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简介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简介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2003年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最终成果为专著《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由经济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2009年教育部社科司召开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出版经验交流会,此课题成果是4项介绍成果之一。此书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研究报告或论文在国内核心杂志已发表了29篇,出版著作26本;被国内杂志文章引用16次。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2003年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最终成果为专著《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由经济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

一、篇章结构

此书根据课题的子课题组成,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创新人才及其培养的理论研究;第二章,创新型人才效标群体研究;第三章,创新人才测量工具的编制——基于中学生群体的研究;第四章,青少年创造性及教师创造性观念的跨文化比较;第五章,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实践;第六章,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第七章,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二、基本内容

此书综合了国内外有关创造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分别从心理和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层面,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路线,寻找已经表现出创造性特点的效标群体,并从效标群体出发,揭示出创新人才的特征模型,建立了创造性人才测评体系,逐步对人才的创造性特征这一国际学术难题做深入探索,提出新的理论,丰富和深化目前有关创造性的研究。力图通过研究,解决与创新教育有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思路和依据,为广大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服务,为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服务。

三、主要创新

(1)创造性地采用了效标群体的研究方法,对34名自然科学领域的创造型人才(院士)和36位社会艺术领域的创造型人才(资深专家)的深度访谈,探索了创新拔尖人才的思维特征、人格特征、成长历程和创造性成果的获得过程,获得了大量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和新颖性的结论。该研究构建了创造性人才心理特征的模型,为以后同行专家对创造性人才的测量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2)在对效标群体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创造性人才测评体系,编制了一系列的创造性测量工具。该工具在全国的六个地区(包括北京、山东、湖北、四川、河南和广东)进行的测试中表现出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3)围绕创新教育的主题,开创性地进行了中、日、德和英青少年创造性的跨文化研究,结果发现,中外青少年创造性的差异不是表现在水平高低上,而是表现在创造力的维度上。这种观点打破以往所采用的,用单一维度评价中外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定式,同时,也为我国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挑战。

(4)根据课题组对大中小学创造性培养进行的实验研究以及我国当前教育创新实践的现状,分析了学校系统,包括学校管理、教师队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育信息化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因素对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不仅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宜倡导“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口号,应强调“创新精神”,重视提高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活动和增长创新才干等政策性理念,而且提出了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七种途径:改善校园文化的精神状态,营造有创造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渗透到各科教育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新型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创造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创新学校组织管理制度,营造创造性校园;教给学生创造力训练的特殊技巧;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这一系列的创造力培养实验活动直接提高了实验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他非实验学校树立了典范,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社会影响

1.社会反映

2009年教育部社科司召开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出版经验交流会,此课题成果是4项介绍成果之一。研究者在会上讲话内容也在《光明日报》10月28日第10版刊登; 2010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将此成果相关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摘报的形式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引起了很大反响。

2.学术影响

此书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研究报告论文在国内核心杂志(CSSCI)已发表了29篇,出版著作26本;被国内杂志文章引用16次。2007年10月13—14日,围绕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成功地举办了以“创新·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北京大学、中科院心理所、清华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学者、专家以及中小学管理人员400余人一起参加了研讨。Heinz Neber、Bill Nicholl、林崇德、李其维、胡卫平等教授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激烈的讨论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