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研成果方面,出版了《西北少数民族通史》。其中,科研成果获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2项成果分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自2001年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通过积极建设,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方面已基本形成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和学科群,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在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为民族学学科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此中心积极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为解决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有利于推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维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的繁荣与稳定,提高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学科建设稳步提升。此中心建立之初,是兰州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仅有民族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新增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博士点,2004年被列入甘肃省重点学科;2006年新增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增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藏学、民族社会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2007年,民族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截至2010年,此中心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硕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在第二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名列全国第2名,基地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第二轮评估中位列第19名,在为建立国际知名学科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2)学术团队日渐壮大。此中心成立之初,科研队伍比较薄弱,专职研究人员仅4人,其中教授2人,有博士学位者2人。近年来,整合兰州大学相关院所的学术力量,凝练研究方向,并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多名国内外优秀人才、优秀博士进入研究梯队,加强了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队伍的培养。先后派出多位青年学者到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际一流学府从事访问研究。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博士生导师12人,已基本构建一支适应民族学研究的学术创新团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规模与层次得以整合提升。

研究队伍中,1人被聘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1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民族学学科评议组,1人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入选2009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研究人员所讲授课程,有2门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1门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3)人才培养。多年来,通过学科建设与团队建设,建立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体系,为人才培养搭建了优良平台;采取由研究人员吸纳研究生参与研究课题的方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目前在读博士82人,硕士86人;10年内毕业博士149人,硕士129人;毕业研究生已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CS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和教育部及地方部门科研项目10余项,1篇博士毕业论文入选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优秀成果。培养的研究生分布在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很多还成为所在单位或领域的领军人物,很多毕业生扎根西部,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4)科学研究成果丰硕。此中心科研方向经多年发展,由最初仅有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两个方向扩展至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社会学、藏学、民族心理学、民族政治学等多个研究方向,研究的特色优势也由西北少数民族研究转变为以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为特色,推进民族学学科全面发展。

建设期内,各类项目逐年增加,尤其是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获取;科研经费也有了大幅度增长;科研成果丰硕,学术专著出版与论文发表在质与量上都有较大提高,获各类奖励40余项。

10年来,申请到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共90余项,批准金额980余万元。其中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经费90万元;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0项,经费共400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经费共150万元;中心是兰州大学“211”、“985”建设项目的承担者,经费共1600万元。以上合计2580余万元。

此中心出版专著114部,发表论文900余篇,数篇研究报告被政府部门采纳和引用,3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由中心主编的《中国民族学》,在中国民族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5)学术交流频繁。10年间,举办了“兰州2001全国民族学学术研讨会”、“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兰州2002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兰州2004安多藏区面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跨国民族文化发展研讨会”、“历史视野中的西北开发与族际互动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共14次。近年来此中心派往英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进行访问和讲学共30余人次。英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国学者到此中心访问共10余人次,与国内外有关研究单位和个人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6)教学科研基础条件改善。建设期内,中心积极购置中外文图书,在资料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建立拥有中外文图书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00余种,扩大了资料室的藏书量,加强了图书资料的共享功能,初步建立起一个面向全国、研究西部经济社会最全面的专业图书资料室。

三、标志性成果

(1)科研成果方面,出版了《西北少数民族通史》(共13卷)。此外,还有多套丛书出版,如《西北少数民族学术研究文库》(31部),《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研究丛书》(5部),《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文库》(9部),《兰州大学精选文库》(24部)等。其中,科研成果获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2项成果分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

(2)学科建设方面,10年间博士点、硕士点数目均有大幅增加,申请到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民族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3)队伍建设方面,原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规模与层次得以整合提升,基本构建了一支适应西北少数民族研究需要的学术创新团队。中心研究人员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

(4)教学科研条件方面,建成影视民族学实验室和民族心理学实验室,两个实验室的设备均为目前国内相关领域最前沿和最专业的仪器设备,已具有国内同等实验室一流水准。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目前已建成民族学自建数据库5套,采购了方正阿帕比专业电子数据库资源5套,在信息资料建设方面有突出成效,为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搭建了优良的信息平台,为建立西北地区最大的资源信息平台奠定了基础。

四、“十二五”的发展思路

以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理论与体系为出发点,以当代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中的新问题、边疆地区的“三股势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以及转型时期各民族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共进等为研究重点,以产出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民族学科研成果、培养民族学高层次人才、拥有丰富而系统的民族学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和文献资料、加强国内外民族学学术交流、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高水平咨询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把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民族学的科研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对内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以及能经常为政府和实际部门提供咨询的智库,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