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简介

《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简介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周业安著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获经济学一等奖。该书的研究发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论可以在企业契约观找到根基。所以,从现实的企业出发,企业只有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会获得高效率,只不过不同情境下企业会选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范畴。相反,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由于难以随意撤离,可能会对企业更忠诚。
《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周业安著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获经济学一等奖。

一、篇章结构

此书由一个导论和十个章节组成。导论讨论了“直面现象”式的研究、范式和方法,简述了现代契约观和“利益相关者”导向的改革思路;第一章:从马歇尔到科斯——我们理解企业了吗?第二章:重新理解企业的企业性质;第三章:作为关系契约的企业;第四章: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关系契约论;第五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第六章:内部雇佣契约的经济分析;第七章: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分析;第八章: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第九章: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的选择;第十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二、基本观点

该书的研究发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论可以在企业契约观找到根基。这就是给定一个初始状态,其中具有不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个人或组织通过谈判来分配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谈判的结果就是形成一份有约束力的契约;由于人的有限理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个人或组织初始资本存量的不同,导致权益分配的不平衡;给定一个动态的干中学机制,利益相关者之间会展开谈判活动,以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权益安排。这种再谈判过程导致企业制度的演进;由于不同权益主体会针对各自的环境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会形成多元化的企业制度,并且各种制度在特定的条件下都是有效的。所以,从现实的企业出发,企业只有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会获得高效率,只不过不同情境下企业会选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范畴。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宏观上采取分类改革的战略,形成多元化的企业制度安排;在微观上就是实行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有机结合的治理结构。

三、创新之处

(1)采用直面现实的分析方法,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直面现实”式的研究不是不要理论,而是不主张从概念到概念,用理论束缚丰富现实的分析方法,主张从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着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和发展现有理论。这种直面现实分析方法的体现之一就是实证分析方法的运用。

(2)构建了现代契约观与企业相关者的合作逻辑。本书批评了以新古典分析范式为理论基础的古典契约理论,强调了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网络,其中有正式的文本合同,也有非正式的人际关系。这样一种考虑了人的因素的现代契约观主张在企业所有权的分配时应同时考虑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针对物权至上的“资本雇佣劳动”的治理模式的缺陷,本书关注人力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由此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企业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长期合作的契约集合,企业剩余是双方合作的产物,任何一方随意退出或实施机会主义行为,都可能使对方的利益受损。因此,人力资本也应该参与公司治理。第二,现代公司的有限责任原则,决定了资本所有者常常会在资本市场上扮演“投机者”角色,一旦企业出现危机,出资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走了之,而不是如何挽救企业。相反,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由于难以随意撤离,可能会对企业更忠诚。因此,当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治理时,他们或许比股东追求企业的长期发展。第三,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治理,能够减少员工的偷懒行为和企业激励监督的成本。第四,员工在企业内部能直接观察到经理人的行为,他们参与企业治理,可以有效降低因监督困难而产生的代理成本。第五,现代企业要获得更多利润,必须有足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只能来自人力资本。

(3)本书主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核心应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潮流的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共同治理核心就是确保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具有平等的机会参与企业所有权的分配;相机治理机制的核心就是引入企业控制权的竞争机制,由于随着企业的被“接管”将会导致企业经营者的下台,从而企业控制权的可转让性中的共同治理机制、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选择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这样一种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在国内的经济学界独树一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成果意义

此书一方面提出了“直面现实”的研究方法,并反思了新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的缺陷,提出了现代契约观,系统阐述了不同于“资本雇佣劳动”逻辑的“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创新了现代企业理论;另一方面,本书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实证分析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与企业治理结构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选择,主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核心应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潮流的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而且探索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具体思路,从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大大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