)扶持资金实施细则》、《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人才扶持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和有为文艺奖评选办法,全区文艺人才队伍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以“小利——经济激励”引导队伍提升,带来“大义——社会效益”提升。

(一)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南海制订培养规划,建立培训体系,完善区文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建立文化骨干定期定向培训制度,与相关艺术院校挂钩建设1~2个实习培训基地,完善文化骨干人员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机制,每年开展各类培训2期,培训率达到100%,同时每两年举办文化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大比拼,以提高其业务能力。

(二)实施名人名家工程

南海建立全区文化人才数据库,开辟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3年内引进、培养历史文化研究、传统文化传承、公共文化管理、文化产业经营、文艺创作表演等高端人才30名,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领域的领军作用;各镇(街道)文化站引进文艺人才3~5名;各村(居)引进文艺骨干1~2名。通过签约制、客座制、工作室制、项目总包制等形式,积极吸纳各类文化人才,不断壮大和活化文化工作者队伍,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文化义工

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实现每个基层文化点和每项文化活动都有文化志愿者开展义务工作。3年内每个镇(街道)发展文化义工200名以上,每个村(居)发展2~5名文化义工,争取到2012年,全区拥有文化义工2 000名以上。

(四)加强文艺精品创作

着力扶持代表区、镇(街道)文化艺术特色的精品生产和重点项目,结合镇(街道)实际,建设文艺精品生产和重点项目基地;完善南海“有为”文艺奖的评审办法,按照“扶持新人、重奖精品”的原则,鼓励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优秀原创作品创作,办好办活群众音乐舞蹈花会、群众戏剧曲艺花会和少儿艺术花会,争取南海区每年有1部以上作品在省级以上舞台展演中获奖。

(五)加强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南海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积极推进区文联、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镇(街道)文化站改革,建立文化技能与工资挂钩机制,完善评聘分开、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制度,试行对文化事业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进行重奖的制度,对引进及现有的高层次人才可试行年薪制。

四、创新文化投融资管理体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扶持,南海努力破除政府单一投资主体的旧格局,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

(一)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

政府投入、金融支持、社会融资、外资引进、内源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资金源”。南海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非公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南海制定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试行办法实施细则》、《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6项扶持鼓励政策,区财政3年安排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文化建设,并撬动200亿元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建设领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文化企业吸引外资投资和民间资本,发展中外合资文化企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快改造、建设、认定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支持和鼓励引入国内外知名园区运营商。二是鼓励支持文企联姻,以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文艺为主导,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形成一批文化发展品牌。可以说这样既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

(二)通过市场化运作,探索文化设施联合经营的新路子

南海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设立南海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并组建专门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由区府办、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等部门组成南海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项目监督小组,对全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项目进行监督。邀请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南海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项目评审小组,对资金使用项目进行评审。鼓励相关企业或机构在南海区建设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推动文化创意成果、设计转化及知识产权授权交易,重点扶持玉器珠宝、玩具、服装、家居用品等行业,通过创新设计推动产品升级。对通过区内文化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进行文化产权交易的买卖双方企业,按实际发生手续费用总额的100%予以补贴,每家企业每年累计补贴不超过10万元。鼓励各镇(街道)利用现有条件把旧厂房、旧村居改造成艺术创作基地,为艺术创作团体或个人提供创作场所,并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对经认定的艺术创作基地,每年给予10万元活动经费补助,并积极协助其申报国家和广东省示范园区(基地)。依托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优势,启动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平台,带动文化产权质押融资,推动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资本市场的融合。对由政府兴建的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在确保公益性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途径,吸引民营资本,盘活国有资产,探索实行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文化经营管理的社会化、产业化。

(三)鼓励和发展创意设计和数字内容服务业

南海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促进企业孵化。南海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的文化产业创业引导资金,接受区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市场开发前景且符合区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范围的成果产业化项目的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个人申报创业(二次创业)资助,推动创意产品(服务)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区内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质押融资服务,对重点项目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优惠。补贴标准参照《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资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佛山市南海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介机构扶持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知名文化创意设计大师在南海区内成立创意设计工作室,经区相关部门认定后,连续3年按实际租金给予补贴,单个工作室补贴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在文化产业集聚区或经认定的文化产业载体内设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连续3年按实际租金给予全额租金补贴,单个中心每年补贴面积不超过1 000平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