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0年9月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2010年是中心逐步凝聚学术方向、汇聚科研队伍、构建发展平台、推进改革创新的十年。目前,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要为构建以中国成长为背景的国际认知体系以及相关的战略和政策。陈建华著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200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0年9月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2010年是中心逐步凝聚学术方向、汇聚科研队伍、构建发展平台、推进改革创新的十年。

汪道涵先生生前担任此基地顾问。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瓦尔代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冯绍雷教授任基地主任。

此基地的研究方向集中于俄罗斯与大国关系研究、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社会转型、资源与地缘政治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目前,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要为构建以中国成长为背景的国际认知体系以及相关的战略和政策。

此基地下设政治研究室、经济研究室、对外关系研究室和历史文化研究室4个研究机构,拥有CSSCI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俄罗斯研究》(原名为《今日东欧中亚》)。

经过十多年来的建设,基地已逐渐成为全国俄罗斯与大国关系研究领域的“思想库”、“人才库”与“成果库”,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此基地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检查,并在国际研究领域内取得了较好的排名,总体质量和影响力均居前列。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此基地十年中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4项,出版学术专著6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8项。2009年开始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始了我国重要金融机构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85”重点大学联手合作的新型模式。

此基地在科学研究方面产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与标志性成果,并在全国及上海市各类社科评奖中获奖。冯绍雷教授主持的《俄罗斯社会转型丛书》(五卷本)以社会转型与大国关系为主题,在国内学术界率先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社会转型的理论与实验,《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与文化》(四卷本)邀请俄罗斯、西方国家、中国一流的专家参与写作,真正体现了全球层面的跨学科合作。沈志华教授完成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在学术界及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陈建华教授完成的《外国文学鉴赏辞典》(15卷),由季羡林、草婴等担任顾问,国内诸多专家任各分卷主编,季羡林教授还为丛书题写了书名。这一浩大的出版工程不仅凝结了诸多编写者个人的心血,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中国学人对于异域的集体想象。

此基地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不断提升本基地的国际学术影响,逐步形成了学术联系和学术交流国际化、学术合作和写作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分别与俄科学院、俄外交部下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哈佛大学戴维斯俄罗斯研究中心、欧洲改革中心、汉堡大学、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等国际一流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联系,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如2001年“9.11后的大国关系”,2004年“跨大西洋关系”,2006年“联合国改革与全球治理:亚欧视角”,2008年“中美俄三边关系”等国际学术会议以及2009年“第三届欧亚论坛”等,形成了品牌效应。邀请来的学者中,很多具有国际知名度,如俄罗斯总统前经济顾问伊拉里奥诺夫、俄罗斯前经济部长亚辛、俄罗斯国防与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谢·卡拉加诺夫、霍普金斯大学戴维·卡莱欧教授、哈佛大学科尔顿教授等。同时,此基地研究人员积极走出去,参加重要国际会议,特别是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自2006年起至今,连续五年应邀出席由俄罗斯总统亲自主持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与俄罗斯领导人以及西方同行直接对话,并于2010年当选为瓦尔代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此基地坚持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积极开展应用与对策研究,提供高层次咨询服务。主任冯绍雷教授、副主任杨成多年来为教育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上海市政府等部门提供咨询服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2006年,基地主任冯绍雷教授关于上合组织峰会的报告以及关于美国在中亚战略调整的咨询报告载于新华社《内参清样》、《教育部社科委员会专家建议》。2009年,冯绍雷教授参加俄罗斯瓦尔代会议后,当面向国务委员戴秉国同志、外交部李金章副部长、中央外办裘援平副主任汇报与俄罗斯最高领导人见面的情况,受到高度重视。戴秉国表示今后每半年要聆听一次类似的工作报告。2010年,冯绍雷教授参加了一系列外交部、中央外办组织的会议,并提供决策意见。同年,外交部也向俄罗斯研究中心发出4项委托任务,要求就俄罗斯、中亚等问题提出咨询报告。国家发改委委托俄罗斯中心进行相关的涉俄调研、翻译、培训等任务。

此基地还举办定期的研修班、讲习班、暑期学校,从全国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中挑选优秀的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参加,邀请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交流,获得了较大的反响和好评。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陈建华著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200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国百年俄苏文学研究进行了科学的学术梳理,阐述了本学科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学科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全书设计颇具匠心、架构完整、叙述详尽,具有十分宽阔的学术视野。2008年9月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9年6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多家本专业重要刊物发文,高度评价该成果。

(2)冯绍雷主编的《转型时代》(五卷本),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丛书对发生在俄罗斯的由传统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与此相伴的社会转型进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在有关制度转型的起因、动力、机制、路径的研究方面居领先地位。本丛书获得国内国际学界的好评,获得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在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基地重大项目,特别是华东师大作为试点单位的机遇,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汇聚学术队伍,形成了一系列基地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成果。目前,通过多轮专家会议、学术委员会会议,凝练后的学术方向为:与俄国相关的大国关系研究、与俄国和后苏联国家相关的思想史与国际政治研究以及转型研究。将围绕《海外俄国学研究》、《俄国经典译丛》、《上合组织年度评估报告》打造这深度基础研究与决策咨询产品。

同时,围绕人才培养及学术研究与交流。在人才培养方面,在5年内聚敛国内乃至国际优秀的俄罗斯研究人才,锤炼原有中青年研究人员,使中心正高级专职研究人员达到10名,在俄罗斯问题研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各有1名领衔专家;副高级专职研究人员达到10名,有数名中级专职青年研究人员。继续发扬中心开放性建设的优良传统,保持优秀国际学者、一流国内学者兼职住所研究的优良传统。实现俄罗斯研究领域的单独招生,计划形成一套独立的、与国际前沿水准接轨的俄罗斯研究硕士、博士课程体系。

在学术交流方面,召开一系列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将欧亚论坛建成为年度性的、以俄罗斯和欧亚问题为主题、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高级综合性研究论坛。从2010年开始,延续以往的国际影响力,举办“国际转型”大型国际讲习班。继续办好年度性(或两年一度)的俄罗斯问题内部讨论会、俄罗斯与欧亚问题讲习班,发展和继续与国际一流名校的交流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